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2012-2017文言文譯句技巧全攻略

2017.11.21
17906 17906

      根據歷年來考評局所出的考試報告,我們不難發現考生在文言文的表現較為遜色。對於莘莘學子而言,古文既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運用的語言,又不是我們富有興趣的範疇,自然對此感到索然無味。

      縱然如此,我們也不可對古文望而生畏、避而不理。既為中文科必考內容,自然需要竭盡全力,尋找最有效的方法來理解文章大意,這樣才不致離題萬丈。而本文旨在探討「意譯」的方向,讓考生掌握一定程度的內容大意後,才向「準確的語譯」發展。本文將會以歷年公開試的文言句子為例,略作闡述。
以下是歷年公開試文言文的篇章一覽:

年份

篇章

2017

〈全鏡文〉俞長城

2016

〈吾廬記〉魏禧

2015

〈杜環小傳〉宋濂

2014

《史記‧孔子世家》

2013

《呂氏春秋‧士節》

2012

《韓非子‧五蠹》

 

      要做到成功的意譯,理解句子及全文的內容,考生需要注意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懂得判斷文句中的關鍵詞。在公開試中,不少年份所考問的句子都較為直接簡單,考生只需要了解句中的關鍵字便能掌握方向,回答題目。

       以2017年〈全鏡文〉為例,文中所考核的句子為「子何見之謬也」。考生必須把重點字詞,如「子」、「見」、「謬」找出,這樣便能得出內容大意,就是「你」、「見解」、「荒謬」。

      再舉2014年《史記.孔子世家》為例,當年所考核的句子為「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同樣地,考生必須把重點字詞,如「刺譏」、「中」、「疾」找出,這樣便能猜出「譏諷」、「切中」、「弊病」之意,掌握大概意思。

      從上述兩例中,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關鍵詞,一般都是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為主;至於其他成分,如句中的疑問代詞、虛詞等,我們並非置之不理,而是應視之為輔助性字詞,讓我們能夠更準確地達到「意譯」的效果。

找出關鍵詞 掌握作答方向
       其次要留意的還有不少。例如2013年《呂氏春秋.士節》一文,題目問及的是「晏子見疑於齊君」,當我們找到重點詞為「晏子」、「疑」、「齊君」後,便應進一步思考,是晏子懷疑齊君,還是齊君懷疑晏子。這時,「見⋯⋯於」便能發揮作用,作為輔助性字詞,是被動句的提示,讓我們能準確地了解是「晏子被齊君所懷疑」。同類型的情況再一次出現於2013年「夫子將焉適?」,此句重點本為「夫子」、「適」,但只有「夫子」、「前往」兩個詞彙,我們難以明白當中意思。可幸的是,此句既為疑問句,又有「焉」一字,所以考生便應朝疑問方向發展,這樣便能理所當然地譯為「夫子將前往哪裏?」。

      在2016年〈吾廬記〉中,「又唯子言之從」一句,關鍵字在於「子」、「言」、「從」,即是「你」、「說話」、「聽從」。但這些關鍵字並不能組合成完整句子,這時考生便應注意「之」字,這是作賓語前置的提示,留意到這個輔助性字詞後,即可解作「又只聽從你的說話」。

      文言文的理解方法眾多,考生應靈活運用,不可墨守成規。在整個理解過程,應時刻與前文後理扣連,了解文章的主題及邏輯關係,這樣便能把文言文運於掌上。最後,古文雖距今甚遠,但它是我們的根源所在,當中蘊藏寶貴的文化智慧,考生實不可忽視之!

以下是歷年公開試部分曾考核的文句:

年份

文句

重點字詞/關鍵字詞

輔助性字詞

2017

子何見之謬也!

子、見、謬

/

2016

又唯子言之從

子、言、從

2015

雖古所稱義烈之士何以過!

古、稱、義烈之士、過

何以

2014

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疾。

刺譏、中、疾

/

2013

晏子見疑於齊君。

晏子、疑、齊君

見⋯⋯於

2013

夫子將焉適?

夫子、適

將、焉

2012

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

三美、加、不動、脛毛

焉、而、其


備註1:這些重點字詞及輔助字詞只供參考,不同譯文的版本未必相同。

備註2: 「重點字詞」及「輔助性字詞」只是幫助考生理解,並不代表其他字詞可以不譯或不用理會,切記之。

 

文:蕭源中文組導師──林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