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手機影響現代人的生活

2017.10.27
17790 17790

題目
有論者認為,手機正在破壞現代人的生活,你認同嗎?

資料一
      上星期五傍晚,一輛城巴在長沙灣道剷上行人路,巴士上層猛撼石屎簷篷,有途人被捲入車底,造成至少三死二十九傷,現場一片混亂。一名市民走到巴士車頭前面,用手機拍攝當時情況,並放上互聯網分享,不少報章網站都有轉載。
      在片段中,除了見到三名男子被巴士壓在車底,動彈不得,狀甚痛苦外,亦有很多傷者滿身鮮血,坐在路邊等待救援,更聽到孩童的哭聲。
      但最令人反思的,是有一名男子在大聲呼叫:「有無人識急救啊⋯⋯走啊!散開啲,好唔好啊?唔好影啦!要睇,你哋今晚返屋企睇新聞啦。走呀!唔好阻住救人啦!」他叫得聲嘶力竭,試圖驅散圍觀的群眾。
       鏡頭所見,有幾個熱心市民上前安慰被壓在車底的傷者,並用背包墊在他們的頭下,又拿紙巾按住不斷滲血的傷口。
      如果你也在車禍現場,可不可以放下你的手機,不要只顧拍攝。何不掏出一包紙巾,遞給傷者?或走到傷者身旁打氣,告訴他:「不用怕,救護車已經趕來中。」你得到的Like,雖然無形,肯定更有意義。
摘自2017年9月26日《星島日報》E04

資料二
      不覺意看到Cyndi Lauper社交平台,大叫一聲,才驚見她出了新唱片!馬上走到唱片鋪買,買後我又大叫一聲,因為新碟已是二○一六年出版!要知道我是Cyndi歌迷,由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買清她的碟,這次遲買了,怪責之餘,也聯想一些問題!
      Cyndi的社交平台我早就Like了,卻也可以長期錯過其出碟時間,反思這年代及年輕時代,以往沒有互聯網、沒有智能手機,但偏偏可以從傳統媒介報章、雜誌、電視、電台等,預早得悉出碟確實日期,再致電相熟唱片鋪,問清楚香港取貨日期!現在超級數碼時代,人人被處於訊息洪水年代:曾經不少人說,取得訊息更快更準更自由⋯⋯但事實是「事與願違」!
      以為已選定喜好的主題,錯過了、Loop過了就消失;搜尋器再沒有多元選擇,內容一樣的資訊、倒模般的新聞,情況惡劣過上世紀七十年代!
      以往翻開每日報章,各方各面重點消息也報道,可選擇之餘,也處處能充實自己或提醒自己;當日太忙錯過了,報章還在,仍可重溫⋯⋯現在智能手機中,你連重溫的時間、空間也沒有了!知識、資訊是擴闊了,還是收窄了?!以往因為每項事物也稍稍提到,自己不認識的、不關注之範疇,也可接觸到。現在,Like了主題,就是那些主題出現,甚至訊息過快而消失!不是很矛盾嗎?!
摘自2017年8月5日《星島日報》E04

資料三
      創科亦無分大小,由高端科研,以至手機程式都可改善生活。其中一個例子,是九巴昨就通過社交網站直播,公布在巴士引入紅外綫感應器「點人數系統」,讓乘客通過手機程式,得知即將到站巴士是否已客滿,上層是否仍有空位等資訊,好讓乘客安排行程做選擇,是否值得再等下班巴士,還是選搭其他交通工具。九巴預計,今年底率先有五百輛巴士裝設感應器,明年中增至約二千輛巴士。
      事實上,九巴手機程式已能預告巴士到站時間,確令乘客大感便利,當乘客透過手機掌握更多巴士資訊,亦可減少與車長爭拗;期待更多公共交通企業倣效,推出更多便利乘客的手機程式。
摘自2017年10月18日《星島日報》A05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手機對現代人的生活有何影響?
‧ 沒有了手機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 手機的出現是方便了我們,還是破壞了生活?

論點參考
苗延琼(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
      有朋友談到現在年輕人被即時的網上社交媒體圍繞,較少機會與自己相處,意識自己的情緒,以及情緒背後的想法,更遑論去轉化他們。這樣,人們就很難有建設性地跟別人溝通,處理感情、意見、目標上的分歧。也有朋友提及年輕人常常參與綫上遊戲,打喪屍、殺人、搶武器等,潛意識已植入暴力種子,所以平日乖巧文靜的少年,已經潛移默化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釋迦牟尼(佛祖)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繫當下,由此安詳。

子慧(專欄作家)
      分分鐘都拿着手提電話,無時無刻與朋友、同事聯絡。到甚麼地方,吃了、買了、見到了甚麼,都可以立即跟人分享,享受的就是connectivity(連繫),但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和人際聯繫有問題嗎?當中是否有犧牲?

觀點舉隅
甲同學:認同手機破壞生活
       我認同手機正在破壞我們的生活。首先,手機令我們可以更便捷地與社交媒體連接,繼而令我們對社交媒體更為沉迷。社交媒體令不少人趨向把生活的點滴都放到網上,以換取更多「Like」,久而久之,我們反而成了手機和社交媒體的奴隸。
      更多人注意在網絡所得到的關注,而忽略了當下的生活。比如發生意外,很多人會拿着手機拍下,而不是走前幫手;又如到外地旅行,我們會爭着拍下風景對外分享,而不是投入和享受眼前的美景。機不離手的習慣令我們不再注意真正的生活體驗,令我們反而從現實中抽離,破壞了生活。

乙同學:不認同手機破壞生活
       我不認同手機正在破壞我們的生活。的確不少都市人都機不離手,似乎手機上癮。然而,大家之所以手機不離手,乃是因為手機給予我們很多生活上的便捷,比如付款、找地點、買東西、甚至是查看巴士時間表等。
      手機讓我們可以減少浪費時間,更有效更快地做到我們想做的事,也令我們可以不用排隊、不用長途跋涉去買東西,令我們掙得更多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雖然手機有促成網絡成癮的影響,但這種上癮並非無可控制。手機只是工具,只要好好運用,它不但不會破壞生活,反而令生活變得更快捷美好。

文:Rya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