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政府須加強發展基層醫療

2017.10.12
17731 17731


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

資料B

      現時急症室約有60%至70%的求診人士屬於半緊急情況。其中約有一半可由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跟進,可惜不少病人因未取得籌排街症,惟有轉向急症室求診,這反映基層醫療服務不足,政府應加強相關配套,例如增加政府門診服務,長遠規劃解決問題,以免病人延誤治療,亦可減輕急症室壓力。

取材自2016年11月11日的報章新聞

 

資料C:一則新聞 2017年5月28日

      政府必須加強本港基層醫療,從預防疾病開始及加強病向淺中醫,減低病情惡化及住院需要。政府計畫在十八區設立社區健康中心,方向十分正確,但必須考慮有否足夠資源配合。如中心有充裕的醫護人員(包括醫生、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另外,基層醫療亦涉及醫管局、衞生署、非政府組織及私營機構等;政府應加強這些持分者的協調和溝通。

 

答題

(a) 利用資料B,說明資料A所示的現象。 (4分)
(b) 參考資料C,解釋香港設立社區健康中心可能遇到的一個困難。(4分)
(c) 「政府發展基層醫療能解決現時的醫療問題。」利用所提供的資料,提出並解釋一個支持和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 (7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今日香港 公共衞生

關鍵概念

健康 亞健康 傳染病 公共衞生 生活素質 人口老化 基層醫療 專科醫療 社會福利 醫療服務 醫療政策 資源分配 醫療融資 生活模式病

相關議題/新聞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將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集中處理基層醫療、加強預防及教育工作,從根本解決公立醫院逼爆問題。據悉特首提及早年曾在衞生署工作時,參與發展家庭醫學,但近年政府對發展家庭醫學支援不多,她有意再跟進。她認為必須拓展基層醫療和家庭醫生服務,同時也應加強家居社區照顧服務,推動醫社跨界別合作。

題型分析

a. 屬漫畫解讀題,考生須運用資料B的資料,再去解讀資料A的漫畫。考生分析要扣緊兩則資料的相連性,否則,考生便會變成分別交代兩則資料,未能回應題目的考評要求。
b. 屬資料分析題,要求考生利用C作出分析,解釋香港設立社區健康中心可能遇到的一個困難。考生須先略用資料,再運用資料作出推論,加入個人認識的事實或概念,分析相關困難。
c. 屬論點印證題,考生須緊扣題目提供的三則資料作分析,全面地運用各則資料,分析其展示的現象,從中找出論點,然後從支持和反對方面作出論證。題目要求考生要從資料找出印證論點,並非問考生是否或多大程度同意有關論點。一些考生誤解考評要求,引致失分。

 

三、作答方向參考
(a) 利用資料B,說明資料A所示的現象。 (4分)
‧ 資料B指出現時急症室約有60%至70%的求診人士屬於半緊急情況。其中約有一半可由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跟進。
‧ 因此,資料A出現「超急症室」、「真急症室」、「勁急症室」,以此說明部分病症並非急症。
‧ 資料B指出不少病人因未取得籌排街症,惟有轉向急症室求診。
‧ 因此,資料A漫畫的急症室出現人滿排隊現象。結果,一些急症病人得不到適切的治療。其他非急症病人要等多時才可得到診治。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答案,均可接受。

(b)參考資料C,解釋香港設立社區健康中心可能遇到的一個困難。 (4分)

資料運用

說明 / 推論

概念化/ 點題

從資料C可見,香港社區健康中心必須考慮有否足夠資源配合。如中心有充裕的醫護人員(包括醫生、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

現時,香港醫療人手已十分不足。一些公立醫院往往出現人手短缺問題。一些醫生、護士要長時期工作,影響醫療服務素質。因此,社區健康中心能否有足夠人手受到質疑,或會是可能遇到的困難。

醫療資源/醫護人手與基層醫療未來發展的前景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答案,均可接受。

(c) 「政府發展基層醫療能解決現時的醫療問題。」利用所提供的資料,提出並解釋一個支持和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 (7分)

支持政府發展基層醫療能解決現時的醫療問題

不支持政府發展基層醫療能解決現時的醫療問題

‧ 資料A出現「超急症室」、「真急症室」、「勁急症室」等,正好印證急症室服務不足,需要紓緩。發展基層醫療有助減緩急症出現,有助解決急症室服務不足的醫療問題。

‧ 資料B提到「不少病人因未取得籌排街症,惟有轉向急症室求診,這反映基層醫療服務不足」。社區健康中心正是基層醫療,發展基層醫療有助解決急症室服務不足的醫療問題。

‧ 資料C提到「從預防疾病開始及加強病向淺中醫,減低病情惡化及住院需要」,這正解決現時醫院服務緊迫的醫療問題, 發展基層醫療後,健康意識提升,便減少患重病機會,醫院服務將得到紓緩。

‧ 資料A 出現「超急症室」、「真急症室」、「勁急症室」等,正好印證急症室服務不足,這與人口老化、貧窮人口有關,縱使發展基層醫療,人口老化現象仍未解決,貧窮人口亦可能因經濟困境不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 資料B提到「政府應加強相關配套,例如增加政府門診服務,長遠規劃解決問題,以免病人延誤治療,亦可減輕急症室壓力」。可惜,社會出現人口老化,醫療人手不足,醫療資源緊張。政府發展基層醫療面對不少挑戰,未能解決現時的醫療問題。

‧ 資料C提到「從必須考慮是否足夠資源配合。如中心有充裕的醫護人員(包括醫生、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另外,基層醫療亦涉及醫管局、衞生署、非政府組織及私營機構等;政府應加強這些持分者的協調和溝通」,可見政府發展基層醫療面對不少困難,除人手問題外,亦涉及和其他持分者溝通等。這些困難若不未能消除,也難解決現時的醫療問題。


*其他言之成理,持之有據的答案,均可接受。

四、作答提示
1. 在回答(a)分題時,同學務必留意提問用語是「利用資料B」,所以同學提出的分析,都必須建基於資料B,做到從資料出發解讀資料A,其他跟資料無關的論點,一概不必交代。至於個人知識和概念,只應在解釋資料涉及的論點時加以運用。
2. (a)分題是高中公開試常見的題型,要求學生作出漫畫解讀。面對這些漫畫解讀題,同學宜緊扣「說明」一詞,集中解說資料A所示的現象。說明有關現象時,要利用資料B的內容作基礎分析,與資料B沒有相關的內容則不必交代。
3. 在回答(b)分題時,同學要留意「參考資料C」這一提問詞,須運用資料C作答。在運用資料後,要進行合乎邏輯的推論,解釋資料涉及香港設立社區健康中心可能遇到的困難。推論愈嚴密,過程中運用的知識和概念愈多,就愈容易取得高分。
4. (b)分題是可能困難題,不是一般性地考問困難。當提問的重點是「可能困難」時,答案就應用客觀化、概念化的名詞,分析重點也不再是現時已有的困難,而是從推測角度作深入性的分析。例如:要從不同範疇或持分者作出分析。
5. (c)分題是近年公開試常出現的題型,提問用語是「解釋一個支持和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所以考生提出的論點,又或是作出解釋時,都必須運用資料。此外,考生要同時運用三則資料,又或是將各則資料加以綜合。
6. 由於(c)分題是論點印證題,考生不用本身的立場看法,應該將三則資料視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論證時需要提一個支持論據和一個反對論據。一些考生往往將這類題型與是否或多大程度題型混淆,回答時加入本身立場看法。

五、延伸學習
書籍
《醫學霸權與香港醫療制度》
作者: 佘雲楚、馮可立、林昭寰、陳和順、
鄒崇銘、鍾劍華、何寶英
出版社:中華書局

網頁
香港醫療體制簡介
https://www.gov.hk/tc/residents/health/hosp/overview.htm


新聞
《星島日報》 2017-06-14
醫專歡迎檢討報告 盼政府制訂長遠人手規劃

《星島日報》 2017-04-25
調查指港人多憂慮健康狀況 僅少數人定期做檢查

《星島日報》 2017-01-05
公院醫護紛被挖 流失率創六年新高


文:陳志華老師 (中學通識科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