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舉辦活動 製造垃圾 推動減廢 你我有責

2018.01.08
18181 18181

封面專題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


主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



解說

答案︰D

‧垃圾徵費要到2019年年底才實施,屆時所有大型活動的垃圾要按量徵費。
‧環保署呼籲各機構舉辦綠色年宵,今年大角嘴廟會將會停用樽裝飲料、即棄餐具及用品,改用可重用餐具及在現場提供水機,估計可省下6,300個膠樽、5,400件即棄餐具和2,000盒濕紙巾。
‧環境運動委員會鼓勵各區年宵主辦機構在活動結束後,將商戶不要的物資運往社區環保站,回收可再用資源。



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每年均會舉辦多項大型本地及國際活動,例如年宵、花卉展覽、七人欖球賽等等,吸引大量人流,但與此同時,大型活動產生的垃圾量亦相當驚人。有見及此,環境保護署與商界環保協會最近推出《大型活動減廢指南》,協助活動主辦單位及相關持分者制訂廢物管理措施。《指南》推出反映的現象及成效如何,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大型活動 廢物量驚人

農曆新年將至,每年的年宵市場吸引數以萬計市民進場消費,但往往在歡樂過後,遺留不少剩餘物資和垃圾,單以去年十五個年宵市場為例,總共製造超過三百六十公噸廢物,雖較前年減少,但數字仍十分驚人。而旅遊發展局主辦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因警方不准戶外品酒區使用玻璃杯,須以膠杯代替,引發公眾批評不環保,即使大會新增約二十個塑料膠杯回收處及安排環保大使指導市民分類回收,仍發現不少人將膠杯當垃圾掉棄。

針對八活動 管理廢物

有見及此,環保署和商界環保協會日前推出《大型活動減廢指南》,協助活動主辦單位及相關持分者制訂廢物管理措施。《指南》首階段主要針對八個大型活動,包括七人欖球賽、香港花卉展覽、年宵、維港泳、渣打馬拉松、工展會、香港美酒佳餚巡禮及大角嘴廟會。

根據《指南》,主辦單位可在活動前制訂廢物管理措施,在活動期間實施減廢及在活動結束後進行乾淨回收,提高大型活動的環保水平。

以活動前的廢物管理措施為例,建議主辦單位審慎考慮活動期間所派發物品的設計及生產、盡量減少包裝物料,如避免獨立包裝推廣贈品和額外派發塑膠袋、考慮減少禮品或紀念品的後備數量,以及避免於禮品上印刷年份,方便重用。

教育宣傳 推環保訊息

活動期間,主辦單位亦可選擇恰當的回收箱收集可回收物品,並張貼清晰及顯眼的標識,讓人容易區分;活動結束後,主辦單位應妥善處理收集所得的資源,並按類別作重用、捐贈或循環再造(見表一)。《指南》還建議主辦方在活動期間以教育攤位或場內活動,或善用公眾媒體,推廣環保訊息,以及進行廢物審計和發布減廢成果。



《指南》減廢成效存疑

由於《大型活動減廢指南》屬自願性質,部分團體對其成效存疑。環保署副署長郭黃穎琦表示,設立《指南》目的是響應政府的環保政策及措施,並為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做好準備,教育市民有關減廢及乾淨回收(見表二),因此《指南》屬自願性質,非強制性參加,亦不會設有罰則。

政府首階段重點與八個大型項目合作,希望起帶頭作用,令其他活動主動尋求環保組織合作減廢及回收。不過,由於暫時未知每個活動所產生的垃圾類型及數量,故《指南》不設減廢目標,加上屬自願形式,即使是政府部門舉辦的活動,亦不一定跟隨。

依賴回收 難根治問題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批評《指南》華而不實,僅以鼓勵性質推動本港大型活動減廢,沒有訂下明確的減廢目標及獎罰機制,欠缺約束力。綠色和平指,大部分大型活動都有提供飲食服務,耗費大量即棄餐具,而餐具用後沾上菜汁或廚餘,難以回收,最後只能送往堆填區。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朱江指出,環保署鎖定的八大盛事每年只舉行一次,但總體廢物當中,難以被回收的即棄塑膠餐具往往成為漏網之魚。香港人每一日、每一餐都大量棄置塑膠餐具,要根治問題,應該要源頭減廢,不能依賴回收重用,政府亦應訂立更整全、徹底的方法淘汰即棄餐具。





各地活動減廢回收政策

環保已成為全球共同應對的議題,本港政府在落實環保政策前,可參考其他海外國家和地區的廢物處理做法。

台灣:設詳細《指引》建議

以鄰近的台灣為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早於一三年制訂《大型活動環境友善管理指引》,建議參與人數達一千人或以上的活動,須包含環境維護、廢棄物清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節能減碳等元素。有關的《指引》又細分了三十多項建議,如主辦單位須訂立廢棄物清理計畫、租用活動者須繳場地復原保證金、至少設置兩個有垃圾桶及資源回收桶的回收站等。

日本:最乾淨音樂祭評價高

被國內外評為全球最乾淨的日本富士搖滾音樂祭,是日本規模最大、陣容最豪華及最注重環保的搖滾與文化音樂祭。由於活動宣導觀眾勿隨地丟棄垃圾及做垃圾分類,場內又大力維持良好的治安,以及表演者有環保意識的理念,加上歷年活動營運的穩定度,故獲得優質的評價。

韓國:透明分類回收箱減省工序

再以早於一九九五年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清理制度的韓國為例,據環境部統計,首爾市每年產生的垃圾約有九千四百四十公噸,未包括韓國每年舉辦數以百計的祝祭活動,但當地的街道跟新加坡一樣無比乾淨。原因在於不論是地鐵站、商場及旅遊熱點,都設有透明分類回收箱,即使看不懂韓文或英文的遊客,甚至連圖案都搞不清,只要看到透明膠袋的廢物都知道怎樣處理手上的垃圾。這樣除了讓回收人員不用再分類,減省不必要的工序外,亦成功令韓國的廢物分類循環再造比率,由九五年的兩成三,上升至一○年的六成。

Mindmap:《大型活動減廢指南》推出目的與評價



相關概念

源頭減廢 Reduction at source

指先從源頭着手減少廢物產生,鼓勵市民改變生活習慣,珍惜資源,減少棄置廢物。目前除了發表《大型活動減廢指南》,環保署亦推出了多個源頭減廢計畫,如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畫、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畫、電腦回收計畫、全面推行塑膠購物袋收費計畫等。近年亦有不少非政府組織或綠色團體推出源頭減廢活動,如香港泥頭車司機協會發起的玻璃回收計畫。

固體廢物處理 Solid waste treatment

是指通過物理的手段或生物化學作用以縮小廢物的體積及加速其自然淨化的過程。本港都市固體廢物主要來自家居、商業及工業,以一五年計,產生的都市固體廢物達五百七十萬公噸,當中只有三成半循環再造,其餘則運往堆填區處理。

相關新聞事件簿

大型活動廢物實況

‧渣打馬拉松:連續五年參加渣馬的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表示,按往年經驗,大會會在終點向每名選手派發一個食物包,包括一支四百三十毫升的樽裝水、一支五百毫升能量飲品、一包朱古力、香蕉和雪梨。她直言,很難在當下飲完接近一公升的飲料,加上能量飲品的口味非人人能接受,很多跑手只喝一兩口就把飲品掉棄;而且跑手的行李頗多,亦不願帶走食品,浪費了許多食物。(2017年2月)

‧大角嘴廟會:每年均筵開一百五十圍盆菜,有千人參與廟會巡遊及舞夜光火龍等節目。明年三月廟會舉行將首次成環保廟會,一千八百套即棄餐具全改為可再用餐具、棄用膠枱布、不再派發樽裝水、鼓勵市民備食物盒帶走剩食,而廚餘則送往廚餘回收中心處理。(2017年12月)

‧工展會:今年首度參與《BEC大型活動減廢約章》,邀請參展商自願簽署,鼓勵減少使用即棄用品、盡可能將資源分類回收等。不過記者發現,場內紙杯、塑膠餐具等隨處可見,商戶亦沒有依照三色回收桶分類,亦未見大會安排的環保大使在場宣傳。有商戶表示並無聽聞有關計畫,大會則稱只有約三十家展商簽署約章,期望下屆有更多商戶響應計畫。(2017年12月)

《大型活動減廢指南》發布

‧推出原因:協助活動主辦單位及相關持分者制訂廢物管理措施,實踐減廢和推動乾淨回收,提升活動環保水平。(2017年12月)

海外國家及地區的環保例子

‧台灣推《大型活動環境友善管理指引》:規範內容針對環境污染防制及整潔安寧維護設有多項指標,例如千人以上大型活動,應備有垃圾桶、資源回收桶及流動廁所等規範。如果活動造成環境污染,可依廢棄物清理法、水污染防治法、空氣污染防制法、噪音管制法予以開罰。(2014年1月)

‧日本富士搖滾音樂祭:現場並不是隨處可見垃圾桶,但是參加者都自覺地自己索取垃圾袋,將吃過的餐盒和飲料或紙巾都放入自己的垃圾袋,當見到垃圾桶時,很多年輕的志願者會引導參加者將自己手中的垃圾分類。(2010年8月)

相關辭彙

‧環保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節能減碳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綠色經濟 Green economy
‧可行性 Feasibility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一

「點滴是生命」是本港的慈善機構,一直以潔淨水為目標,幫助乾旱地區或山區居民。可是周日舉行的跑山籌款活動「揹水一戰二○一七」,卻被連環發現不環保的情況,有人發現機構遺棄垃圾在山上,另亦有人拍得照片指有疑似職員在郊野公園倒去飲用水。

日前有網民上載一批照片,圖中看到有兩個發泡膠箱及一大袋垃圾,發泡膠箱內有「H015」及飯糰字樣的膠紙,而垃圾袋亦貼上「H015水站」的紙張,內有紙皮、橙皮及蕉皮等等⋯⋯。他質疑這批垃圾是由「點滴是生命」留下,質疑對方破壞郊野,跟慈善背道而馳。

另有人在「點滴是生命」facebook專頁留言,指賽後看到有人在郊野公園倒掉未開過的樽裝水,質問為何浪費食水。根據上載者的圖片,相中有人穿上「揹水一戰」的T恤,正拿起樽裝水欲開蓋,而地上就有已開蓋的七支樽裝水,流出一個小水塘。

對於網民批評未開封的樽裝水被倒掉,「點滴是生命」在facebook專頁回覆網民留言,表示四點五公升的樽裝水會送到老人院,而圖中為十八公升樽裝水,應由飲用水供應商在賽後回收,又表示事前不知道運輸公司會如此處理。

資料來源:摘自《香港01》14-3-2017

資料二

環保署與商界環保協會出版《大型活動減廢指南》,內有參考例子呼籲大型活動中各持分者自願性參與環保工作。《指南》並非強制性參加,亦不會設有罰則。設立目的是響應政府的環保政策及措施,並為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做好準備,教育市民有關減廢及乾淨回收。

政府首階段重點與八個大型項目合作,包括七人欖球賽、美酒佳餚巡禮、工展會、維港泳、花卉展覽、馬拉松、大角嘴廟會及年宵,希望作帶頭工作,令其他大型活動主動尋求環保組織合作減廢及回收。

資料來源:摘自《星島日報》11-12-2017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一,該項大型活動在過程中出現了甚麼環境問題?(3分)

2.《大型活動減廢指南》首階段只與八個大型項目合作,被批是華而不實,你是否同意有關的看法?解釋你的答案。(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該活動事後被人發現有關機構遺棄垃圾在山上,包括發泡膠箱及內有紙皮、橙皮及蕉皮等垃圾;
‧另,又被人拍得照片,指有疑似職員在郊野公園倒去未開過的飲用樽裝水。

2.
同意:
‧《指南》僅以鼓勵性質推動本港大型活動減廢,沒有訂下明確的減廢目標及獎罰機制,欠缺約束力;
‧《指南》雖提供循序漸進的指引及參考例子,但不少是減廢的基本動作,主辦單位是否全面落實,以及實質減廢量並不明確;
‧即使八個大型項目表示願意參與,但最終減廢成效仍存疑。
不同意:
‧設立《指南》目的是響應政府的環保政策及措施,並教育市民有關減廢及乾淨回收;
‧政府首階段重點與八個大型項目合作,能起帶頭作用,令其他大型活動主動尋求環保組織合作減廢及回收;
‧雖然本港每年舉辦不少大型活動,但這八個項目可算是參與人數較多的,因此首階段與他們合作很合理,日後可推展至其他活動。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香港每年產生約七萬公噸的廢電器電子產品,大部分會出口到其他地方重用或回收有用物料。不過,近年國際間對廢電器電子產品貿易有收緊管制的趨勢,而香港以外的巿場亦會因應經濟發展而減少對二手產品的需求。因此,現時主要依賴出口的做法並不持續可行,香港有需要發展一套可妥善處理和循環再造廢電器電子產品的機制。此外,廢電器電子產品含有害物質,如不妥善處理或棄置,或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危害。香港有必要透過引入生產者責任計畫,妥善管理廢電器電子產品所衍生的環境挑戰,務求與鄰近地區的做法看齊。

多年來,環保署透過不同自願性回收及循環再造計畫累積實際經驗,亦提升了巿民對妥善處理廢電器電子產品的意識。在一○年的公眾諮詢結果亦顯示,社會普遍支持就廢電器電子產品引入生產者責任計畫(廢電器計畫)。一五年三月,政府就廢電器計畫的法定規管框架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在廢電器計畫下,受管制電器的供應商須登記為登記供應商,並為其在本港分發的受管制電器繳付循環再造徵費,而受管制電器的銷售商須為消費者就其棄置的舊電器安排免費除舊服務,並擬於一八年第三季實施相關法例。就此,為支援受管制電器銷售商為日後推行法定除舊服務,環保署與業界共同推行除舊服務先行計畫。

與此同時,任何人貯存、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若干受管制電器廢物,均須取得廢物處置牌照。另外,進、出口受管制電器廢物,須取得許可證。有關牌證規管擬於一八年十二月實施。

資料來源:環保署網頁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分析本港主要的固體廢物來源。(4分)

2.參考「廢電器計畫」,試建議政府可如何協助大型活動主辦單位減廢。(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本港都市固體廢物有三大來源:
‧家居:住宅及公眾地方所產生的廢物,包括住宅大廈、公共垃圾桶、街道、本港海域及郊野公園收集的廢物。
‧商業:商店、食肆、酒店、辦公室及私人屋苑街市產生的廢物。
‧工業:所有工業活動產生的廢物,建築及拆卸廢物、化學廢物或其他特殊廢物除外。

2.
‧向主辦單位派發指示,加強他們對回收和減廢的意識;
‧要求主辦單位落實環保管理,並派人巡查監督和了解減廢回收工作;
‧倣效外國做法,租借場地前收取較大額的保證金,要求主辦單位承諾達到指定的減廢目標;
‧在落實垃圾按量徵費後,提供經濟誘因予主辦單位實踐減廢;
‧考慮為《大型活動減廢指南》訂下明確減廢目標和獎罰機制,並於日後進一步擴展至其他活動主辦單位。

參考資料

網頁


‧《大型活動減廢指南》
http://www.wastereduction.gov.hk/sites/default/files/GreenEvent_Guidebook_Chi_201712.pdf

載自2018年1月8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曾愛芳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