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人對住屋環境的要求
2017.09.29題目
有論者認為年輕人不應過於介懷住屋環境的大小和優劣,你認同嗎?
資料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摘自劉禹錫〈陋室銘〉
語譯:
山並不在於高,只要有神仙居住便會出名。水並不在於深,只要有蛟龍潛藏便顯出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房屋,我的美德使它遠近聞名。蒼綠的青苔爬上石階,青翠的草色映入門簾。在屋裏談笑的都是學問淵博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士。這裏可以彈奏樸素無華的琴,可以閱讀佛經。沒有音樂擾亂聽覺,沒有公文案卷使身體勞累。這裏好像南陽諸葛亮的草蘆,如同西蜀揚雄的茅亭。正如孔子所說︰「何陋之有?」
資料二
本港目前有超過二千四百公頃政府土地以短租方式租出,對於民間建議在臨時用地上設立過渡性房屋如「貨櫃屋」,地政總署署長陳松青表示,須有相應政策配合,就此持開放態度。署方並擬本年底率先將約九百幅可供社區團體或市民短期租用的官地資料公開方便申請,未來亦準備以更方便的方式讓市民了解其他官地資料。另近期地政總署亦將試用無人機,協助進行針對非法佔用官地及寮屋的執管行動。陳松青回應指,地政總署作為「守尾門」的部門,如有關建議獲規劃署等部門批准,同時又可解決提供水、電、煤等工程及技術因素,加上有相關的政策配合,他在可善用土地資源的角度上,對有關建議持開放態度。
摘自2017年9月23日《星島日報》A08
資料三
潮興談論「貨櫃屋」,被視為新型過渡性房屋的可能性之一。Kelly在網上見到,原來內地和外國都好興貨櫃屋,在淘寶上就有不少類似貨櫃屋的組合房屋、活動房屋出售,一般售價只須千多元!在香港五金網上,亦有貨櫃屋出售,數萬元就有交易!
近日社聯透露,研究推出「貨櫃屋」作為過渡性房屋。小妹好奇,找過不同地方的貨櫃屋,見到淘寶上有好多款式任選,多數是一、兩層高,面積不詳,售價由數百元到十多萬都有,其中一間看來挺漂亮的,價格寫明只須港幣一千三百多元,不過包括甚麼就沒說明。小妹在香港五金網上又見到有廠商接貨櫃屋訂單,分為有裝修或倉櫃兩種,可以裝修成住宅或者商鋪。一百六十平方呎的有裝修貨櫃屋,賣二萬九千元;而三百二十平方呎的就要五萬元。他們說貨櫃屋可以打通上、下層,又可以防水隔熱,他們會提供畫圖、來圖訂造、製作、運送、安裝等服務。
摘自2017年9月25日《頭條日報》P07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良好住屋環境是人權嗎?
‧ 住屋環境差有何問題?
‧ 人的成就和成長與住屋環境有何影響?
論點參考
雲海(專欄作家)
近期有專業團體竟然研究引入「貨櫃屋」,作過渡性房屋!我完全覺得是社會倒退!若果臨時房屋是沒有尊嚴,那麼住入貨櫃的人,就更加沒有尊嚴!起碼前者還是一間屋,後者原本是裝貨的,但很多回應卻舉腳贊成!
黃健偉(社聯政策研究及倡議業務總監)
曾到歐洲視察,發現這類過渡性房屋在當地發展成熟,至於能否套用於香港,須事先克服技術困難及土地不足問題。他估計,推行組合屋的最大阻力在於覓地,希望政府能善用市區閒置地;而且,發展組合屋須嚴格監管其安全,包括防火防風安全、物料安全及單位內部設施等問題,缺一不可。
曾志豪(專欄作家)
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看看今天香港,我們討論的是如何起貨櫃屋來住,是如何幾家擠在一個「共享單位」,這不應該是彩色4K的數碼年代,應該是倒退到黑白粵語殘片的舊香港。我知道荷蘭法國台灣的貨櫃屋又靚又光鮮又典雅又帥氣,但問題是,為甚麼我們要住貨櫃呢?貨櫃屋再靚也只能是次選,等於現在流行的膠囊酒店,的確又靚又cyber又青春熱血,但這只是為了解決住不起四四方方舒舒服服酒店的人士而設。膠囊酒店和貨櫃屋,是無奈的次選,而絕對不應視作一個「答案」。
觀點舉隅
甲同學:認同「不應過於介懷住屋環境」
我認同年輕人不應過於介懷住屋環境的大小和優劣。首先,擁有良好的住屋環境確實是人權之一。然而,這只是理論層面上的東西,觀乎實際和現實,香港寸金尺土,要政府一夜之間解決問題是癡人說夢。因此,與其爭論住屋環境的優劣,年輕人不如看清現實,忍辱負重,在眼前的基礎上好好增值自己,使得自己有競爭力。
正如〈陋室銘〉所言,只要人本身的價值內涵足夠,即使住在陋室也沒有甚麼可恥,來日發光發熱,所謂的問題便不會再是問題。
乙同學:不認同「不應過於介懷住屋環境」
我不認同年輕人不應過於介懷住屋環境的大小和優劣。住屋是人們的權利,年輕人不應逆來順受。雖然〈陋室銘〉指出了生活環境與人本身的內涵無關,但是這並不代表人有內涵便不應爭取本身屬於自己的合理需求。〈陋室銘〉說的是一種甘於安樂的態度,但不代表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此為人生哲理,也不代表人不應該據理力爭。
況且香港的住屋政策是趨向倒退,作為有內涵有遠見的未來社會棟梁更應該好好審視此事,以關愛整體社會的角度出發,為社會謀求更大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