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國家遇外敵威脅應如何對策

2018.01.09
18198 18198

題目
面對外敵威脅時,國家應該採取甚麼對策?
1. 主動進攻
2. 集中防衞
3. 積極和談

資料一
      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只能是愈來愈多的災難和不幸,而且最終毀滅的,也將是人類自己。⋯⋯儒家所倡導的王道文化試圖從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來映照王道政治的最高追求──和諧與和平。而獲取和諧與和平的手段,則是排斥訴諸武力的。所謂「萬邦協和」、「萬國咸寧」。
摘自《人民網》2008年10月21日

資料二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禦有餘。⋯⋯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摘自《墨子.公輸》

語譯:
     魯班(公輸盤)替楚國製造雲梯,造成後將用來攻打宋國。墨子收到消息後,從齊國出發,走了十天十夜到達郢都,會見魯班。⋯⋯墨子解下腰帶當作城池,以木片當作守城的器械,魯班九次設置巧妙的器械攻城,墨子九次抵擋了攻擊。到魯班攻城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防守還有餘裕。⋯⋯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

資料三
       二戰前,邱吉爾臨危授命出任英國首相⋯⋯從來,用和平的方法都不能爭取和平。究竟要向殘暴的納粹黨妥協做俘虜還是團結全國人民奮力抗戰?邱吉爾上任後要應付對自己抱懷疑態度的國王喬治六世,又要跟不支持自己的政黨同僚交手。爛攤子真的好爛,一個老頭子煩惱得只能攬着老婆扭計,最後邱吉爾決定為自由奮戰,結果怎樣?有讀歷史的都好清楚。
摘自《頭條日報》電影專欄《黑暗對峙》影評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戰爭是否可以避免?
‧ 現時各國採取甚麼策略應付外敵?這些策略有沒有成效?
‧ 主動進攻、集中防衞、積極和談分別有甚麼功用?

論點參考

中國淨空法師
       用戰爭來解決問題是個很愚蠢的方法,而且不能解決,只能把問題搞得更複雜、更麻煩,所以決定不輕易用這種方式。今天戰爭爆發,很多人都知道,恐怕無法控制,無法控制就從小戰爭變成大戰、變成核武生化戰爭。這個戰爭一爆發,就是全世界的毀滅。一切應該要和談,和平解決。

墨子(戰國思想家)
      城郭溝池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君自以為聖智而不問事,自以為安彊而無守備,四鄰謀之不知戒,五患也。⋯⋯以七患居國,必無社稷;以七患守城,敵至國傾。

語譯:
       城池壕溝防守不足, 而去修造宮室, 這是第一種禍患。⋯⋯國君自以為神聖、聰明,而不過問國事,自以為安穩、強大,而不作守備,鄰國圖謀入侵,而不知戒備,這是第五種禍患。⋯⋯有了這七種禍患,必定沒有社稷可守,守城必定導致亡國。

韓非(戰國思想家)
      將攻魯,魯使子貢說之。齊人曰:「子言非不辯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謂也。」遂舉兵伐魯⋯⋯去偃王之仁,息子貢之智,循徐、魯之力使敵萬乘,則齊、荊之欲不得行於二國矣。

語譯:
      齊國準備攻打魯國,於是魯國派子貢去說服齊人。齊人說:「你說的話不是不巧妙,只是我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所說的空話。」於是舉兵攻打魯國⋯⋯如果當初拋棄徐偃王的仁義,不用子貢的巧辯,而是依靠徐國、魯國的實力去對抗強敵,那麼齊國、楚國的欲望就不能在這兩個國家實現了。

觀點舉隅

甲同學:應該主動進攻
      我認為面對外敵威脅時,國家應該主動進攻。戰爭就像法家所主張,是必然的現象,無法避免。世上人口不斷增加,而資源卻是有限的,這必然導致戰爭爆發。既然戰爭無可避免,如果你不消滅對手,對手就會倒過來消滅你。所以戰國時期法家提出「專務於兵」、「戰勝強立」的主戰思想,追求富國強兵的目標,反對儒家、墨家、道家的非戰立場。
       在當時激烈的戰爭環境,國家必須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生存下來。現代社會同樣有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衝突、紛爭,因此這套理論也適用於今天。再說,主動進攻不但能消滅敵人,還可以獲取對方資源,壯大國家本身實力,有利防禦其他敵人。因此國家應該採取主動,攻擊敵人。

乙同學:應該集中防衞
       我認為最好的措施是集中防衞。首先要弄清楚,戰爭對作戰雙方來說都是壞事。戰敗一方固然要蒙受損失,付出種種資源;戰勝一方也好不了多少,為了戰事,社會不得不打破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重大損害。問題是,儘管戰爭百害而無一利,這種極端暴力行為從來沒有停止過。因此國家應該提高軍事防衞力量。戰國時期墨子就表示,如果國家想生存下去,不能不加強軍事力量。
      雖然墨子愛好和平,但他不是理想主義者,明白單靠外交手段是沒有辦法遏止戰爭。惟有提高軍事力量,製造一種軍事均勢,才能締造和平。這種力量不是用來攻擊敵人,它比較像一種警告,告訴其他國家你不好欺負,不要貿然侵犯你。事實上,這種策略正正用了在現代核子武器上,核武國家利用各自的核武互相制衡。可見集中防衞是有效的策略。

丙同學:應該積極和談
       我認為積極和談才是正確的。近年許多例子已證明,利用戰爭應付外敵是失敗的。像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不但沒有消除美國受到的威脅,反而因此製造更多衝突。只有和談才能決解問題。國與國之間總是會有分歧,這是無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藉着交流、切磋、討論等方式,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協調和諧。這也是儒家「和而不同」的觀念。和而不同的重點是承認差異,利用協調統一不同意見,最終達成共識。一九九三年,以色列、巴勒斯坦就曾經藉着會談達成和平協議。和談才是應付威脅的最好辦法。

文:萑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