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濫用抗生素 有效變有害

2017.11.27
17930 17930

封面專題

公共衞生+全球化

主題:對公共衞生的理解+科學、科技與公共衞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解說


答案︰B

人體不會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抗生素主要是用以針對細菌,將其殺死或削弱其破壞力,但細菌對於「敵人」──抗生素會有應對辦法,就是「變面」,指的是通過基因突變,從而產生耐藥性。假如人體受到有耐藥性的細菌感染,以往常用的的抗生素將不再有效。
最勁」的重要抗菌藥物HPCIA),給豬牛羊雞隻和魚類服用或注射,促進其生長和預防疾病感染。



世衞呼籲:動物停用抗生素

世界衞生組織(WHO)以關注全球公共衞生、捍衞人類健康為使命,不過,於十一月中卻發出呼籲,請全世界停止對動物使用抗生素(Antibiotic),難道WHO在擴展「業務」,連動物健康都一起兼顧?

當然不是啦。實情最終都是為了人類健康着想,因為人們對動物不適當地使用抗生素藥物,「培殖」出對抗生素有耐藥性的超級惡菌,最終受害的都是人類。

抗生素無疑是偉大發明,對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大大減少了傳播和嚴重傷害,不過在經濟掛帥的社會,卻被看中成為預防疾病的「靈丹妙藥」;許多食品材料供應商或農戶,為了提高生產,避免禽畜和水產染病,就以人類用的抗生素(甚至是「最勁」的重要抗菌藥物HPCIA),給豬牛羊雞隻和魚類服用或注射,促進其生長和預防疾病感染。

抗生素與超級惡菌


如此一來,細菌就容易出現抗生素耐藥性(Antibiotic resistance)情況,簡單來說,就是生物因為對藥物習以為常,繼而適應,令抗生素的殺菌作用減弱,細菌變得愈來愈惡,成為超級惡菌,一旦人類受到感染就變成無藥可醫。

同學可以參考以下圖解:「抗生素耐藥性如何傳播」,就可了解動物和超級惡菌出現的關係。



濫用抗生素的情況與影響

情況:濫用數據驚人

濫用抗生素的問題,不是今天才發現,世界衞生組織在去年的世界衞生大會就通過了《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行動計畫》,呼籲各國參與有關的監測系統,一起關注,避免抗生素耐藥性的出現及散播;過去兩年都有舉辦「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活動,而今年就把焦點放在動物身上使用抗生素。

根據資料,在一些國家有八成的醫學上的重要抗生素會被用於畜牧業,目的只是促進健康動物的生長。情況可以有多嚴重?以香港的數據為例,二○一一年時,香港政府曾委託香港大學在屠房收集樣本做種菌測試,當年得出的數據是:六成四的豬隻樣本、五成九的雞隻和三成三的牛隻的直腸拭子驗出「ESBL」耐藥惡菌。

學者認為以上的數據已叫人憂慮,香港情況如此驚人,還未知道從外地進口的肉類情況呢!

影響:染病人數百萬計

抗生素耐藥性細菌通過禽畜肉類等食品傳給人類,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據估計,目前每年有超過七十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在公共衞生情況較佳的美國,每年至少有二萬三千人因為感染具抗生素耐藥性的傳染病而死亡,而染病人數更是以百萬計。專家推測,至二○五○年時,估計每年有一千萬人死於耐藥性感染(見下圖)。

至於香港,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兼衞生防護中心細菌耐藥性防護項目專家小組主席何柏良,日前出席耐藥惡菌的研討會時指出,本港公立醫院在二○一六年有三萬多人分別感染三大惡菌(包括:耐藥性超廣譜酶大腸桿菌(ESBL)、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MRSA)及耐碳青霉烯鮑氏不動桿菌(CRA)),數字較二○一三年增加百分之七。

何柏良表示,根據數據統計,即每十七分鐘就有一個人感染抗生素耐藥性惡菌,每三小時就有一名病人出現血液感染,情況不容忽視,須要認真研究解決。


●2050年全球因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死亡人數的估計數字及分布





政府+企業 對應措施


抗生素耐藥性嚴重影響人類社會的公共衞生,直接危害人類的健康與性命,的確要認真處理。既然知道在動物身上濫用人類抗生素藥物是產生超級惡菌的元兇之一,那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減少,甚至停止使用。

然而,在商言商,食材供應商和農戶為了提高生產增加利潤,才使用抗生素以促進禽畜生長,又怎會輕易停用?因此,政府政策和企業的態度就成為關鍵,目前大家可以見到全球對WHO的呼籲有以下的回應:

政府:立法規範

歐盟早在二○○六年已下令禁止以抗生素促進動物生長,成員國之一的荷蘭,對動物使用抗生素的比率就較過去大大減少六成;非洲國家納米比亞也停止了對其牛肉製品使用抗生素;美國近年亦作出改變,該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頒發規範,限制在牲畜身上使用抗生素,只有獸醫才能給有健康問題的動物使用人類用抗生素。

至於香港,特區政府亦於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抗生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處理相關問題。

企業:採購措施


跨國企業、連鎖快餐店集團麥當勞宣布,會要求雞肉供應商逐步停用世界衞生組織認定最優先的重要抗菌藥物(HPCIA),在二○一八年一月開始,巴西、加拿大、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的供應商都不可再供應有用抗生素的雞肉(歐洲供應商仍然可以使用多粘菌素多一年);至二○一九年底,澳洲、俄羅斯的供應商亦必須要停止使用抗生素。

該集團表示,其餘供應商至二○二七年一月會全面停止使用抗生素,有關計畫並會逐漸擴大至其他肉類、牛奶和雞蛋。

美國最大肉製品企業泰森食品有限公司(Tyson Foods Inc., TSN)於今年初宣布其下品牌生產新鮮和冷凍雞肉的活禽,於飼養過程中停止使用抗生素,此舉同時使該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無抗生素飼養家禽的供應商。

旦願以上舉措能夠帶起頭作用,令更多地方和企業倣效,一同為人類的健康出一分力。

Mindmap:抗生素耐藥性出現的原因與應對



資料庫:抗生素對付細菌還是病毒?

抗生素是二次大戰期間由英國微生物學家弗萊明發明,史上第一種被廣泛應用的抗生素──盤尼西林,就是一種由黴菌分泌出的物質,以破壞細菌的活性來達到殺菌的效用。

現今,人們在臨牀上使用的抗生素約有一百五十種,用來對付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大有功效;不過,有時醫生都會處方抗生素給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但是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主要是破壞細菌的活性,病毒不像細菌有新陳代謝活動,故此,抗生素並不能殺死病毒,為何醫生還要處方抗生素?是否濫用?

醫生這樣做是有原因的,由於染上流感病毒會令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罹患另一感染性疾病,例如支氣管炎,服用抗生素可以預防細菌感染入侵肺部。

相關新聞事件簿

減少耐藥性感染對策

‧香港五年計畫:特區政府在七月十日公布為期五年的「抗菌」計畫:《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畫(2017-2022)》,識別六大範疇,並制訂共十九項目標及詳細行動,減緩抗生素耐藥性的出現和防止蔓延。(2017年7月)

‧剩餘藥物回收:智經研究探討回收剩餘藥物的文章中提及,香港大學的藥物安全應用及研究中心在二○一三年推算,全港護老院舍一年間丟掉了包括一千零四十三萬粒口服固體製劑,以及四千八百五十二公升口服液體製劑,約值五百八十二萬港元;又引述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在二○一四年的調查,發現專科病人平均會剩餘兩成藥物。(2016年12月)

‧外國回收藥物方法:有探討回收藥物的報道指出,本港在有關方面欠缺渠道,但其他地方如南韓,會在藥店設置「廢舊藥品回收箱」,統一焚化處理;台灣亦有「家庭用藥檢查站」,給民眾處置過期藥品,醫院也設有「藥品回收站」。(2014年6月)

抗生素耐藥性的危機

‧新研發抗生素太少:世衞組織發布《臨牀開發中的抗生素:關於抗生素(包括抗結核藥)的臨牀開發分析》報告,指出當前新抗生素的開發嚴重不足,難以對付「愈來愈勁」的細菌,打擊耐藥性威脅:1983-1987年期間,有十六種新藥獲得FDA批准,1993-1997年下降至十種,1996-2000年間只有六種抗生素面世。(2017年9月)

‧內地發現超級惡菌: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在內地一間醫院發現有五名病人在接受多重創傷外科手術後,全部感染嚴重肺炎的死亡個案,由於五人全部都是感染一種高耐藥性的新型超級細菌,暫時無藥可醫,擔心惡菌會否已傳至其他地方,例如香港。(2017年9月)

參考資料

網頁


‧WHO: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
http://www.who.int/campaigns/world-antibioticawareness-week/zh

‧《香港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
http://www.chp.gov.hk/tc/view_content/47850.html

書刊

《食安解碼》
作者:方麗影、方筱英、陳子聰
出版社:新人才文化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全球響應停用抗生素食材


消委會及國際消聯認為跨國餐飲連鎖集團,可以運用其全球採購食材的影響力,要求供應商或農業生產者減少甚至停止在飼養過程中濫用抗生素,同時,應盡快統一全球的採購政策,以免予人議而不決,決而不做的印象。

在香港,消委會去年底去信及約見本港九家快餐連鎖集團,要求它們制訂具透明度的採購政策,分階段淘汰常規性地使用抗生素飼養的禽畜,並由第三方審核政策推行的情況,適時向公眾發布資訊。

九家快餐連鎖集團中,吉野家、翠華餐廳及Subway,未曾與消委會會面也未作任何回應,消委會對此深表失望,強調餐飲業界對確保食物安全及健康責無旁貸。

至截稿前,六家連鎖集團已回覆消委會,回應分別為:

‧大快活表示,十分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現正全面探討採購及使用無抗生素食物的政策。

‧太興表示,正向肉類供應商了解減少使用抗生素的措施,鼓勵供應商減少甚至停用抗生素。

‧美心MX表示,會重新檢視供應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部分食肆已採用減少使用抗生素所生產的肉類。

‧大家樂則表示,採購程序符合政府要求。

‧麥當勞稱,集團2003年已訂立「全球麥當勞食用動物抗生素使用政策」,禁止使用抗生素作催谷快速生長用途,所有進口香港的食材都符合生產地及本地的法規。

‧肯德基稱,須遵從母公司的採購政策,已就抗生素的問題與總部跟進。

資料來源:消費者委員會網頁(新聞稿)15-3-2016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連鎖飲食集團在減少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問題上,擔演甚麼角色?(4分)

2.根據資料中連鎖集團對事件的回應,你認為香港社會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認知和態度是怎樣?試建議改善的方法。(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連鎖集團像是催化劑,因為其分店眾多,是食材供應商的重要客戶,只要集團願意停止使用含抗生素的食材,供應商包括飼養禽畜的農場,自然減少濫用甚至停止在動物身上使用抗生素,使到耐藥性感染問題得到解決的曙光。

2.九家連鎖集團中,只有六家有回應,其中又只得兩家──美心和麥當勞──回應較正面和實在,可見香港社會對於可以從食物層面減少抗生素耐藥性的訴求十分微弱,也顯示大眾對此認知不多,以至感到沒有需要也沒有訴求。至於建議改善的方法,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政府和關注組織應該多作宣傳和教育,讓市民知道事情的影響有多嚴重,以及知道從食材着手把關是很有效的方法。)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藥物──醫治疾病 傷害環境


家居藥物一般會與其他廢物一同送往堆填區,或是被丟到馬桶沖走,但現時的廢物及污水處理設施並不能有效分解或分離藥物,殘餘藥物有機會溶入水中,經堆填區或污水處理廠排出河溪或海洋。這些廢棄藥物中的激素有可能影響野生動物的生殖系統,抗生素則有可能加強細菌的耐藥性,導致超級病菌的產生。

香港早於2007年已有研究維港海水的抗生素含量,當時顯示大部分的抗生素濃度屬低水平,僅脫水紅黴素(ERY-H2O)的濃度較高,由於當時社會對抗生素的影響尚未清楚,所以缺乏深入研究。至2013年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當地一條河流因受含抗生素藥物的污染,導致河流的細菌產生了耐藥性,世界各地對殘餘抗生素愈見關注。香港去年一項研究指出,在二十三個河溪取樣地點中,約兩成地點的抗生素氧氟沙星(Ofloxacin)濃度,已構成中等程度的環境風險。

目前世界不少地方已開始回收剩餘藥物,例如美國有社區藥物回收及捐贈計畫,台灣各縣市亦設有多個回收藥物點。在香港,2014年香港藥劑專科學院亦曾試行藥物回收,但成效不彰,計畫只推行了短短四個月。

資料來源:摘自綠色力量網頁:《綠田野》第127期(2017年8月)

多角度思考

1.
資料A的圖片內容宣傳了甚麼訊息?(3分)

2.根據資料B,香港在處理藥物廢物方面有甚麼不足之處?(5分)

3.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你認為市民可以如何在個人層面,減少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惡化?(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有效的廢物處理,特別是對抗生素藥物廢棄的處理方法,絕對能幫助減輕抗生素耐藥性的情況惡化。

2.基本上是沒有完善的方法,市民都是任意處理,以至環境受到污染(已有研究顯示水資源受到抗生素的污染);市民又對如何處理剩餘藥物所造成的影響認知不足;社會並無藥物回收系統或渠道。

3.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按處方完成服用藥物、把藥物密封才棄置,防止殘餘物流出污染環境,以及注意個人衞生,減少受到感染等等。)

載自2017年11月27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