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科學家集香江 探索人工智能未來
2017.10.19《天工開悟:「智」啟未來》GMIC香港2017大會昨起一連兩日在數碼港舉行,雲集(1)來自全球的科學家、行業領袖,跟上千觀眾深入分析和討論「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及未來挑戰;並探討中國科學發展方向,及如何應對當前互聯網未來發展等議題……。
大會播放了由「全球最聰明的大腦」——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霍金為大會預先錄製的短片。霍金指出,人工智能的崛起對人類發展是好是壞,現時仍未清楚,而發展人工智能亦涉及安全和道德等具爭議問題。雖然人工智能未來面對不少挑戰,霍金相信人類應竭盡所能,去確保其未來發展可造福社會,為人民帶來幸福(2)。
字詞解釋
(1)雲集:形容聚集在一起。
近義詞與反義詞
(2)幸福
近義詞:幸運、圓滿。
反義詞:不幸、災難。
文化知識
人工智能可說是一種強勁的運算能力,能夠應用在不同層面,協助人類處理不同事務,對科技發展幫助甚大。在人工智能尚未面世的時代,人類只能靠自身能力運算,但依然取得卓越的數學成就,古代中國就有這類例子。
「圓周率」是數學上一個很基礎及重要,但非常困難的研究題目。西漢時期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已有記載「徑一周三」,圓周是直徑的三倍,卻無法得知更準確的數字。
三國時期的劉徽提出以「割圓術」計算圓周率,準確至小數點後第四個位。南朝劉宋時期的祖沖之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努力,最終將數字準確至小數點後第七個位,得出圓周率是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西方數學家在大約一千多年後才得出這個結果。
除了圓周率,古人還有比例算法「今有術」、正負數加減法「正負術」等數學發現。
人腦的潛能難以估計,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未來或許能啟發更多重大的科學成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