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委會︰簽卡換里數 花費差八倍
2017.12.15港人喜愛旅遊,經常透過購物簽帳賺取飛行里數換取機票。消費者委員會比較市面五十三款信用卡,發現兌換一里的簽帳額由約二元八角至二十五元不等,相差近八倍;以兌換一張來回日本大阪機票需三萬里數為例,所需簽帳額則由八萬三千四百至七十五萬元不等。
調查亦發現,不少信用卡的積分有效期、積分上限等均有限制,且部分聯營(1)卡甚至比普通信用卡兌換的里數更少。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陳錦榮提醒消費者,「聯營卡雖然由航空公司或飛行里數公司與發卡機構聯合推出,但並不一定等於兌換里數最划算(2)」……
字詞解釋
(1)聯營:聯合經營。
(2)划算:合算、值得,粵語稱為「抵」。
成語典故
錙銖必較
香港人出名精打細算,以信用卡簽帳賺取飛行里數換取機票,也算是聰明消費。
不過消委會指,市面各款信用卡兌換里數所需簽帳額不一,消費者實在要小心比較計算,才不致白白花錢,甚至為里數而盲目消費。
形容人精於財務、小心花錢,褒義的可用成語「精打細算」,貶義則可用「錙銖必較」。
錙銖,粵音讀如「之朱」,六銖為一錙,四錙為一兩,是古代極小的計算單位,用來比喻極之細微。
北朝人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治家》中批評時人,嫁女竟像賣女一樣,「賣女納財,買婦輸絹,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接受錢財而出賣女兒,贈送絲絹而買來兒媳,比量家族財勢,計較錢財、回報多少,這實在和街市買賣沒有分別。
成語「錙銖必較」大概從這裏演變而來,指連像錙銖那樣微小的都要計較,形容人十分小氣,凡事斤斤計較。
「錙銖必較」專指金錢上的計較,而「斤斤計較」則不限於形容計較財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