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減功課量vs增活動時間 愉快學習成效爭議

2017.11.29
17945 17945

早前有調查指,本港小學生壓力「爆煲」,每七名小學生便有一人出現抑鬱徵狀,壓力來源首三項分別是功課太多、升中選擇及適應、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學童學習壓力大,近年開始出現推廣Happy school(愉快學習)的趨勢,部分學校重新設計課堂時間表,例如空出下午不上課,或在老師協助下完成功課,減少回家後仍然繼續做功課等。然而,騰空了時間,是否就能解決問題?

時事解碼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新聞摘錄

資料一


校長友好坦言,近年確有小學與家長自訂長假學習活動,但始終在學界仍屬少數,「畢竟要視乎家長需求,尤其是學生的社經背景不同,個別家長未必可以安排假期活動,自然期望學校提供習作,供學生消磨長假期的閒暇。」友好坦言,學校是否信任家長與學生也是關鍵,「這得視乎學校的『專業判斷』,有學校認同假期應讓學生『放空』或『留白』,亦有學校持相反立場,認為這樣造成學生『怠惰』,以及假期功課不一。」友好認為,應鼓勵更多學校試行,從而實證研究「長假期無功課」應否廣泛推行。

摘自2017年11月13日《星島日報》

資料二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校長吳永雄說:「香港教育制度始終是考試主導,試想,如果只得半天授課,我相信學校一定會用盡所有時間去催谷學業,反之活動和群性發展就更缺乏。但我贊成學校可因應校情,盡量釋放空間給小朋友,例如我們有Happy Wednesday無功課日,有些學校則逢周五只返半天,下午留給教師開會,各適其適,很視乎校長怎樣做⋯⋯

我認為Happy School就是能替孩子發掘出潛能,讓他們有機會去學、有興趣去學的學校。但Happy School不等於沒有功課做,我相信適量的功課是需要的,不可能完全沒有功課,除非家長對小朋友的升中派位完全沒要求,那就另作別論。我作為校長,有很大責任的,不能說任由小朋友happy六年,六年之後呢,他們會變成怎樣的學生?我會很罪咎的。」

摘自2017年10月24日《明報教得樂》

資料三

浸信會天虹小學這所曾因收生不足而要縮班,甚至幾乎要被殺校的屋邨津貼小學,近年在朱子穎校長的領導和管理下,很快就建立Happy School的聲譽,現在每天都有想為子女轉校的家長來叩門,可說門庭若市,一位難求。

天虹的價值在於管理層(也可直接說是校長)創新進取的辦校思維。用盡所有資源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資源,盡用所有的空間為學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然後產生良性循環,就可以源源不絕地為學生持續創造更多的學習資源和發展空間。

摘自2017年7月13日《眾新聞》

觀點與角度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
要求老師取消功課也不容易,因為大部分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在暑期做功課,以便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暑假裏,鞏固課堂知識,而老師其後多半會要求學生自行檢查答案,工作量不太大,一旦功課量減少,老師便要尋找新方法教導學生,工作量增加,也不肯定學生在暑假有無學習。

專欄作家高淑嫻:我身處這個教育漩渦,好多時感到迷惑,究竟父母一路追逐的東西,是否真的對孩子好?幼稚園已經識寫深字,識用英文計數,便等於有光明前途、愉快人生?為他們選一所Happy School就等於斷送孩子錦繡前程?

家長王巧:提到Happy School,不少家長又愛又恨,既希望仔女有開心的童年,但學校愈快樂會否愈忽略學術,少功課、少操練不就減弱了孩子的競爭力?怎應付考各直資和私立小學呢?

思考題

愉快學習是否就能解決學生壓力的問題?推行有關政策須考慮甚麼因素?(6分)

建議答題方向

學生壓力來源有多種,學業可能只是其中之一,愉快學習未必可以完全解決學生的壓力問題,不過減輕功課量的話,可以騰出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情緒有正面影響。

愉快學習概念聽起來是好,但是真的要推行的話,須要考慮與功課量平衡,一定的練習能夠鞏固知識,家長亦要明白,並非「無功課」就是好事,適當的考核和練習,可以評估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有助老師跟進。

載自2017年11月29日《S-file通識大全》

文:區美玲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