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家長管教模式 導致「港孩」現象

2017.10.19
18101 18101

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節錄自《星島日報》2017年4月21日的新聞報道

      近年家長動輒花費百萬送子女到海外留學,但本港「怪獸家長」的怪象也「跳出香港」。有瑞士知名酒店管理學府來港收生之餘,大吐苦水,指本港「怪獸家長」幫子女包辦入學手續、更要求校方將寄給學生的電子郵件,發送副本予家長過目,更誇張是不堪子女在實習酒店工作辛苦,向酒店人事部要求調職,種種行為令港人汗顏之餘,也貽笑國際社會。
      本港社會趨向核心家庭發展,子女數目減少,家長自然「萬千寵愛在一身」,出現過度溺愛。本來家長呵護子女是人之常情,但「都是為你好」無限延伸,為子女「過關斬將」,久而久之養成抗逆力、自理力差的「港孩」,投身社會處處碰壁。

 

資料B:節錄自《星島日報》2017年3月17日新聞報道

      你希望你的孩子能有更佳的人際關係、學習更優秀、能更早事業有成及經濟獨立嗎?有研究發現,從小朋友幼兒時期就開始讓他們幫忙做家務有助實現以上成就。
      研究來自明尼蘇達大學名譽教授Marty Rossmann。教授追蹤八十四名兒童,四個不同年齡階段:學前階段、十歲左右、十五歲左右,及二十五歲左右的行為表現。結果顯示,三至四歲就開始做家務的小朋友,相比從不需要負責家務的小朋友或十多歲才開始做家務的小朋友,長大後更
能跟家人及朋友關係融洽,其學習表現亦較優秀,亦能較早實現事業成功及經濟獨立。

 

答題

(a) 參考資料A及就你所知,指出及解釋影響香港父母管教模式的因素。 (6分)
(b)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試提出三個可行及具成效的建議,以提升香港兒童的生活技能。 (7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個人成長 今日香港

關鍵概念

管教模式 溺愛型 放任型 專制型 恩威型 刻板印象 傳統文化 社教化 從眾行為 體罰 怪獸家長 直升機父母 回力鏢世代 生活技能 自理能力
情緒管理 抗逆能力 時間管理 金錢管理

相關議題/新聞

近年香港網絡或報章不斷出然「怪獸家長」的新聞,例如無理投訴或過度保護子女的事例屢見不鮮,例如facebook專頁「90後教師決戰怪獸家長」經常分享家長過度溺愛子女的故事,更集結成書。

題型分析

(a) 屬於因素題,要求考生分析影響父母管教模式的因素,留意由於提問邏輯是「影響因素」,所以考生應該提出「中性因素」。以分析可能造成過度專制、過度溺愛或者恰當中庸的管教模式。相反,若然題目是「指出及解釋導致香港父母溺愛型管教模式的因素」,考生則只須集中於分析造成溺愛型的原因。

(b) 屬於建議題,要求考生提出三項建議,在題目之中已明言考生必須說明建議的可行性和成效,留意建議未有局限建議者,所以考生可以嘗試從多角度提出相關建議者,包括家長、學校和政府等,亦可以提出持分者之後的協作,豐富建議內容和加強建議的可行性,值得留意的是
,建議必須針對現時兒童缺乏生活技能的原因。

 

三、作答方向參考
(a) 參考資料A及就你所知,指出及解釋影響香港父母管教模式的因素。 (6分)

因素

資料應用

推論

家庭結構

資料提到本港社會趨向核心家庭發展,即是孩子數量減少。

孩子數量減少會令到家長的專注力和家庭的財政資源全部集中於一個孩子身上,為求令到孩子得到最好,所以形成溺愛型的管教模式。相反, 以往孩子數量較多會令到家長的專注力分散,較重視孩子獲得相同的關愛和照顧,較少溺愛個別孩子現象。

育兒知識

資料顯示家長無論在孩子升學花費抑或安排都過度緊張的事例。

由於部份家長育兒知識存在偏見,誤以為凡事代勞達致安逸舒適就是最好的生活素質,所以無論成長過程抑或升學就業都盡量為子女安排,甚至將子女之責或子女之過遷怒於其他人,例如資料而示的實習工作投訴,又或者入學行政安排等,形成溺愛型管教模式。相反,若然家長對於育兒知識較為全面,理解給予子女適當挑戰或容讓子女承擔自己責任,就會形成恩威型的管教模式。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答案,均可接受。

(b)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試提出三個可行及具成效的建議,以提升香港兒童的生活技能分)

建議

可行性

成效

家長可以多讓子女幫助做家務,例如洗碗、掃地、收衫,尤其可以處理自己有份的部分,例如自己用完的碗碟、自己的衣服、自己造成的凌亂 。

建議只須家長願意放手予子女承擔自己的責任即可,家長從旁協助及指導就不會出現任何危險問題。

由於子女親自處理自己製造出來的「問題」,既可以令他們直接掌握自理能力,又可以培養他們負責任的態度和價值觀。

政府和學校可以多加舉辦家長育兒講座,教授正確的育兒知識,令家長明白和理解一定的困難、逆境或挫折對子女成長的正面影響。

由於政府有相對知識範疇的專業人士,例如兒童心理學專家,同時學校有家長的聯繫,所以有能力舉辦相關講座。

針對現時不少家長只是憑藉自身的關心心態決定育兒方式,政府和學校提供的專業意見可以說服家長改變其溺愛型管教模式成恩威型模式。

學校可以舉辦歷奇訓練活動或義務工作活動,讓兒童多加接受挑戰和嘗試克服挑戰。

學校有政府的恒常性撥款,加上對於兒童成長有所裨益,家長不會抗拒。

由專業的歷奇教練或社工帶領下,可以令兒童學習服務精神、提升抗逆能力和溝通技巧。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答案,均可接受。

四、作答提示
1. 留意兩題的題目均有「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所以考生必須先盡用資料內的例子作為理據,然後再加入個人所知,不過切忌過度抄錄資料,而未有恰當地註釋或演繹,例如資料A的例子不應該巨細無遺地抄錄家長如何替子女代勞入學手續或投訴實習時期的辛勞,反而應該將之概念化成為家長會為子女處理所有逆境或困難,甚至產生諉過於人的傾向,令到子女形成自我中心的態度。故此,考生應該多加訓練將資料重新演繹成為自身理據的能力。
 
2. (a)題考核因素分析能力,本身因素題若然再細分可以分成「必然因素」和「影響因素」,「必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等同於「原因題」,題目會以「有哪些因素導致(行為)發生」的方法提問,例如2017年卷二第二題關於電子煙的題目,而(a)題則是「影響因素」的問法,題目會以「有哪些因素影響(行為/程度)」的方法提問,留意兩者的動詞之別,前者會以「導致」、「引致」、「造成」等提問用詞,後者會以「影響」這個提問用詞。作答方面的最大差別在於「影響因素」必須正反申述,例如文憑試2015年卷二第一題問及影響新聞自由的因素,無論分段抑或段內都應該盡量申述會提升和會降低新聞自由度的影響因素,而此題則應該提出會形成正面或負面的管教模式的因素。

3.(b)題考核建議提出及分析能力,此題屬於「開放式建議題」,未有局限任何建議方法或建議者,只是局限建議數量並且在提問用詞中提醒考生必須說明建議的可行性和成效。值得留意的是不少考生會直接抄錄資料B「做家務」的建議到答案,而未有加以補充從而加強其成效,例如提出做與自己相關的家務,又或者仔細地提出做哪些家務,令到分析更為緊密細緻。
 
4. (b)題最難的地方或者建議題最難的地方不在於提出建議,而在於論述建議的成效和可行性。成效方面,考生其實可以思考問題的根源,能夠解決問題的根源代表具有成效,例如問題根源在於家長缺乏恰當的育兒知識,只要建議家長正確育兒知識,即可說明建議的成效。可行性方面,考生可以從阻力方面進行逆向思考,建議之所以不可行在於存在阻力或困難,所以只要能夠克服潛在阻力或困難,即代表建議可行。

五、延伸學習
書籍
《九十後教師決戰怪獸家長》
作者:戴Sir
出版社:白卷出版社

書籍
《怪獸家長》、
《怪獸家長2孩子復仇記》、
《怪獸家長3零感世代》
作者:屈穎妍
出版社:天行者出版社

電視節目
《沒有起跑線?》、《新聞透視──港孩大作戰》
製作媒體: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文:Henry Law(威Sir)
英皇教育通識科補習名師、香港通識教育會理事
facebook Page:Henry Law LS @ K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