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答「襯托」題目 了解主次及深層意思
2017.10.31歷年來,中文科都以「讀寫聽說」為主,當中尤以「讀」最為艱深,亦是莘莘學子所望而生畏的卷別。閱讀卷題型千變萬化、內容千奇百趣,考生應如何入手?又應怎樣理解不同類型的篇章?這是近年值得探討的問題。
試中,白話文的篇章既有「記描抒」,亦有「議論」,當中還夾雜說理;文言文部分亦不遑多讓,既有中國傳統思想,也有人物描寫類,甚至還有說理式。為了準確地理解篇章的層次及主題思想,有些方向實不可不注意之。
以下是歷年公開試篇章一覽:
年份 |
篇章1(白話文) |
篇章2(白話文) |
篇章3(文言文) |
2017 |
〈跑道〉劉裘蒂 |
/ |
〈全鏡文〉俞長城 |
2016 |
〈紅心番薯〉林清玄 |
/ |
〈吾廬記〉魏禧 |
2015 |
〈論趣〉林語堂 |
〈觀沙礫記〉賈平凹 |
〈杜環小傳〉宋濂 |
2014 |
〈第九味〉徐國能 |
/ |
《史記.孔子世家》 |
2013 |
〈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張曉風 |
〈說誓〉黃國彬 |
《呂氏春秋.士節》 |
2012 |
〈橋〉曾敏之 |
/ |
《韓非子.五蠹》 |
例如歷屆公開試中,「襯托」是不少年份的卷別都有考問的手法。2014年〈第九味〉,題目便問及作者如何以趙胖子凸顯曾先生的與別不同。面對這類型的題目,我們需要知道趙胖子有何特別之處,而這又與曾先生有何關連。根據文章所述,趙胖子是個貪小便宜的人,常常「乾喝」餐廳的酒;反之,曾先生從不喝餐廳的酒,會自己帶好酒。由此,我們便不難推斷作者是以趙胖子來反襯曾先生的,這是一種反襯法。
上述情況亦同樣適用於文言文篇章。2015年〈杜環小傳〉是一篇「人物描寫」為主的古文,文中主角為杜環。故當題目問及「記述常伯章的行事,於刻畫杜環有何作用」時,我們也應聯想到「襯托」這手法。常伯章的作用只是為了突出杜環的性格特徵,以常伯章的無情來突出杜環的重情重義。乃至2016年的〈紅心番薯〉,縱然非人物描寫類,但題目也有問及「野草」、「牽牛花」等於文中的作用。面對這種題型,技巧也是一脈相承,我們應聯想至這些植物與番薯的關連,亦即「襯托」的方向。這樣便能得知作者是以「牽牛花」的張揚反襯出「番薯」的謙卑樸實。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時題目的問法會相當直接。例如2014年的〈第九味〉是直接問及「如何以趙胖子凸顯曾先生」、2015的〈杜環小傳〉是問及「對刻畫杜環的形象有何作用」。然而,我們仍不可掉以輕心。因為近年也出現過一些十分間接的問法。例如2016年的〈紅心番薯〉,題目沒有提及「番薯」,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問「葦芒花」、「野草」及「牽牛花」在文中的作用而已。所謂的作用,其實就是對文章主題有何幫助;了解主題是「番薯」後,自然便會明白題目的作答方向是「襯托」。又例如2012年的〈橋〉,題目亦只是問及描寫香港天橋有何目的,但因為作者對橋有一種特別的情感,而這情感是由家鄉的小橋而來。故此,我們作答時便應聯想至「香港天橋」與「作者家鄉的小橋」的關連性。這樣便能知道作者是以香港天橋的繁華反襯家鄉小橋的寧靜純樸。
切記,閱讀卷作答有法,理解有序,決不可「搬字過紙」,而應時刻與主題扣連,了解主次之分以及背後的深層意思,這樣就不會問非所答,答題時也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以2012-2016的部分內容為例
年份/篇章 |
主 |
次 |
2016〈紅心番薯〉 |
番薯 |
葦芒花/野草/牽牛花 |
2015〈杜環小傳〉 |
杜環 |
常伯章 |
2014〈第九味〉 |
曾先生 |
趙胖子 |
2012〈橋〉 |
家鄉的小橋 |
香港的天橋 |
文:蕭源中文組導師──林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