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黨盼特首兌現承諾 延產假增託兒服務
2017.10.06多個團體昨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要求特首林鄭月娥下周三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回應貧富懸殊、住屋困難及人口老化等社會問題。……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表示,期望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兌現(1)承諾,爭取將法定產假延長、產假薪酬由八成增加至全薪、建議男士侍產(2)假由三天增至五天,讓在職父母有更多時間作產前準備和照顧初生嬰兒。
……民建聯同時要求,特首落實成立兒童事務專員及設立兒童事務委員會,為雙職父母加強幼兒託管服務,以及全面支援母乳餵哺。
字詞解釋
(1)兌現:兌,deoi3,粵音同「對」,有交換之意;兌現,就是以憑據換取財物,實現的意思。
(2)侍產:侍,si6,粵音同「士」,伺候之意;侍產,就是陪伴、照料生產婦女。
字形流變
孕、乳
母親懷胎十月,經歷生產的陣痛,誕下兒女,絕不簡單。現今社會提倡母乳,母親要有足夠的奶水餵養小寶寶,也經一番努力。「孕」和「乳」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就很形象化地表達了當中涵義。
「孕」的甲骨文就像是一幅懷胎圖。一個腹部隆起成圓形的女子,圓圓的腹腔內有一「子」,即「孕」。金文「孕」的寫法不同,左旁有一筆像臀部曲起的符號,代表生產的位置,右旁是一個女子,即產婦,強調了懷孕是女性的行為。發展到篆文,就很像今日的寫法,「孕」的上半部「乃」是婦女,隆起的位置包着「子」字的頭,表示婦女懷胎。
「乳」的甲骨文也是一幅說明圖。母親伸出雙手環抱着張開口的「子」,不正是餵哺母乳的畫面嗎?篆文的「乳」就簡化得多,「孚」表示一隻手扶着孩子的頭,旁邊「乚」本來是「乃」,即「奶」,左右加起來,就是母親用手扶着小兒餵哺母乳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