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大改組測繪地理課程 增「智慧城市」必修
2017.10.23《施政報告》建議投放七億元開展智(1)慧城市建設項目,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LSGI)亦適逢下學年改組理學士課程,增加「智慧城市」相關的必修科,本年底更將啟用斥資百萬元設立的智慧城市及空間數據分析實驗室,建立3D空間數據庫和空間大數據分析架構等。
……
LSGI三(2)年前成立全球首個地下管測量實驗室,配備管儀、透地雷達等作教學用途和促進專業交流。本年底,學系即將啟用另一個新設的智慧城市及空間數據分析實驗室,系主任及講座教授史文中透露,實驗室造價約一百萬元,設立旨在研發智慧城市的核心技術,包括建立本港室內3D空間數據庫,以研究室內空氣質素和分析本港熱島效應(3)等。 詳見F2版
中文法則
(1)智:在古文裏,有時「智」會用「知」代替,這種替換稱為「通假」,如《論語.雍也》:「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通假」指同音字或近音字互相通用、假借,古書常常使用。
字詞學習
(2)三:除了表示具體的數目,還有多數、多次的意思,如「舉一反三」、「三番四次」。
(3)熱島效應:指人口密集的城市因為環境污染導致氣溫上升。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古代最理想的城市典範,大概就是長安,即今天西安。隋唐長安城的設計由隋朝建築家宇文愷負責,因為規劃建設合理、功能齊全,成了日後都城建設的典範。宇文愷把整個城市劃分為宮城、皇城、郭城三個部分;宮城是皇帝、太子居住的地方,設在南北軸綫的北部;皇城是各級政府機關的辦公室,設在宮城南面;郭城是居住區,從東、南、西三面環抱宮城、皇城。
經過隋唐兩代修建,長安的面積達到八十四萬多平方公里,是世上第一個達到一百萬人口的城市。當時的城市規劃也成了範例,並影響了臨近國家的都城建設。比方說,日本在公元七至八世紀期間仿照長安城建立了幾座都城,包括平城京(即奈良)、平安京(即京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