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年輕創業 科技致富 全球財富分布剖析

2017.11.22
17908 17908

封面專題

現代中國+全球化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解說

答案︰A

當不少港青仍因苦無出路而自嘲「廢青」時,世界另一端有人在23歲便成為10億美元富豪。據胡潤2017全球富豪榜顯示,共有8人在30歲之前便靠自己的能力創造10億美元財富,其中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在年僅23歲的時候就創造了10億美元財富,是全球白手興家的少壯派中最年輕者。這班新一代富豪吸金能力驚人,例如中國手機程式滴滴的創辦人程維,僅用3年時間就達到了10億美元,比朱克伯格還要快。

億萬富豪在哪兒?



以上是全球億萬富豪分布圖(粉紅色為繼承人、綠色為白手興家、藍色為公司高管、橙色為政治關聯人、黃色為金融界有聯絡的人士),從地圖可見,全球億萬富豪數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數量為全球總數的30.2%;而中國的億萬富豪數量則佔全球總數的9.2%,但值得注意的是,當中有四成富豪是白手興家致富。

全球財富新趨勢

1.中國富豪崛起

最新調查報告指出,財富集中的地區出現大幅變動。2016年亞洲共有637位億萬富豪,其中162位是新億萬富豪,中國領頭佔了101位,平均每周有兩位「新人」躋身成為億萬富豪。亞洲億萬富豪數目亦首度超越美國,總財富按年增加約三成至2萬億美元,但仍較美國的3萬億美元少。

此外,全球八成的年輕企業家都來自中國和美國。美國擁有最多白手興家的年輕富豪,共有20位;其次是中國的18位,比去年多5位。若趨勢持續,預計未來4年內,亞洲總財富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創造新億萬富豪的中心。



2.億萬富豪趨年輕化

現今的億萬富豪趨年輕化,全球富豪平均年齡是57歲,而亞洲的億萬富豪比歐美的年輕10歲。2017年全球共有47位年齡在40歲或以下,且白手興家的10億美元富豪,他們來自八個國家,平均年齡只得36歲,有一半是在他們20多歲時就賺到第一個10億美元了。當中facebook的朱克伯格成為全球少壯派白手興家首富;37歲的「無人機大王」大疆創新主席汪滔,則以280億人民幣成為中國少壯派白手興家首富。

3.白手興家非富二代

在2015年,有機構指亞洲千禧世代最富有的頭10位中,資產大多來自繼承家產,只有3人是依靠網絡及電子商務等產業白手興家。但這個趨勢有所轉變,內地是去年億萬富豪增長最快的地區,誕生了101位新晉億萬富豪,超過99%為白手興家的創業者,很少是通過繼承遺產而獲得巨額財富;而超過八成的億萬富豪都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不過有26%的亞洲白手興家富豪出身寒微,比例較歐美的多。

4.最快3年致富

據調查指,全球有47位白手興家的年輕富豪,平均7年創造第一個10億美元財富,創造財富的速度比去年快了一年時間,其中來自中國滴滴的程維,僅用了3年時間,比起facebook的朱克伯格還要快,以下是部分例子:





促成財富新趨勢的原因

1.受益於互聯網科技大時代

科技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亦孕育了多位年輕富豪。全球前10最大市值企業,有6家是高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亞馬遜、Google等。而科技、傳媒和電訊以壓倒性優勢成為誕生最多年輕富豪的行業,例如facebook、Uber、Snapchat和Airbnb等,在中國,同樣有這個趨勢。在全球高科技浪潮帶動下,締造了各種致富的有利環境,讓年輕人創造未來:



2.中國改革開放 機會處處

中國改革開放及全球經濟一體化下,不少商機和財富東移,人均GDP和薪金上升而帶動消費,令亞洲超級富豪增多。例如「淘寶」擁有大量客戶購物,加上受惠於滬港通、深港通等概念,令內地富豪身家暴漲;此外,歐美經濟增長停滯,日漸收窄中西方的財富差距。因此不少人推算,亞洲富豪人數將會超過已開發國家。

3.思想教育水平上升

不少億萬富豪及其後輩都有西方教育背景,更易接受專業化管理財富,有助減少在傳承過程中的財富損失和確保財務穩健。而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及社會科技的進步,知識不再受人際網絡、職場經驗及年齡所限制,年輕人在新領域的發揮,比起縱橫商場的大亨或許更有優勢。

Mindmap:全球富豪趨勢分析



相關概念:滴漏效應 (Trickle-down economics)

又稱下滲經濟學,是源於美國的經濟術語,用於描述或諷刺給富人減稅可惠及窮人的主張。該主張提出政府對富人階級減稅、提供經濟上的優待政策、反對以徵稅和政府救濟來減少社會中的貧富差距;期望通過滴漏效應,讓優先發展起來的群體或地區,通過消費、就業等方面惠及貧困階層或地區,帶動其發展,以改善經濟整體。反對者則認為,這個主張只會造成更嚴重的貧富懸殊及社會不公問題。

相關新聞事件簿

亞洲富豪情況


‧億萬富豪誕生:有機構公布最新的億萬富豪報告,亞洲每隔一日就有一名億萬富豪誕生,總人數更首次超越美國,有637人。其中本港亦有69名億萬富豪,每名富豪平均擁有310億元財富,當中約三分一屬於跨世代富豪,而內地的億萬富豪幾乎都是白手興家。(2017年10月)

‧富豪年輕化趨勢:內地的億萬富豪有年輕化趨勢,新增的富豪不少都只約30歲,公司主要發展科技。此外,不少億萬富豪的下一代都是接受西方教育,期望專業化管理財產,打破「富不過三代」的說法。(2017年10月)

‧亞洲富豪追上美國:亞洲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億萬富豪人數最多的地區,但最大的財富集中地依然在美國。亞洲億萬富豪的總財富有望在四年內追上美國。(2017年10月)

致富原因與影響

‧科技致富:事實上,全球五大科技巨無霸都是來自美國矽谷: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部分創辦人包括微軟的蓋茨、亞馬遜的貝索斯、facebook的朱克伯格,更是全球富豪中的富豪。(2017年10月)

‧利用共享經濟:隨着互聯網的不斷進化,共享經濟掀起了新風口。滴滴的程維(財富165億元)、ofo的戴威(財富35億元)和優客工場的毛大慶(財富20億元)成為了共享經濟的代表企業家。他們創造出新業態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財富超越傳統模式迅速地增長。(2017年10月)

‧全球富豪財產波動:美國《福布斯》雜誌的2016年全球富豪榜顯示,受股市動盪、國際油價大跌和美元強勢等因素影響,全球富豪平均財富有所下降,億萬富豪的數量也略有減少,這是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這類情況。而與前一年相比,最新的全球富豪榜也出現「洗牌」趨勢,先前登上榜單的221名富豪此次「落榜」,另有198名「後來者」居上。(2016年3月)

‧科技帶來民怨:經濟學者最擔心是科技徹底改變勞動市場面貌,眾多行業和職位被自動化取代,引發社會不穩定。舉例說,美國房屋價格近年飆升,仇視矽谷情緒日益增強;加上矽谷的科技富豪愈來愈多,導致加州三藩市灣區房價和租金猛漲,低收入居民被迫搬到偏遠地方,引發民怨。(2017年10月)

相關辭彙

‧眾籌 Crowdfunding
‧共享經濟 Sharing economy
‧經濟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貧富懸殊 Disparity between rich and poor
‧跨國企業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理財態度 Financial attitude
‧泡沫經濟 Bubble Economy
‧改革開放 Reform and opening up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在此份榜單裏,年輕的新勢力也是愈來愈強大。有100位「80後」上榜,比去年增加32位,其中白手起家的有39位。北大校友、新「教育大王」、好未來37歲的張邦鑫,以400億元財富首次成為「80後」白手起家首富;其次是大疆37歲的汪滔,財富360億元。

資料來源:摘自《每日經濟新聞》3-10-2017

資料B

共享經濟上榜人數增速最快


共享單車從一出現,由於門檻相對較低,市場上的公司開始群雄逐鹿,不過隨着競爭的加劇,行業內也在不斷洗牌。大數據分析公司易觀就表示:「2017年6月,悟空單車和3Vbike相繼退出共享單車市場。這些退出市場的共享單車品牌均存在着技術能力薄弱、車輛品質不高、車輛投放不合理等問題。在行業領頭企業宣布獲得巨額融資的同時,個別企業因自身經營原因被迫停止服務,退出共享單車市場,共享單車市場洗牌已初見端倪。」在2017年6月,ofo共享單車與摩拜單車分別以51.9%和45.2%分別佔據中國共享單車Appw活躍用戶覆蓋率的前三名,從該統計數據來看,顯然呈現出雙寡頭的態勢。

資料來源:摘自《每日經濟新聞》3-10-2017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試指出中國富豪榜的兩個趨勢。(6分)

2.「共享經濟是將來的致富主要途徑」,你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 解釋你的答案。(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趨勢一:年輕化。過去不少富豪都需時間累積財富,全球富豪平均年齡是57歲。資料A指出,有100位「80後」登上富豪榜,比去年增加32位;
趨勢二:網絡科技化。上榜的富豪,不少都是從事網絡和科技相關行業,例如「無人機大王」大疆創新、ofo共享單車與摩拜單車等。

2.
同意:共享經濟隨着智能手機的崛起與多元便利的App程式設計運用,突破區域在全球各地迅速擴展,能夠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使用者與分享者達成的雙贏局面,創造龐大財富,例如Uber、Airbnb都是通過從事共享經濟而致富。
不同意:共享經濟隨着競爭的加劇,寡頭的企業往往通過掌握大數據而壟斷行業,形成競爭壁壘和「贏者通吃」的局面,其他新創企業難以立足。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留在榜單上的老錢家族,大多是精準調整自身財富結構的結果。富人們曾為綫上還是綫下頻起紛爭,如今,無論從綫上還是綫下出發,他們都已走向融合。而製造業富人,紛紛連接上了物聯網、人工智能;地產業富人,則奮力向文化、消費等領域換檔。跨境轉板、跨行業轉型,轉向更代表未來資本和需求走勢爆發的方向,令諸多家族於產業困境處勃發生機。中國頂級富人,似乎已先於中國經濟完成了轉型。

金融泡沫扭曲資源配置,令脫實入虛頗為大眾警惕。但從上榜富人的選擇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並未有天然壁壘,獲取金融牌照,謀求產融結合,仍是新錢與老錢家族共同的選擇。綜合類富人也取代地產富人,成為500富人榜主流。

憑藉在產業上的不懈追索,代言民營經濟的中國富人,在全球市場的洗禮中逐漸縮小了與美國頂級富豪間的差距,其中的產業先頭部隊正在靠近,並抵達全球前沿。他們能否帶動中國經濟實現二進一?

資料來源:摘自《新財富》5-5-2017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描述現今中國富豪的致富方法有何轉變?(6分)

2.就你在題1所述,指出這個轉變所帶來的三個負面影響。(12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過去數十年,中國的財富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地產業。隨着科技全球化,這些行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端等模式,發展先進製造業、高端消費、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等,走向科技創新產業。

2.
大規模失業 / 民怨:科技創造財富,亦徹底改變勞動市場面貌,眾多行業和職位被自動化取代,引發社會不穩定。又例如矽谷的科技富豪愈來愈多,導致加州三藩市灣區房價和租金猛漲,低收入居民被迫搬到偏遠地方,引發民怨。
經濟大幅升跌:與科技相關的企業並無實業支撐,其財富波動較大。由於市場起伏、政策變化、產業結構調整或自身經營及管理等因素,財富難以實現穩定的保值及增長。
貧富懸殊嚴重:科技行業有其「贏者通吃」的特性,貧富懸殊只會愈趨嚴重,造成仇富、社會不穩等問題。自2015年起,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比其餘99%人多。最富有的8名富豪擁有的財富相等於全球一半貧窮人口的所有。

參考資料

書刊


《中國領導人的生意與政治》
作者:吳小倩
出版社:財大出版社,2015年

載自2017年11月22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龍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