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維繫傳統家庭觀念的節日

2017.10.03
17673 17673

題目
以下哪個節日最能維繫傳統家庭觀念?
1. 中秋
2. 清明
3. 春節

資料一
      儒家重視「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及「朋友」這五種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當中以父子關係為主軸,其次是夫婦、兄弟。這種關係結構,主導了中國人倫思想達二千多年。另外,中國傳統社會也非常重視宗族關係,認為應把家庭、宗族的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摘自 香港電台「上網問功課」

資料二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親往墓前祭祀祖先和已故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逝者的追憶之情,清除雜草,培添新土,與先人進行陰陽對話、精神交流,此時最易激起情感的漣漪,最能體會「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感覺,所以清明節彰顯了緬懷、感恩、盡孝的文化傳統。清明節也是講述家史的特別課堂。在先人的墓前訴說衷腸,感慨人生,祈禱庇佑;對年幼的孩子敍說祖輩的滄桑、家族的繁衍。春煙裊裊之中,家族的脈絡清晰呈現,根的回歸慰藉飄蕩的心靈。
摘自 中國評論新聞網

資料三
      中國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祐,可以使全家團圓吉祥,因此中秋節要吃月餅,月餅就是團圓的象徵。除了月餅,還會吃柚子,因為「柚」取「祐」諧音,也是希望月亮護祐的意思。中秋節晚上一家人會聚首一堂,一起共進晚餐,歡度此節日。除此以外,到處都有人賞月,因為這晚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皎潔明亮的,情侶們更特別喜歡在這一天作月下約會,以祈求「人月兩團圓」。
摘自 中國文化研究院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傳統家庭觀念是甚麼?
‧中秋、清明、春節分別有甚麼習俗?
‧這些習俗跟傳統家庭觀念有甚麼關係?

論點參考
劉鐵梁(中國民俗學者)
      從清明本身來看,其最重要的主題就是掃墓,緬懷先人和家人。這樣的一個文化反映了中華文化的一個核心價值觀。清明掃墓不僅是從感情上與祖先相聯繫,也是構建人與社會和諧關係的基礎。人對社會負責,同時也必須對自己的家族和家庭負責。對自己的家族、自己的祖先永遠的緬懷的情感,是我們應該提倡的,也是應值得發揚的。

杜甫(唐代詩人)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語譯: 窗外是滿月,明鏡裏也是滿月,思鄉的情緒如同刀在心頭亂割!
輾轉流離,家鄉愈來愈遠;桂花攀折,天空如此遠闊!
歸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樣潔白,林中棲息的小鳥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宮中的兔兒,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閒地數着新生白毛。

文平強(華人研究學者)
      揭開春節的表面形式,它包含了多種文化與道德內涵。在所有華人節日之中,新年最重視「食」文化。除夕的「年夜飯」富有象徵吉祥的佳餚,如魚,尤其是鯉魚象徵「年年有餘」,發菜和生菜分別象徵「發財」和「生財」及雞鴨湯等。這些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全家團圓聚餐的意義。在日益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社會裏,幾乎每家都有在外謀生的遊子。這是一個孝敬長輩和愛護幼小的重要日子。它不只強調家庭的整體性,重視倫理親情、家庭團結與和諧,它還提醒兒女孝順父母長輩,以及父母關心兒女。除夕晚的祭拜祖先,有助於提醒我們要飲水思源。

觀點舉隅
甲同學:認為「中秋節」能維繫傳統家庭觀念
      我認為中秋節較能維繫傳統家庭觀念。傳統文化認為家人應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而中秋活動能加強這種關係。中秋節有一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的習俗,那是很好的家庭活動;在浪漫的環境中,夫妻間亦可以增進感情。而在分發月餅的過程中,子女把月餅孝敬父母,兄弟姊妹間互相禮讓,也可以體現孝悌之道。
       事實上,中秋、月亮和家一直有很深的聯繫,深植在我們思想中。歷來有不少文學作品描寫這種關係,像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李白的〈靜夜思〉。利用中秋節聯繫傳統家庭觀念是很自然的事。

乙同學:認為「清明節」能維繫傳統家庭觀念
      傳統家庭價值觀的中心是孝,而三種節日中,清明節最能維繫這種精神。在中國文化裏,孝最受重視,關於孝的教誨比較多,例如百行以孝為先;五倫當中,父子和君臣的基礎都是孝──君臣的忠可以說是孝的延伸。而中國的孝不只是對待父母,還包括對待家庭的祖先,清明節的慎終追遠正正能體現孝的精神。
      在清節時拜祭祖先一方面寄託了我們的懷念,另一方面也是對先祖的報答。這個行為是孝道的延續,可以加強孝的觀念。而且掃墓本身也是一種家庭活動,可以讓一家人聯絡感情。所以清明節最能鞏固傳統家庭價值觀。

丙同學:認為「春節」能維繫傳統家庭觀念
      春節當然比中秋節、清明節更能加強傳統家庭觀念。春節許多活動,像大掃除、辦年貨,都可以全家參與,共享天倫;吃年夜飯更是一家人團圓相聚、促進感情的好機會,父母子女可以藉着吃東西體現父子有親、長幼有序的精神。更重要是,大家會在春節跟親友互相拜年,這個活動能讓家族裏的成員,像爺爺嫲嫲、表兄弟姊妹,見一見面,建立關係。這是中秋節、清明節所不能做到。在傳統觀念,一個家並不是只有父母子女,還包括整個家族。
      只有春節能把最多成員聯繫起來──中秋節、清明節也未必能聚集那麼多人。毫無疑問,春節最能加強家庭觀念。

 

 

文:萑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