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中大研發新技術 建自給自足微電網

2017.10.16
17737 17737

獲研究資助局資助,由中文大學領導跨院校,為期五年的「智能化太陽(1)能技術:採集、存儲及應用」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團隊在研發太陽能板、儲電電池和發展微電網上均有所突破,技術的研發更令香港在再生能源(2)技術上領先全球。

微電網有一大限制,因其依賴再生能源發電,當天氣不穩定時會影響其供電量;加上電網覆蓋範圍小,其用電量較整個地區(3)難預測。

面對這個挑戰,團隊研發「理想調度追蹤算法」(CHASE)計算法,在沒有或極少預測資訊的條件下,成功預測網絡覆蓋範圍的用電量。與大數據量的實驗結果相比,CHASE算法的誤差少於百分之十。

字詞學習

(1)陽:本義是山的南面。「陽」的古字像太陽升起,照光照在山坡上。由於中國位於北半球,山的南面成了向陽面。

熟語學習

(2)再生能源:利用再生能源比較被動,可以用「聽天由命」、「聽其自然」或「望天打卦」表示。這些用語都有任由天意、命運自然發展的意思。

字詞讀音

(3)區:「區」讀成「驅」(keoi1)。當作姓氏時則讀「勾」(au1)。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中國蘊藏的天然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儘管古人很早就發現了石油、天然氣,但主要使用的能源還是煤。煤最初叫「石涅」, 後來又有「石墨」、「石炭」等稱呼,到了明朝才採用現代所用的「煤」。煤的應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但由於木柴等燃料十分豐富,所以古人很少用到煤。大家較常把煤當成木材之類的材料,做成工藝品。這個情況在漢代以後改變,煤成了冶金煉鐵的燃料。

煤礦業在宋代才真正發展起來,那時山西有不少人專門以採煤為生。北宋晚期,朝廷開始集中經營煤礦開採。元、明時期,煤礦業繼續發展,有說元初時,意大利人馬可孛羅對中國人用煤這件事感到驚訝,可見在十三世紀歐洲還不懂得使用煤。那時中國比其他地區都先進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