
以月亮詩詞解人生苦惱
2018.01.30 題目
下列語句均與月亮有關,你會用哪一句勉勵人面對人生苦惱?
1. 莫使金樽空對月
2. 月有陰晴圓缺
3. 鏡花水月
資料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摘自李白〈將進酒〉
資料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摘自蘇軾〈水調歌頭〉
資料三
鏡花水月,又作「水月鏡花」。佛教主張世間萬物皆是因緣假合所現,沒有真實常存的實體,故以鏡花水月來闡明此理。是佛經中常用以教示諸法皆空與人生無常之十種譬喻之一,《大般若經》、《大智度論》等經論記載有十喻:幻事、陽燄、夢境、鏡影、乾闥婆城、聲響、水月、浮浪、虛空花、旋火輪。⋯⋯「水月」,是指月亮在水中所現之月影,然而水中之月並無實體可言。
以此比喻凡夫執着於諸法實有,若能觀一切如水月皆無自性,便可去除妄想執着。故有「水中月喻」,即是說明「月在虛空,影現於水」,切勿妄執水中月影為實有。
摘自《人間福報》網站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人生有甚麼苦惱?
‧ 「莫使金樽空對月」、「月有陰晴圓缺」、「鏡花水月」分別表達了甚麼訊息?
‧這些訊息如何回應人生苦惱?
論點參考
台灣聖嚴法師
佛法的基本觀念是苦,因為無常所以是苦。⋯⋯人還年輕時就很害怕死,死亡的威脅及死亡的事實,都是最苦的事。生、老、病、死四種苦,是釋迦牟尼佛悟到的人生四大真諦的第一真諦。除了上述四種苦之外,還有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和五蘊熾盛苦,加起來便成人生的八苦,這些都是由於無常的關係。「求不得苦」是因所求的對象在變化,自己也在變化,條件也變了,所以求不到。⋯⋯「愛別離苦」也是無常,這很容易了解。親子之愛、師生之愛、夫妻之愛、朋友之愛,彼此互相非常親愛的人,由於發生情況、因緣變化、自然現象等,便非得分離不可,這也是無常。
張燕瑾(中國學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是對人間缺憾的解釋,把人世不平這種社會現象,同月的陰晴圓缺這種自然現象等量齊觀,認為都是不可避免,使離愁別恨得到化解。既然不平事不可避免,那該怎樣對待人生呢?最後兩句便是對人生的美好祝願。這是推己及人,把對弟弟的愛和祝福提高到對人生、對世人的愛和祝福,可以看出作者博愛仁厚的胸懷,提高了詞的境界。
袁行霈(中國學者)
這首著名的詩歌(〈將進酒〉),在曠達豪放的背後,包含着深沉的悲哀,那是對人生的悲哀,他被人生短暫與事業難成這個千古以來難以解決的矛盾苦惱着。李白說他的愁是「萬古愁」,他想借酒消愁,但是我們不禁要問:這萬古愁是能用酒消掉的嗎?正如他自己所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觀點舉隅
甲同學:「莫使金樽空對月」可解人生苦惱
我認為「莫使金樽空對月」最能勉勵人面對人生苦惱。人生最大的苦惱莫過於死亡──生命很短暫,而死亡又不知何時降臨,一旦死去了,生前擁有的一切都會失去,令人恐懼。而〈將進酒〉裏的這句話可以幫人面對這個煩惱。這首詩一開始借「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表示人生短促,猶如黃河一去不回,從而帶出我們應該把握時間,及時行樂。這是很好的態度去面對人生苦短,既然人生那麼短促,我們應該把握時間,享受生命,珍惜現時擁有的東西。那麼儘管生命短暫,也起碼不枉此生。
同時我們也可以為世界做點甚麼,留下有價值的東西。不管你是甚麼人,「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可以為世界作出貢獻。那麼即使我們離開了,也不會完全消失,因為我們留下的東西仍然存在。「莫使金樽空對月」回應了人生短暫的問題,最適合用來開導人。
乙同學:「月有陰晴圓缺」可解人生苦惱
我會用「月有陰晴圓缺」來勸勉人克服人生苦惱。這句話來自蘇軾的〈水調歌頭〉,他想表達人有悲歡離合,那是不可抗拒的事,跟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而人有悲歡離合正是人生一大苦惱。佛教說人有八苦,其中之一是「愛別離苦」,和所愛的人,像家人、朋友分開,當然痛苦,同時也無可避免。
而〈水調歌頭〉讓我們明白、接受這件事,不管你的態度如何,事情也會發生,加以抗拒只會折騰自己。只是要在一時三刻接受「此事古難全」並不容易,所以蘇軾還提供了一個務實的方法,面對離別之苦──那就是珍惜眼前人,愛你的家人、朋友,那麼即使分隔千里,處於生離死別,彼此也有緊密的聯繫,「千里共嬋娟」。你在你愛的人心中,你愛的人也在你心中,又何來離別?「月有陰晴圓缺」教我們怎樣處理離別之苦,當然是最好的勸導語句。
丙同學:「鏡花水月」可解人生苦惱
我認為「鏡花水月」較能幫助應付人生苦惱。人生的煩惱其實來自佛教所謂「求不得」,想得到某些東西,像最新的手機,或名店的衣服,但得不到,因而感到痛苦。甚至乎,其他痛苦,像人生苦短、離別之苦,也是源於求不得──你希望活得長久一點,希望不要和你愛的人分離,卻沒有辦法做到,因此覺得苦惱。
而「鏡花水月」指出,所有事物,包括財富、名利以至生前一切,其實都是虛幻,不是實在的。若能明白這個道理,就能從求不得的苦惱中解脫。所以「鏡花水月」比「莫使金樽空對月」、「月有陰晴圓缺」更能幫人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