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環境保育vs解決土地不足 填海建屋 意見兩極化

2018.01.10
18209 18209

土地供應一直是政府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兩年研究後,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公布顧問報告,經初步評估後,指出馬料水填海後,連同搬走污水廠,可以騰出近八十公頃土地,相信未來能夠供近一萬個單位,暫緩土地不足的問題。不過填海牽涉甚大,由環評結果到未來的整體規劃,都要詳細部署,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各執一詞。

時事解碼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新聞摘錄

資料一

經過近兩年研究,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表在馬料水填海的技術研究顧問報告,指出在初步的環境、交通及通風等影響評估後,認為可在該地填海約六十公頃,連同將沙田污水處理廠搬走後騰出的二十八公頃用地,未來可提供一萬一千個單位及容納三萬四千一百人;同時亦可配合周邊的中大及科學園,發展科研及高等教育產業,提供約四萬二千個就業機會。報告又建議填海時建設生態海岸綫,創造更大生態價值。所填土地大約相等於沙田第一城的規模。當中報告提及會以公私營房屋六比四的比例發展。

摘自2017年12月29日《星島日報》

資料二

填海影響居民較少,這方面已經可以節省不少時間,較大的爭議是環保問題,部分人關心影響海洋生態,屯門有白海豚,馬料水有管海馬,當局應該設法把影響縮至最小,包括在工程完成後再造生態海岸綫。至於在工程進行期間,現時已有科技盡量減少影響海洋生態,不會弄致淤泥四散污濁不堪趕走生物,而是一格格灌漿混和海底淤泥凝固為基石。雖然成本較高,但這是保護環境和海洋生態須付的代價,並可紓解環保團體抗拒的阻力。填海大計應盡快開展,以免出現土地供應斷層,進一步推動樓價飆升。

摘自2017年12月29日《星島日報》

資料三

顧問認為在馬料水填海建屋技術可行,但民間接納門檻高,就算維港以外阻力也不會少。當局2013年進行維港以外填海第二階段公眾諮詢時,收到近2萬份反對意向書,激烈程度連時任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也曾表驚訝。

沙田區區議員蕭顯航坦言,不少沙田及馬鞍山居民都反對,除擔心影響城門河及吐露港水質,發展住宅樓群會造成屏風效應;新界東人口將持續增加,交通承載力現已不足應付需求,吐露港公路現時每早已相當擠塞,「禾輋7點幾就開始出現車龍,龍尾去到科學園,一直塞到9、10點。」他估計將來填海建屋後至少多3萬人遷入,後果不堪設想;現有道路難擴闊,建議港鐵沙中綫與更多東鐵綫車站連接。

摘自2017年12月29日《信報》

觀點與角度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馬料水的填海範圍較大,發展時間也可較快,而且交通配套完善。填海估計需要15至20年時間發展,屬於中長期土地供應措施。將來公眾諮詢收集到的意見,將會影響填海計畫是否推行。

沙田區議會主席何厚祥:地區對馬料水填海的意見兩極化,部分市民認為有助解決房屋問題,部分市民生活則會受直接影響,他們擔心填海會令這區人口大幅增加,而民生配套設施跟不上,交通負荷增加,屆時或會更塞車、搭車更困難。

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政府應先發展棕地等其他選項,填海應為最後的發展方案之一,現階段不應考慮填海,不過該地生態多樣性不算高,如必須填海,該區會是可行選址。

沙田區區議員蕭顯航:中文大學師生強烈反對填海,因為對該片海有豐厚感情,而很多人愛於假日到沙田踏單車,就是為觀看該片海,而且填海不是政府現時唯一選擇。

思考題

試歸納各方支持和反對馬料水填海的原因是甚麼。(6分)

建議答題方向

對於馬料水填海的態度,坊間持正反不同態度:
支持:
‧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改善居住環境
‧提供過萬個就業機會
‧對比開發郊野公園,填海爭議性較少
反對:
‧傷害當地環境和物種
‧破壞附近景觀
‧該區民生配套不足,交通負荷成疑問

載自2018年1月10日《S-file通識大全》

文:區美玲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