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國際合作 化解核武危機

2018.01.10
18208 18208

封面專題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主題:能源科技的影響+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解說


答案︰C


這是目前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德國納粹軍已投降,但太平洋戰事仍未停止,日本依然四出侵略,甚至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激起美國的報復行動。美軍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及八月九日,分別在日本的廣島與長崎投下原子彈,瞬間造成約二十五萬人死亡,迫使日本投降。

ICAN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啟示

今時今日,廣島長崎上空的「磨菇雲」影像依舊震撼人心,聞「核武」色變。數十年後的今天,科技大躍進,核武威力肯定可怕百倍!

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就是因為其致力吸引各界關注使用核武的災難性後果,努力推動以條約為基礎來禁止核武而獲頒獎。

ICAN在核戰像要一觸即發──北韓多次頻密核試──的緊張氣氛下獲獎,顯示人們對核武的恐懼和擔心,然而,大家知不知道,這些恐懼和擔心並不止於北韓的威脅?其實核武危機處處,請大家先看看以下的核武地圖!



核武威脅遍全球

根據上圖,從ICAN網站資料所得的數據,全球約有一萬四千九百枚核武彈頭;亞洲、美洲、歐洲和中東都遍布核武,原來我們都被核武威脅包圍着。

同學們,當你的眼光只注意到北韓連番核試的新聞,請亦放眼看看其他地方擁有核武彈頭的情況。雖然歐美國家的擁核數量遠多於北韓,但是世界還是傾向相信,歐美國家發動核武戰爭的機率,相對北韓而言是較低的,因為她們較克制和理性。

核武危機 升溫與降溫

核武危機升溫因由

‧ 相對其他國家來說,北韓最叫人擔心,因為難測其領導人金正恩何時會按捺不住按下核彈發射掣,所以即使只得十枚核武彈頭,但一枚核彈已足以令世界大亂、生靈塗炭。去年九月,北韓進行了第六次核試,又頻頻試射可攜帶核武彈頭的導彈,令全球人心惶惶,擔憂北韓很快便來次真的。

‧ 核武危機升溫主因,除了「主角」北韓外,美國亦「功不可沒」。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多次與北韓有口舌之爭,如戲稱金正恩為「火箭人」,又說要把北韓變成火海;北韓當然還擊,說要美國付出慘痛代價⋯⋯,兩國關係一緊張,全球股市都作出反應──下跌,正正是擔心核戰一觸即發。

‧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還說,考慮退出二○一五年達成的伊朗核協議,使到防止核武在中東擴散的工作遇到困難。

如何為核武危機降溫

被視為在全球議題上有話語權的美國竟然火上加油,那還有誰能阻止及緩和全球核武危機?就只有通過國際間合作,集各國之力,互相制衡和監察,即使大國亦能被牽制而不敢輕舉妄動。

國際間如何合作?就是通過商討、說服、妥協等理性方法,制訂條約共同遵守,並擬定罰則對付違規國家。

‧《核不擴散條約》:一九六八年七月一日,英國、美國、蘇聯(現時的俄羅斯)和其他五十九個國家一起簽署的國際條約。一九九二年,中國和法國加入;一九九三年北韓宣布退出。條約防止核擴散,以核裁軍及和平使用核能為宗旨。到目前為止,條約國雖然沒有不當使用核武,但被批評對於減少核武並無太多建樹。

‧「伊朗核協議」:具有實際約束力的條約,經英、美、法、德、俄、中和歐盟,與伊朗商討多年,在二○一五年才達成的協議。曾經積極發展核武的伊朗,終於願意接受國際機構的監管,限制提煉製造核武的濃縮鈾的能力和數量,使伊朗發展核武的步伐推遲十年以上。

‧《禁止核武器條約》:去年七月,聯合國歷史性首次通過全球生效的禁止核武條約,現已有五十三個國家簽署;參與的國家禁止研究發展、測試、製造、生產或取得、擁有核子武器,不能協助運送、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ICAN就因為努力推動有關條約,而獲頒諾具爾和平獎。



國際合作多局限

看到上述多個條約協議,大家可能會認為,幾乎全球都眾志成城去緩解核武危機,地球應該會步向和平安全吧!

通過《禁止核武器條約》

可是,大家不宜太過樂觀,這些國際間的合作其實是有局限的,最簡單就是不參與協議,不簽條約就不受限制。剛在去年七月通過的《禁止核武器條約》就是好例子。

《禁止核武器條約》條約在聯合國獲一百二十二個國家讚成通過,又有五十多個國家參與簽署,可是這些「國家」並不包括中、美、俄、英、法等九大擁有核武國。

核武國不合作

擁有核武數量龐大的國家不參與、不同意禁止核武,這些國際合作的影響力何在?無可否認,成效一定大打折扣,但縱然有頗大的局限,其他國家,而且為數不少的國家的意願,總起到作用,對核武國構成壓力,使其不會在發展和使用核武上任意妄為。舉例: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後,聯合國通過對其實施新一輪制裁,包括限制石油製品進口、禁止其紡織品出口,以截斷其武器的資金來源。



小資料

如果紐約核爆⋯⋯

假如北韓向美國紐約發射一枚爆炸當量為15萬噸的核彈⋯⋯。「核武秘密」(Nuclear Secrecy)網站就結合谷歌地圖和人口資料,預估核爆傷亡人數:

‧如果核彈在地面爆炸,24小時內會有508,720人死亡、753,200人受傷

‧如果核彈在空中爆炸,24小時內會有917,470人死亡、1,555,580人受傷


*北韓於去年九月三日進行第六次核試,其爆炸當量為10萬噸

Mindmap:核武危機



相關概念

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

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是一個國際非政府組織,於二○○七年成立,由全球一百零一個國家、四百六十八個組織聯合組成,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主要是宣揚反核武訊息,以游說、鼓勵等和平方式,推動全球各國禁止核武。

ICAN 剛獲得二○一七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因其努力推動,《禁止核武器條約》得以在二○一七年聯合國大會上,獲一百二十二個成員國支持通過。

核武器 Nuclear Weapon

核武器是指利用核子反應釋放出的強大能量作攻擊的具大殺傷力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等等。核武器的威力是毀滅性的,能在瞬間導致大量傷亡和破壞,而且後患無窮⋯⋯帶來放射性污染,在一段很長時期內危害自然環境,人也容易患上致命疾病,例如癌症,甚至禍延下一代。

由於核武的毀滅性威力,擁有核武國家都以此阻嚇欲來犯者,故此歷史上只有一次使用記錄,就是美國在二戰時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

相關新聞事件簿


禁止核武條約

‧英美不願加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指出,由於北韓不會同意禁止核武器,所以條約是不切實際,美國不會加入,然而美、英兩國均表明會繼續遵守早年承諾的《核不擴散條約》。(2017年3月)

美方核戰應對

‧美軍必要時抗令:美國總統有權決定是否發射核彈,但負責監管核武的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就說,如果特朗普所下命令是「非法」發射核彈,他會拒絕執行。(2017年11月)

‧擁有攔截導彈能力: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 美國有一套價值400億美元的系統,在萬一北韓發射了核彈,美方可以在太空中摧毀其核彈,不過目前還不知道有關系統是否百分百成功。(2017年12月)

北韓核試

‧引發多次地震:北韓在九月三日進行第六次核試後,曾造成五點七級人工地震,續後亦誘發多次地震,九月底、十月和十二月都有發生與核試相關的地震。

‧不滿被制裁:聯合國安理會十二月通過對北韓實施更嚴厲制裁,北韓指出制裁是「戰爭行為」,該國不會放棄核武計畫。

‧偷運石油:北韓被聯合國實施禁運制裁,但北韓擬以另類方法解決禁運。南韓媒體指出有香港註冊的貨船偷偷在公海會合北韓船隻,擬是交收石油產品,遭到南韓攔截查扣。(2017年12月)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專家:倘再核試 長白山火山或爆發


有專家警告,若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其透過地殼表面產生的巨大能量可能引發中國與北韓邊境長白山的火山爆發。

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國防分析師班奈特表示,若北韓的測試規模夠大,他擔心核爆恐引發長白山火山爆發。班奈特受訪時指出:「可能有極大規模火山爆發,導致數以千計或萬計中國和北韓人民喪命。我們不曉得是否會有更大的核爆,但的確有可能。」他又稱,中國多年來都擔心他(金正恩)將引發火山爆發。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3-5-2017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A,「核」除了能製造武器,還有甚麼用途?(2分)

2.綜合資料A和B及就你所知 ,「核」會帶來甚麼影響?(4分)

3.「『核』是可怕的東西,人類應該禁止對其研究和使用。」你是否認同此說法?解釋你的答案。(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核」還可以用來發電。

2.用「核」發電,一旦出意外,死傷巨大,而且對人類健康的壞影響良久不散。用「核」來作武器,除了巨大殺傷力,還有機會影響大自然運作,如引起地震和火山爆發等自然現象,導致自然災難。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先思考利用「核」的利弊,再想想有哪些代替品,是否必需,例如核武器的阻嚇作用是否大於實際?要廢除有何難度等等)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美總統啟動核武 海外諮詢時間僅30秒


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全美唯一有權要求採取核攻擊的人士, 俗稱「核足球(Football)」的核按鈕手提箱與總統如影隨形,可隨時隨地啟動核彈攻擊程序。然而,此決定須符合美國「武裝衝突法」明定的必要性、區分原則、比例原則和不必要的苦難四大原則,確保軍隊僅採取必要行動完成軍事目標,包括不使用超出達成目標所需的武力種類和規模,以及降低平民、戰俘、傷兵等非戰鬥目標的傷害等。

美國前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Minuteman)發射軍官、現任普林斯頓大學科學與全球安全計畫研究學者布萊爾(Bruce G. Blair)指出,美國發射核彈須經八道精密設計的驗證手續,當總統兼三軍統帥認為有必要發射核彈後,將立即在白宮戰情室會晤高級軍事顧問;若身在海外,則將透過安全專綫與國防部國家軍事指揮中心(NMCC)保持通話。若敵方飛彈已朝美國發射,諮詢過程可能僅三十秒。

為證實核彈命令來自總統本人,國防部會讀出一組代碼,通常由兩個語音字母組成,如「Delta-Echo」,總統則必須讀出隨身攜帶、暱稱為「餅乾(Biscuit)」的認證卡上的代碼,如「Charlie-Zulu」,兩組代碼相符即通過身分驗證。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11-2017

資料B

41年來首次!防特朗普太狂 美想限縮總統射核彈權力


如今正值美國和北韓關係緊張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狂又難以預測,不僅讓北韓頭痛,就連美國自己人都怕以狂人著稱的他會做出甚麼瘋狂舉動。美國參議院今日舉行41年來首次討論總統使用核武權限的聽證會,希望可以限縮總統無人能阻的發動核攻擊權力,但會上也有專家反對,認為不應因特朗普就任意變更程序。前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凱勒(Robert Kehler)在會上作證,稱軍方可拒絕總統發射核彈的命令,是基於一個基本軍事原則,那就是軍隊有義務服從合法命令。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15-11-2017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A,設立啟動核彈攻擊程序的原則和步驟原因為何?(3分)

2.參考資料B,美國參議院為何討論總統使用核武權限的聽證會?(5分)

3.據你所知,國際間有能力限制美國發射核彈嗎?(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為了確保核彈合法發射和真正屬於軍隊最高統帥──總統的命令。

2.美國人不信任總統特朗普能理性運用核武,所以想限制他的權力。

3.美國是一個主權國,有權自行決定是否需要和何時動用核武,以及其規模,國際間並沒有實際的條約、力量可以阻止美國總統按下發射掣。不過,由於美國是全球重要大國,假如其不理其他國家的意見和反應,堅持動武,她在國際間的地位、話語權也許會受損,被限制核擴散條約的締約國,甚至聯合國,作出外交制裁。所以國際間給予的壓力,對制衡動用核武會有一度幫助。

參考資料

網頁


‧如果發生核戰爭 我們能存活下來嗎?
http://www.bbc.com/ukchina/trad/vert-fut-41348820

書刊

《只要活著:長崎原爆倖存者的生命故事 》
作者: 蘇珊.索瑟德
出版社:馬可孛羅

載自2018年1月10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