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思想與聖誕意義
2017.12.12題目
以下哪種傳統思想最接近聖誕意義?
1. 兼相愛,交相利
2. 縱遇冤家也共和
3. 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
資料一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
摘自《周易.繫辭上》
語譯:
「勤勞而謙虛,君子始終如一,是好的。」孔子解釋:「辛勤付出而不自我誇耀,建立功績而不自認有功,這是敦厚到了極點。說的是君子雖然有功績,但也能謙虛待人。」
資料二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摘自《墨子.兼愛中》
語譯:
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麼怎樣能改變這個狀況?墨子說:「用大家全都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然則怎樣做到全都相愛、交互得利?墨子說:「看待別人國家就像自己國家,看待別人家族就像自己家族,看待別人身體就像自己身體。」
資料三
一般人有了一點學問,便沾沾自喜,驕矜得意,孔子卻把自己的博學,自稱為「無知」,孔子也常告誡弟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對於子路自謂「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只是「哂之」,因為「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摘自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聖誕意義是甚麼?
‧ 「兼相愛,交相利」、「縱遇冤家也共和」、「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分別代表甚麼意思?
論點參考
唐代布袋和尚
若逢知己宜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
聖誕馬槽告訴我們,天主因祂的浩瀚慈悲,降臨我們中間,與我們永遠同在。聖誕馬槽也告訴我們,天主從不以武力強迫我們,為拯救我們,祂沒有用奇幻妙術改變歷史。相反地,祂以徹底的樸素、謙卑和溫良來到我們中間。天主不喜歡以轟轟烈烈的武力革命來改變歷史,祂不用魔杖來扭轉乾坤。相反地,祂成了弱小者,降生為嬰兒,用愛吸引我們,用祂的良善謙卑觸動我們的心,並以祂的貧窮喚醒那些沉迷於囤積現世虛假財富的人。
台灣星雲大師
過去寒山大士曾問拾得禪師:「如有人辱我、罵我、欺我、謗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惡我,我應如何?」拾得禪師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讓他、不理他,且過幾年,看他又如何?」⋯⋯過去提婆達多屢次毀謗、加害於佛陀,但是佛陀一點也不以為意,反而還感謝他,多次跟眾弟子說:「提婆達多是我的逆增上緣,感謝他助我宣揚佛法。沒有黑暗,哪裏能顯現出光明?沒有罪惡,哪裏會有善美?因為有
他,佛法更能讓人信受。」
觀點舉隅
甲同學:認為「兼相愛,交相利」最接近
我認為「兼相愛,交相利」最接近聖誕意義。聖誕意義即是耶穌基督的精神,也就是愛。《聖經》記載,耶穌教人要有愛,愛人如己,甚至包括敵人;祂為了拯救罪人而獻出生命,釘上十字架。種種事情都顯示了愛。
而墨子的「兼相愛,交相利」表達的也是愛,愛別人就像愛自己。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存在很多衝突,甚至爆發戰爭,而君臣、父子之間也出現問題。當時的墨子認為問題的癥結是大家不相愛,所以提出兼愛的思想,簡單來說即是無差別的愛。墨子指出愛人的人自然也會被愛,幫助別人的人自然也會得到幫忙。只要實行兼愛,天下就會太平。這種精神跟基督教的愛頗接近,所以「兼相愛,交相利」與聖誕意義最相近。
乙同學:認為「縱遇冤家也共和」最接近
我認為「縱遇冤家也共和」跟聖誕意義最相像。根據《聖經》的說法,人類都是罪人,但耶穌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大家,反而包容了所有人的罪,降生為世拯救世人。所以耶穌誕生帶出來的最大道理是原諒、寬恕,聖誕意義也就是這樣。而「縱遇冤家也共和」表達的也是包容、寬恕,就算是敵人也要「共和」。
事實上寬恕也是佛教一個重要精神。佛教的中心思想是慈悲,而慈悲的基礎是忍辱,由此產生寬恕、溫和、包容。在佛教故事裏,即使佛陀受到毀謗、加害,也不以為意,反而還感謝對方。而佛偈「縱遇冤家也共和」傳達的正是這個道理,十分貼近聖誕的意義。
丙同學:認為「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最接近
我認為「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與聖誕意義最相似。「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出自詮釋《周易》的儒家經典〈繫辭〉,傳達的是謙虛的重要,指出君子應該辛勤付出而不自我誇耀,建立功績而不自認有功。在儒家思想中,謙虛這種質素極受重視,那是修身的必備條件。
孔子本身就是謙虛的人,雖然博學,卻自稱無知。他告誡弟子不要驕傲,表示即使有人具有才智、技藝,但如果他表現得驕傲自大,也是不可取。他推崇舜帝「德若天地而靜虛」──德行像天那樣高、地那樣厚,而又寧靜、謙虛。按照《聖經》的說法,耶穌的誕生就充滿了謙卑──「他本有上帝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很貼切的表現了這種聖誕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