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環球癡肥 危害身心

2017.12.06
17976 17976

封面專題

公共衞生+全球化+今日香港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生活素質




解說


答案︰E

環球癡肥(Globesity)逐步於全世界蔓延,家族肥胖遺傳基因固然會增加患上癡肥的風險,但原來癡肥現象背後亦有不同的社會及經濟成因,例如教育程度較低的阿拉伯婦女的肥胖率,比擁有大學學歷的婦女肥胖率較高。

此外,低收入家庭亦較易患上肥胖症,一來他們只能負擔廉價、高熱量的垃圾食物;二來大多從事低技術的勞動工作,故需要含多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充飢,以致長期攝取卡路里。而在全球化浪潮下,電視上充斥大量垃圾食物宣傳廣告,兒童接收相關資訊後容易養成不良飲食習慣,因此「看電視」亦會增加肥胖風險。



全球癡肥人口在過去數十年大幅膨脹,英國有權威醫學期刊揭示,全球癡肥少年及兒童人數在過去四十年增加了十倍,可見癡肥問題有年輕化趨勢。到底是甚麼因素驅使癡肥年輕化,甚至成為一種流行症?另外,環球癡肥現象對世界各地公共衞生又構成何等威脅?

全球癡肥現況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肥胖」一樣無國界。隨着全球飲食模式改變,癡肥族的數字與日俱增;近日美國一項全球性的研究指出,全球現時大約有22億人超重,為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當中約7.12億人屬肥胖人群。

兒童肥胖增幅驚人

雖然成年肥胖人數在比例上佔大多數,但在過去四十年間,全球癡肥兒童卻增長逾十倍,高達1.24億人,數字等同日本人口總和,十分驚人,可見兒童肥胖現象亦不容小覷。

而內地和香港亦面對同樣問題,根據衞生署最新數字,香港學童整體肥胖率近年雖呈下跌趨勢,但每五名學童中仍有約一人超重或肥胖,比例高於鄰近地區如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於亞洲地區中仍屬高企。

貧窮人口過重增長率高

另一方面,肥胖問題亦不再是富裕國家的「專利」,不少東亞、拉美國家由數十年前國民營養不良變成癡肥,發展中國家的過重人口更於最近三十年由2,500萬人增至近10億人,增長率遠超富裕國家。而在全球三分之一過重的成年人當中,有接近三分之二過重人口來自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國家。

肥胖率急升原因

肥胖問題是當前富裕國家及發展中國家面對的共同議題,全球肥胖率在過去半世紀急速飆升,背後有甚麼成因?除了西方快餐文化普及,文化差異及個人社經地位亦會影響肥胖率,另,又有專家將肥胖現象歸咎於日益增加的垃圾食物廣告。

1.經濟因素:暴飲暴食少運動

全球經濟發展蓬勃,民眾生活及飲食條件愈趨優渥,體重亦愈容易增加,例如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人們傾向進食高脂及高糖食物,但對含維他命、纖維、礦物質等的高能量食物則卻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容易令營養過剩,致使肥胖人口日益增加。

至於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近年經濟崛起,人們生活漸趨現代化,常以交通工具代步,加上日常運動量減少,大大增加肥胖風險。

2.社會因素:貧窮兒童 消費快餐

在全球化發展影響下,肥胖不再是「富貴病」,美國加州便有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比高收入家庭的兒童患肥胖症的風險較高,原因在於西方的速食文化迅速滲透全球,社會廣泛供應廉價、高熱量的垃圾食物;相反,標榜健康的低卡路里食品相對昂貴,低收入家庭一般無法負擔,只能消費較便宜的加工食物或快餐。

此外,低收入家庭兒童主要消閒活動多為在家看電視,變相更容易接觸垃圾食物廣告等資訊。

3.文化因素:身形象徵意義

部分癡肥人口高企的國家亦受自身文化因素影響,例如肥胖在南美代表着吸引力及富裕,解釋了為何巴西會出現肥胖問題;而埃及婦女的肥胖率亦高得驚人,主要是當地風俗禁忌限制了婦女參加體育活動,以致其長期缺乏運動,加上攝取過量卡路里致肥。





肥胖問題帶來的影響

1.衍生健康危機

肥胖影響個人健康,超重及癡肥問題更位列全球主要死亡原因首五位,由肥胖所導致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成為人類健康殺手,去年全球便有超過一千萬人因飲食不當而死亡,佔總死亡人數五分之一,比率高於高膽固醇、酗酒、室外空氣污染及濫藥等。

此外,肥胖人士亦容易被社會標籤及歧視,增加罹患抑鬱、焦慮症的風險,可見癡肥對身心皆會造成不良影響。

2.增加醫療系統負擔

在公共衞生方面,肥胖問題將直接影響社會整體醫療架構,患者自身須負擔由肥胖引致的慢性疾病治療費用。而由肥胖造成的醫療事故及公共醫療開支亦十分龐大,面對長期病患數目增加,有研究機構預計至2025年,全球花費於癡肥相關疾病的醫療開支,將會超過1.2萬億美元,對公共資源造成壓力。

3.削弱競爭力

癡肥會降低整體國民的生活質素及勞動生產力量,有專家預言未來二十年,全球肥胖人口將會超過一半,長遠對勞動市場將會造成危機。而肥胖人士在就業時亦容易處於劣勢,在歐洲,有經濟學家便發現BMI是影響薪資升跌的因素之一,BMI愈高,薪資收入相對愈少。另外,在瑞典,肥胖平均導致16%收入流失,等同失去三年教育程度對薪資的助益,反映肥胖對收入有負面影響。

小結:

癡肥問題對全球的影響不容忽視,若肥胖人口不斷增加,長期會衍生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各國應盡快建立完善的肥胖干預機制,增加大眾對肥胖症危害的認識。



Mindmap:環球癡肥成因與影響



相關概念

癡肥(Obesity)

癡肥又稱肥胖症,為卡路里攝取量及消耗量失衡所致,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身體質量指數(BMI)等於或高於30則為「癡肥人口」,近年癡肥人口有上升趨勢。異常或過量脂肪累積有損身體健康,並增加患上慢性疾病風險,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世衞早於1996年將肥胖症列為慢性疾病。

肥胖稅(Fat Tax)


肥胖稅又稱垃圾食物稅(Junk Food Tax),指由政府立法規定向三高(高脂、高糖及高鹽)的垃圾食物的飲料及食品課徵稅項,以減低市民購買垃圾食物的欲望;所徵稅收可用於推廣預防肥胖措施,以及紓緩有關的公共醫療開支。現時英國、墨西哥及澳洲等地正研究推行有關徵稅措施,丹麥亦曾推行肥胖稅,但最終因成效不彰而廢除。

相關新聞事件簿

打擊全球肥胖問題,世界各地政府各出奇謀:

徵糖稅:

‧英國政府決定在未來兩年對含糖分飲料開徵新「糖稅」,消費者每購買一公升的含糖飲料,便需繳交二十四便士的「糖稅」,飲料廠商有兩年的時間來降低產品中的含糖量,並承諾會將「糖稅」的收入用來贊助體育發展與學生獎助學金。(2016年4月)

‧為了降低澳洲人的肥胖率,澳洲34家健康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澳洲政府對高糖分飲料徵收20%的「糖稅」,並禁止電視在黃金時段播放垃圾食品的廣告,成立全國性監控肥胖率的機構,並在2019年年中之前為食品包裝引入強制性健康評級。(2017年9月)

垃圾食物稅:

‧躋身肥胖國的墨西哥開徵垃圾食物稅,徵收範圍包括零食、甜點、巧克力、甜餡餅、花生醬及冰淇淋,稅收將用在推動健康計畫及增加校園飲用白開水設備。(2016年7月)

‧法國有近五成民眾面對癡肥或超重問題,且有上升趨勢。財政部為緩和國民癡肥或超重問題,建議大幅提高與垃圾食物有關的消費稅,或開徵新稅項。(2016年9月)

徵汽水稅:

‧美國政府為了改變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於數個州份對甜味飲料、運動飲料、汽水等徵稅,可防止至少37,000名因肥胖引致的死亡人口,並有望增加10億美元的收益,日後用以建設社區設施。(2016年8月)

相關辭彙

‧肥胖流行症 Obesity Epidemic
‧垃圾食物 Junk Food
‧超重 Overweight
‧慢性疾病 Chronic Disease
‧糖尿病 Diabetes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速食文化 Fast-food Culture

參考資料

網頁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全球195國居民過去35年肥胖狀況調查
http://bit.ly/2sjFyA9

‧《刺血針》:全球肥胖現象研究及預測
http://www.thelancet.com/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近日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調查報告,指出全球肥胖人口不但遠遠超過過瘦人口,且人數從1975年的1億多人,至2014年已增加為6.4億人;以全球人口計,每8人當中便有一人達肥胖標準。

報告調查1975年至2016年間,全球186個國家約2,000萬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調查結果指出,從2000年開始的肥胖趨勢若持續下去,到2025年,全球肥胖人口將會來到11億人,也就是每五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為肥胖;在男女肥胖比例中,全球男性肥胖流行率將會超過18%,女性則會超過21%。

資料來源:摘自《Taiwan News》4-4-2016

資料B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描述資料呈現的全球現象。(6分)

2.你認為肥胖會對個人健康、社會及經濟造成甚麼影響?(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全球現象:環球肥胖
‧全球肥胖人口於30年間增加6倍至6.4億,增幅驚人,預計到2025年,全球肥胖人口更會高達11億,反映肥胖症已迅速蔓延至全球;
‧在男女肥胖比例中,已發展國家美國的男性肥胖流行率為45%,女性則為43%,是眾國之冠;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巴西,肥胖流行率亦持續高企。

2.
個人健康:易導致罹患非傳染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若兒童時期便肥胖,其成年後肥胖風險較高、早逝和出現殘疾的機率更大;
社會:削弱勞動力市場、增加就業困難;
經濟:增加公共護理和醫療開支,以及個人健康成本。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當世界衞生組織(WHO) 發出的兒童健康警告── 肥胖全球化(globesity)流行病學現象,事實上在歐美地區,不少非政府組織或壓力團體都十分關注那些以兒童為行銷對象的食品廣告。他們反對學校的小食部出售汽水及「垃圾食品」、要求快餐店的餐牌上列明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並希望政府盡快立例禁止電視台在兒童時段播放汽水、零食和快餐速食廣告。

從兒童肥胖這個社會議題中,我們清楚知道,媒體在形塑個人飲食及運動等生活型態的事情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媒體運作的力量是政治經濟性,甚至全球性,愈來愈多兒童偏愛進食高油、高糖、高鹽的「垃圾」食品,並不單純是個別地區、個別家庭或個人口味的偶然選擇,整場辯論,要在全球消費社會及商業行銷的脈絡中理解。

資料來源:葉智仁《傳媒透視》觀點

資料B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全球癡肥少年兒童人數在過去40年增加了10倍,至今達1.24億人,其中內地兒童癡肥比例升幅猶為顯著,其中男童比例去年達15.4%,首次超越香港,台灣情況則介乎內地和香港之間。

研究發現,美國是全球癡肥兒童人口大國,男女癡肥童比例去年分別為23.3%和19.5%,東亞、拉美則從數十年前的兒童過輕問題變成癡肥,其中內地情況猶為明顯,去年內地男童有15.4%癡肥、女童則有7.1%,台灣男女童分別為15.4%和6.7%,香港男女童則分別為14.7%和6.2%,癡肥比例均高過鄰近的韓國、日本、新加坡和印度等國。

研究人員警告,現今社會廣泛供應平價致肥食物,是兒童癡肥比例上升的主因,癡肥兒童在成年後繼續癡肥的可能性較高,患嚴重疾病的風險亦較高。

資料來源:摘自《明報》12-10-2017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導致肥胖年輕化的原因。(8分)

2.兒童肥胖問題愈趨嚴重,試向各國政府提出可行建議,遏止有關問題繼續蔓延。(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肥胖年輕化的原因:
‧現今學童課業繁重,課餘時間多進行靜態活動,主要與智能產品、電視機為伴,長期缺乏運動;
‧智能產品影響睡眠質素,兒童缺乏足夠睡眠會增加肥胖以及患上相關疾病的的風險;
‧電視上的垃圾廣告對兒童是一大誘惑,促使其日後養成不良飲食習慣。

2.同學可自由發揮作答,言之成理即可。(提示:例如向導致肥胖的原料及成分如鹽、油、糖和肉類,以及卡路里超標的汽水、薯條、漢堡包、零食等徵稅;相反,健康食品如蔬果類則減稅;亦可計畫實行向肥胖小學生派發「減肥補助」,鼓勵其減肥;限制以兒童為受眾的垃圾食物廣告內容;提高學校午餐標準及制訂標籤,從而提高食品的整體營養質量,讓學童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載自2017年12月6日《S-file通識大全》

文:卜美銀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