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虛擬貨幣 是「幣」還是「弊」?

2017.10.04
17674 17674

封面專題

全球化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解說

答案︰B

八達通是電子貨幣(Electronic money),即是以數碼記帳的方式代替使用現金交易的貨幣系統,兌換單位仍然以法定貨幣為主;而加密電子貨幣(屬虛擬貨幣之一)是利用密碼認證學和電腦演算程式,製造有限而獨特的電子貨幣,並利用區塊鏈記錄所有交易記帳。

加密電子貨幣跟電子貨幣的最大分別在它沒有法定貨幣支持,價值直接來自人們對它的「信任」及市場「供需」。現時市場上流通的加密電子貨幣有超過1,000種,總市值高達1,585億美元(至今年8月中),當中約一半屬於比特幣(Bitcoin)。

從世界地圖看虛擬貨幣流通情況

地圖的綠色部分代表已經使用比特幣的地方,顏色愈深代表普及率愈高。據統計,目前全球接受比特幣的「實體店家」已超過九千家,多數集中在歐美及日本,如戴爾電腦(DELL)、邦德紐約、Overstock(美國知名零售商)等都接受比特幣綫上付款。而美國、澳洲、俄羅斯都紛紛開始支持比特幣成為合法的支付工具。

比特幣足迹遍及全球,早前一位來自盧森堡的工程師韋斯,成功用比特幣環遊世界,可見其通行性。



虛擬貨幣興起因由

美金、港元、歐羅、人民幣⋯⋯全都是不同國家地區的法定貨幣。可是這些「法幣」由各地政府壟斷發行及控制數量,價值不穩定,特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後,美元脫離了「金本位政策」,各地「法幣」變成沒有「含金量」的純粹紙幣,淪落為政府控制經濟市場的手段,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各地政府為了穩定經濟,在貨幣供給上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即提高貨幣供應量),結果全球不少貨幣出現了大幅度貶值。

科技發展打破傳統運作模式而且,法定貨幣存在匯率、交易成本等限制,外界對央行發行的貨幣愈來愈不信任,中國更曾提出「超主權貨幣」的建議,但因為在國際政治和技術層面上缺乏可行性而無疾而終。

此外,隨着互聯網功能的發展,人們足不出戶都能通過互聯網工作、投資及購物,成為了虛擬貨幣興起的契機,加密電子貨幣便是其中一種,逐漸打破大眾對貨幣的傳統概念。這種去中心化、無國界、不用印刷、沒有發行監管單位的網上流通貨幣,擺脫了固有國家地區及銀行體系監管的枷鎖,對全球貨幣市場造成震盪。

同幣不同命 世界各地毀譽不一

全球比特幣市場的市值已經達到近800億美元,有地區承認比特幣為一種貨幣,至於香港,則認為這只是於虛擬世界創造出來的「商品」,並不是法定貨幣。世界各地對這種「貨幣」的態度,大致可分為三類:

態度正面: 德國最早承認合法 日本市場最大

德國於2013成為全球第一個承認比特幣為合法貨幣和稅收地位的國家;其後日本於2016年也承認它的合法貨幣地位,可作為合法支付方式,以及取消從交易所購買比特幣的交易稅。
英國加密貨幣交易公司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加強監管比特幣之後,日本取代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比特幣市場:日圓交易佔比約為37%;其後依次為美元(32%)、人民幣(14%)和韓圜(9%)交易。今年內,日本接受比特幣的零售商家預計將達到30萬家,其中包括家電零售商、旅館、餐館、廉價航空公司、便利店以及一些公用事業等。

態度中立: 美國視為金融工具 俄羅斯先禁後放

作為比特幣的第二大市場,美國政府只視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金融工具,如同原油、黃金,但仍未承認其合法貨幣的地位。而且對比特幣的監管實行牌照許可證制度,有許可證的平台才能交易,對資金存管、技術門檻也有相應的配套硬性規則。

而俄羅斯在2014年明確禁止在境內使用比特幣交易,違規公司可能面臨100萬至250萬盧布的罰款、公司高層可被判刑7年;而個人可能面臨50萬盧布的罰款,並判刑4年。不過,這些「反比特幣」案目前已經暫停。近年俄羅斯已改變了堅決反對的態度,開始考慮承認比特幣和其他加密電子貨幣為一種合法金融工具,希望於明年將比特幣規範化,以增加透明度和打擊洗黑錢。俄羅斯境內現共有20萬名加密電子貨幣用戶,居全球第五。

反對態度: 世界銀行警告騙局 中韓嚴格管制

加密電子貨幣衝擊銀行體制,首當其衝的世界銀行對比特幣的評價為「自發形成的龐氏騙局(即是非法性質的層壓式推銷)」。而中國對比特幣的手段亦強硬,今年9月宣布將ICO(首次代幣發行集資)定為「非法金融活動」,並關閉「比特幣中國」等交易所,進一步限制虛擬數位貨幣交易。

韓國對虛擬貨幣採取嚴格態度,表示將會加強監管,並就利用虛擬貨幣進行洗黑錢、非法融資展開調查。



虛擬貨幣合法化與禁制的角力

基於加密電子貨幣的限制,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完全取代實體貨幣,那麼將其合法化又可行嗎?以下是加密電子貨幣的優劣比較,可作為應否合法化的考慮依據:



Mindmap:加密電子貨幣應否合法化?



相關概念: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在互聯網上,「去中心化」亦稱「區隔」,指軟體與硬體端再沒有特定的主導者或伺服器提供服務,由分散存儲、網格等分散式存儲模式取代。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比特幣其中一個特色就是去中心化,通過網絡的技術支持,使比特幣的製造和發行都不以對中央發行機構的信任為基礎,轉帳和其他交易等操作,都由個人做決定。

相關辭彙

‧加密電子貨幣 Cryptocurrencies
‧首次代幣發行 Initial Coin Offering
‧法定貨幣 Fiat Money
‧超主權貨幣 Super-sovereign currency
‧區塊鏈 Blockchain
‧量化寬鬆 Quantitative easing

相關新聞事件簿

虛擬貨幣運作現況


‧比特幣價格暴升暴跌:價格指數顯示,比特幣兌美元跌穿3,000美元關口,昨日曾見2,976.56美元,跌幅逾8%,較本月1日高位4,950.72美元累跌近四成。(2017年9月)

‧不斷進化的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及以太幣(Ethereum)暫時是市場上最普及的兩種虛擬貨幣,以太幣又被市場視為進化版的比特幣,特點在於其包含了智能合約的功能,可以利用自動的電腦程式,對外界的資訊作出回應,於金融領域上有更大的發展潛力,故被業界看高一綫。(2017年6月)

‧虛擬貨幣變成犯罪工具:網絡勒索病毒「WannaCry」全球肆虐,多國的政府部門及公司電腦受感染,無法正常運作。黑客以此勒索受害者,要求支付比特幣贖金。有網絡風險公司估計,是次電腦病毒攻擊對全球造成約80億美元經濟損失。不過,黑客所收到的贖金僅約5萬美元。(2017年5月)

比特幣「待遇」不一

‧中國政府嚴打比特幣:近年在全球和內地被炒瘋了的比特幣,在中央出手下,「比特幣中國」、「火幣網」、「OKCoin幣行」和「海楓藤」四大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均先後宣布本月底關停所有相關業務。換言之,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下月起將無法於中國境內交易,為國家拆除一個「金融炸彈」。(2017年9月)

‧日本承認合法地位:現時全日本雖然只有大約四千五百家商店接受比特幣付款,但若加上這批新血,接受比特幣的店鋪隨時以幾何級數地增加。事實上,不僅零售店鋪,連日本的廉價航空公司樂桃航空也宣布年底前,將會接受客人以比特幣支付機票費用。樂桃行政總裁井上慎一希望,新措施有助吸引更多遊客到日本旅遊,振興當地經濟。(2017年5月)

‧印度比特幣用家創新高:2016年11月,印度政府以打擊黑錢為名,一夜間廢除所有1000盧比和500盧比面值的紙幣,近80%的鈔票忽然報廢,全國恐慌。國民對貨幣失信心,比特幣狂潮應運而生,印度三大比特幣交易所之一的Zebpay 的App下載量屢創新高,今年6月突破50萬大關,每天註冊用戶近2,500人。(2017年6月)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多角度思考

1.
資料表達了比特幣的甚麼性質?這個性質會帶來甚麼危機?(6分)

2.就你在題1所述,你認為政府應該怎樣處理比特幣掀起的熱潮?(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漫畫以大富翁作比喻,指出比特幣就像虛擬商品,它沒有國家背書或擔保,不與任何監管和中央銀行有所關聯,其價值多少是來自人們對它的「信任」及市場「供需」;
‧由於比特幣不像金銀那樣有內在價值,也不像紙幣有國家信用做背書,清償可能性幾近於無,假如遭遇資訊安全、政府打壓、技術性安全、天災戰爭等危機,便會變得一文不值,對於市場經濟造成極大衝擊。

2.
‧比特幣是一種全球化加密數字貨幣,交易很難禁止,政府要做的是如何監管,避免比特幣對市場經濟造成極大衝擊;
‧比特幣等網絡虛擬商品交易的泡沫非常大,政府應通過各媒體途徑提醒市民相關的風險;
‧政府可通過監管交易平台,間接監管比特幣,例如嚴禁採取槓桿交易、融資融幣等;
‧虛擬貨幣亦有其可取之處,政府可考慮自行研發以法定貨幣作基礎的加密電子貨幣,確保其正統性及穩定性。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CNBC新聞網站報道,美國連鎖速食餐廳漢堡王(BURGER KING)趕搭虛擬貨幣熱潮,9月將率先在俄羅斯推出自家虛擬貨幣「華堡幣」(WHOPPERCOIN),鼓勵消費者多吃華堡當作投資。消費者可選擇累積華堡幣,日後再憑華堡幣購買華堡,或是利用華堡幣在WAVES的區塊鏈交易平台上進行虛擬貨幣交易。

漢堡王公關部門主管薛斯托夫(IVAN SHESTOV)表示:「現在華堡不再只是90國消費者愛吃的漢堡,也將成為一種投資工具。多項市調預測皆顯示,虛擬貨幣價格持續上漲。今日多吃華堡將為明日創造財富。」

自從比特幣(BITCOIN)及乙太幣(ETHEREUM)崛起後,虛擬貨幣價格不斷上漲,全球各地亦爭相推出更多種虛擬貨幣。除了最新問世的華堡幣之外,愛沙尼亞政府也在上周宣布將由政府發行虛擬貨幣「ESTCOIN」;委內瑞拉也有愈來愈多消費者改用比特幣購買日常用品。虛擬貨幣使用的區塊鏈技術能在交易當下自動透過電腦連綫在多台電腦中留下交易記錄,防止交易過程中遭人竄改金額,因此被業界喻為金融交易市場的未來主流。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29-8-2017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虛擬貨幣的種類及數量正不斷增加,將會對社會帶來甚麼影響?(8分)

2.你認為虛擬貨幣如加密電子貨幣,可以完全取代實體貨幣嗎?解釋你的答案。(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虛擬貨幣開始氾濫,使用虛擬貨幣的人數愈來愈多,亦有不少人憑空發明貨幣,或會導致貨幣混亂的情況發生;
‧虛擬貨幣之間欠缺兌換機制,又或使用上的規則模糊,長遠會阻礙經濟增長,對經濟帶來極大負擔;
‧貨幣背後的概念源自信任,若虛擬貨幣的價值令人懷疑,會造成恐慌。

2.
可以:只要更方便的交易方式出現,舊的方式就會被取代。正如「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被硬幣取代,後者繼而被紙幣取而代之;比特幣有零時差、無地理限制、零手續費的特性,愈來愈多企業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標準,因此,紙幣說不定有被虛擬貨幣取代的一天。
不可以:實體貨幣不會被完全取代,兩者只會混合使用。實體貨幣的本質屬性有三:穩定性、償還性和普及性。比特幣價格嚴重不穩定,與主流貨幣大相徑庭;而且與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主權國家的信用背書,其支付功能仍未被大眾接受,可支付範疇相當有限;最後,與主流貨幣的普遍性相比,擁有比特幣的人群數量較少,無法形成有效的交易。

參考資料

書刊


《虛擬貨幣革命:區塊鏈科技,物聯網經濟,去中心化金融系統挑戰全球經濟秩序》
作者:保羅.威格納(Paul Vigna)、麥克.凱西(Michael J. Casey)
譯者:林奕伶
出版社:大牌出版

載自2017年10月4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龍 圖:星島圖片庫、互聯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