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語溝通——最新試題分析1
2014.04.11中國語文科口試剛完成,不知大家表現如何?溫故可以知新,現列出一些學生觀點給大家參考。
口試題目1
有人說:「傳統手工藝的消失,乃是自然淘汰,不必刻意保留。」試談談你的看法。
支持論點
‧ 取代性:現今科技發達,已有機器可以取代人手製作工藝品。
‧ 效用性:以機器製作代替人手,可提高產量,有助將藝術發揚光大。
‧ 社會風氣:現代社會重商業價值,傳統手工藝術如撕紙藝術,售價不高,亦不能保值,故不被重視,自然會被淘汰。
‧ 經濟方面:傳統手工藝未能帶動巨大經濟收益。
‧ 旅遊方面:以香港為例,不少人來港購物,未必欣賞傳統手工藝。
‧ 製作者:收入不高,製作時間長,難以此維持生計。
‧ 繼承者:收入不高,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以致後繼無人。
反對論點
‧ 文化角度:藝術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獨有文化及歷史,不能任其失傳,故應刻意保留。
‧ 世界角度:近年各地紛紛把地方特色文化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保留各民族的傳統獨特性,是世界趨勢。
‧ 獨特性:保留獨有的文化,既增加民族的認同感及歸屬感,亦保留地方特色。
‧ 經濟角度:保留傳統手工藝,可以成為旅遊賣點,有利可圖,如江西景德鎮因為出產優質陶瓷而聞名於世,每年吸引不少遊客前往參觀及購買。
‧ 經濟角度:傳統手工藝可成為國家的品牌,如巴黎的手製高級晚禮服工藝,至今依然備受推崇,不少歐洲皇室亦是其常客。
口試題目2
怎樣推動今日社會敬老揚孝之風?試談談你的看法。
‧ 宣傳:改變社會認為長者只是「靠社會福利供養,是社會的負擔」的觀念,宣揚長者豐富的人生經驗是智慧的累積,值得後輩學習。
‧ 政府:將「國際長者日」定為法定假期,鼓勵年輕人趁這日假期陪伴、關懷身邊的長者。
‧ 政府:頒發獎項予對社會有貢獻的長者。
‧ 經濟:增加與長者同住、供養長者的免稅額,鼓勵年輕一輩與長者同住,照顧長者。
‧ 商業機構:鼓勵商業機構多聘請長者擔任員工,如餐廳「銀杏館」。
‧ 社會機構:各區提供托兒服務的社會機構,可聘請年紀不太老,體力尚可應付的長者參與托兒工作,體現「老有所為,幼有所依」的精神。
‧ 社區:可舉辦一些家庭活動,例如家庭燒烤聯歡會,家庭郊遊日等等,讓工作忙碌的父母和子女多些相處,並從中推動孝的主題。
‧ 傳媒:電視台增加製作長者資訊節目,或開拍以愛護長者,敬老孝親為題材的電視劇。
‧ 偶像:由年輕偶像帶領年輕人參加長者義工服務,如探訪老人院,鼓勵年輕人多關心長者。
‧ 學校:學校可舉行一系列以「孝」為主題的活動,例如作文比賽、戲劇表演、網上遊戲等等,提高學生敬老意識。
‧ 課外活動:學校有其他學習經歷的活動,可讓同學參加社區中心舉辦義工活動,讓青年定期做義工,探訪老人院,從中學習與老人相處,尊重和愛護老人家。
‧ 網絡:善用網上平台,建立網站,宣傳孝道、敬老等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