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優先vs國際合作 探討反全球化利弊
2017.09.27全球化一直令人聯想到各國互相合作,為經濟帶來一連串發展機會,並且通過不同的國際組織,攜手處理各項全球性議題。不過,踏入二十世紀,反全球化聲音卻陸續在世界各地出現,過去一直推動全球化的美國,變成反全球化的帶頭者。
正當反全球化的勢力抬頭,令人以為全球化年代快將過去之際,最近幾則國際新聞卻揭示了反全球化令人憂心的一面,最終或會導致損人不利己的雙輸結果。到底國際間應該繼續通力合作,抑或反全球化才是未來世界要走的方向,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封面專題
全球化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解說
答案︰D
博鰲亞洲論壇是由25個亞洲國家和澳洲發起,於2001年於海南省瓊海市的博鰲鎮召開大會後宣布成立,主要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等議題的高層對話平台。
非洲開發銀行是於1964年成立,總部位於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讓,成立宗旨在促進非洲的社會及經濟發展,目前會員包括53個非洲國家及24個非非洲區國家。
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俄羅斯、印度等8個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另有4個觀察成員國;組織每年舉行一次成員國國家元首正式會晤,定期舉行政府首腦會議,旨在加強各國之間的相互信任及睦鄰友好,鼓勵各成員國在多個領域上有效合作。
反全球化的由來:全球化多弊端
隨着全球的訊息和資金自由流動,國與國之間不論在經濟、政治、文化等不同層面的互動更頻繁,在「牽一髮動全身」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或組織的決定和行為,便可能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人民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反全球化人士就是在這背景下,指出全球化背後引發的種種弊端,例如財團企業是全球化下的經濟大贏家,勞工權益卻受到損害,造成貧富懸殊差距加劇,繼而引發示威衝突和政治不穩。
倡本土優先獲民眾支持
反全球化人士不相信國際合作可以「互惠互利」,認為國際組織向已發展國家傾斜,對發展中國家不利,因此認為沒有必要繼續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反而倡議退出國際組織,並以本土利益優先,這種主張近年在美國及歐洲多國取得愈來愈多民眾的支持。
以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為例,他相信惟有退出國際組織才能有效保障美國的利益,區域性合作只會增加美國的經濟成本,導致美國本土工作流失、貿易不平衡。他認為,減少與亞太地區的經貿合作,才能把就業的機會帶回美國,因此揚言要廢除《北美自由貿易協議》,同時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
美國揚言退出組織協議
特朗普又表示,要停止美國對聯合國全球變暖項目的所有撥款,他認為全球變暖是中國為了削弱美國生產商的競爭力而設下的騙局,因此揚言美國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及九二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又指美國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獲益不多,但卻要負擔近七成的軍費,做法對美國不公平。
由於美國一直是全球經濟重心,其巨大影響力令全球市場都憂慮,擔心未來如何進行自由貿易,亦因為美國在政治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美國領導人若繼續公開地支持及推動「反全球化」,不難窺見對世界的影響甚遠。
反全球化的影響:兩敗俱傷
反全球化的原意,本是為了反對全球化帶來的各種問題。然而,近年西方國家卻利用反全球化趨勢,保護本土利益,如以反傾銷手法限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商品進口,又利用保護勞工和環境為名,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實行「非關稅壁壘」,不過,這些仇外貿易戰最終招致兩敗俱傷,亦令自由貿易受到嚴峻的考驗。
中美韓例子 貿易戰打擊經濟
以去年韓國與美國部署建設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為例,中國採取一連串非官方的方式,實施「限韓令」,其後韓國再以關稅報復,建議對中國產品徵收反傾銷稅。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戰亦宣告開展,白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調查中國有否侵害知識產權,最終或引發對中國的貿易制裁。
在全球化效應下,中韓兩國互相抵制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根據《韓國先驅報》報道,中國是韓國最大海外市場之一,因此在薩德問題上,韓國許多在華產業已受到嚴重打擊,若此時再受中美貿易戰波及,後果會很嚴重。另一方面,中國江蘇鹽城市的韓廠工業園區亦損失慘重,當地韓廠向市政府繳納的稅收佔全市六成,如今在「限韓令」下,工廠僱用的三萬名中國員工被迫放無薪假或半薪假。
更令人憂慮的是,一旦中美貿易戰爆發,中國有可能對美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如對美國產品實施關稅,美國企業在中國將進一步受到打擊,不但最終兩敗俱傷,更甚是因兩大國之間的行動,而令全球多國同時蒙受巨大經濟損失。
國際合作:重要性和局限
從中、美、韓之間的政治和經濟可以窺見,國與國之間互相合作比互相排斥,顯然更符合現今世界的效益。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反全球化仍是少數的聲音,國際合作只會不斷深化。因此,在國際組織層面上,成員國之間須定期討論相關議題、表達訴求和交換意見,促進不同方面的國際間和區域間的合作,並在具爭議性或涉及全球性的問題上,通過外交談判、調停等途徑化解危機。
合作的重要:制裁北韓例子
再以近日的朝鮮問題為例,北韓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多次進行核試驗,嚴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成員國在安理會表決中一致通過制裁措施,雖然措施的嚴厲程度遠低於美國提出的要求,但亦有一定程度的阻嚇性;如今北韓將面臨石油製品進口被設上限,並被禁止出口紡織品,以阻斷其武器項目的資金來源。
合作的局限:話語權傾向大國
不過,國際合作亦有其局限性,如部分國際組織只對參與成員國有利,可能與其他國家集團主導的組織出現對立的情況。另一不足之處是,全球性國際組織雖然接受不同國家的參與,但大國往往比一般國家更有主導和話語權,間接動搖國際合作的信心。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化及國際合作仍會繼續,惟在反全球化的聲音下,各國須反思全球化過程中帶來的利與弊。
相關概念
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
反全球化是指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期間,以針對全球化過程為對象的各種示威和抗爭。全球化主要包括經濟、政治、環境及文化層面,反全球化運動亦主要針對這幾方面進行質疑及抗議。不過,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曾指出,反全球化人士或組織並非反對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對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弊端。
在特朗普上台、英國脫歐,民粹主義與反全球化呼聲高漲的國際環境下,新興發展中國家卻選擇支持全球化,通過合作尋求共同發展,如中國在近年來推行「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亞投行,表現了支持全球化的立場。
國際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國際組織是為了處理國際事務而設立的機關,可以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各項事務,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IGO )及非政府國際組織(NGOs ),前者成員大多為主權國家,後者為未經政府間協議而建立的組織,包括獨立組織、民間組織、志願協會等。
Mindmap: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現像
相關辭彙
‧經濟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自由貿易區 Free trade zone
‧國際分工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全球管治 Global governance
‧民族主義 Nationalism
‧跨國合作 Transnational cooperation
相關新聞事件簿
反全球化及本土主義事件
‧美國大幅減稅:主張「美國優先」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稅改,大幅修改和減化目前的稅制,對所有美國人和公司減稅,刺激美國人工作和美國公司將工作留在本土。稅務改革對中、低收入減稅較大,以鼓勵他們努力實現美國夢,而富人及高收入者也獲利。(2017年4月)
‧法國總統選舉:法國第五共和國建立五十九年來,首次由兩位不是傳統主流左右翼政黨的候選人對決。馬克龍和瑪琳.勒龐的競選綱領對立,特別是在對歐盟和全球化的態度上,馬克龍主張以開放態度應對全球化,支持歐盟建設。瑪琳.勒龐則認為全球化給法國帶來威脅,強調法國優先。(2017年5月)
‧二十國(G20)集團峰會示威:會議在德國漢堡揭幕,反峰會示威愈演愈烈,反全球化的活躍分子連續第二晚騷亂,引發連場警民衝突,造成近二百警員及數十名示威者受傷,警方拘捕超過七十名示威者。(2017年7月)
國際合作的重要
‧中國成立亞投行:亞洲經濟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擁有全球六成人口,但因建設資金有限,部分國家與地區的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因此限制了該區域的經濟發展。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通過信貸向亞洲各國和地區政府提供信貸資金,用作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亞投行同時是中國推動區域金融外交的突破性一步。(2015年6月)
‧北韓核危機:北韓進行第六次核試後,聯合國安理會十五個成員國以十五對零票,一致通過加強制裁北韓的新決議草案。經談判後,美國撤銷原先的石油禁運建議,但就限制北韓的原油進口量於現時的水平,每年最多入口二百萬桶經提煉的石油產品,北韓亦不能入口液化天然氣及凝析油。議案亦禁止北韓紡織品出口,及禁止所有國家向北韓工人發新的工作許可證。(2017年9月)
論反全球化的影響
‧中國支持全球化: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發表演講,捍衞全球化,直指打貿易戰是兩敗俱傷。他認為,不應把各種問題都歸咎於經濟全球化。全球化是歷史潮流,任何試圖切斷資本、產品和人員流動的行動都不會成功。(2017年1月)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中央銀行召開第四季年終理監事會,央行總裁彭淮南指,全球化發展的結果,有助全球經濟快速成長,將全球的經濟大餅做大,由於台灣參與全球化的程度在全球非常高,根據OECD統計,主要國家在全球價值供應鏈參與程度,台灣高達百分之六十七點六,高於韓國、中國大陸、日本、德國、美國,因此「全球化對台灣非常有幫助,但保護主義會有很大很大的(不好)影響」。
彭淮南說,反全球化主要在於造成分配不均的問題,台灣也一樣,但採行貿易保護主義,不但無法解決分配不均,勢將引發貿易戰爭,拖累全球經濟,「等於在走回頭路」。他指出,根據海關統計,台灣去年對美貿易順差約五十三點五億美元,約當GDP比率達百分之七點八,卻是超前大陸、德國及日本,尤其台灣輸出「中間財」到大陸的比重居高,萬一美中貿易戰開打,台灣也將跟着受影響,可預見台灣將會受重傷。
再就大陸如果被美國課懲罰性關稅,商品約課百分之十五關稅估算,大陸經濟成長率將下降一個百分點,台灣也跟着受害,經濟成長率應會下修零點七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 台灣《工商時報》23-12-2016
資料B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A,為何反全球化可能會對台灣造成很大程度的傷害?(4分)
2.參考資料B及就你所知,分析反全球化持續下去,對香港造成甚麼影響及可以如何作出準備?(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因反全球化將會引發貿易戰爭,拖累全球經濟;
‧台灣參與全球化的程度相當高,一旦中美貿易戰展開,台灣經濟將會重創;
‧若內地被美國課懲罰性關稅,內地經濟增長將放緩,台灣亦會因此受害。
2.
‧根據2016年本港的貿易統計數字,內地佔本港貿易總值比例達一半,美國及歐盟亦佔百分之七,反映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對外依存度非常高;
‧若反全球化勢力持續,令世界政治和經濟形勢的發展增添更多變數,本港經濟因容易受外圍環境影響而變得不穩,繼而影響貿易、民生和社會;
‧特區政府與相關行業經常對世界局勢保持高度敏感,研究及制度相關的應對方案,盡力將危機對本港經濟影響減至最低;
‧建議主動與其他新興市場及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開闢對外貿易新市場。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對於當前經濟全球化所遭遇的「逆襲」,究竟是一個暫時性的現象,還是一個持續性的問題?目前學界的看法偏於樂觀。因為理論上,反全球化並非新的現象,一些貿易經濟學家如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1998)曾對之有過深入的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學界也曾把它作為一種貿易摩擦現象進行探源性研究(盛斌,2002)。結論上都普遍認為,反全球化是一種「逆流」。
從歷史進程觀察,全球化始終是世界經濟的主流,各種反全球化的行動往往只是一種短時間的「浪潮」而止步於對全球化進程的暫時性干擾。所以,對於眼前出現的新的反全球化現象,目前理論界也傾向於認為是短期、暫時性現象。
筆者對上述樂觀判斷不敢苟同⋯⋯主要的理由是,第一,當前的世界經濟復甦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第二,在美國新政府對全球化所持態度相對明確,歐洲國家與日韓等陷入國內經濟社會亂象的前提下,金磚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好壞、立場一致或分化成為經濟全球化走向的重要決定性因素。第三,歐洲「亂象」長期化與世界政治熱點紛呈、社會動盪和恐怖主義是對經濟全球化的重大干擾。最後,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新興經濟體經濟走勢分化和歐洲、阿拉伯世界、東亞等熱點問題相互交織的綜合效應,必然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我們並不否認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的長期趨勢,但是就種種情形分析,這一輪反全球化的浪潮有可能形成持續性的過程。對於這種可能性,各國在充分警惕,協調立場,盡力避免其成為現實的同時,有必要做好相應的應對準備。
資料來源:節錄自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黃建忠的網絡文章
多角度思考
1.參考資料,你認同作者「反全球化的浪潮有可能形成持續性的過程」嗎?試提出兩項理據。(4分)
2.「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弊多於利」你多大程度認同此說法,闡述你的立場。(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認同
‧當前的全球化現象是暫時性抑或持續性,首要取決全球經濟復甦的快慢,而當前全球經濟復甦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美國作為全球大國,特朗普卻以反全球化及美國優先為口號,「助長」反全球化熱潮持續;
‧當前世界經濟與政治關係空前複雜,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危機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嚴重。
不認同
‧反全球化只是全球化的產物,可視之為另一種全球化,因為反全球化並非反對或否定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對「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只要各國開始關注反全球化者的聲音,並改善相關問題,反全球化可能只屬短暫性;
‧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各國為了經濟、反恐、軍事等多方面尋求合作,以解決一國無力解決的國際問題,如北韓發展核武、經濟合作會談等,因此全球化與國際合作才是長期且持續性的過程。
2.
認同
‧發展中國家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不足,工業化引申嚴重污染問題;
‧在國際分工之下,發展中國家的勞工只能進行低技術的工作,並經常受到工時長、工資低等剝削;
‧已發展國家的強勢文化入侵,或會令發展中國家的本土文化遭到淘汰:
‧發展中國家容易在經濟議題受制於已發展國家。
不認同
‧發展中國家通過國際分工,加入全球生產鏈,幫助國家經濟轉型;
‧跨國企業將業務擴展至發展中國家,直接及間接地提升當地人民的生活素質;
‧全球化增加國與國之間的往來,文化交流的機會相應大增,令本地文化更趨多元;
‧發展中國家通過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及多方會談等平台,與其他國家進行協商或合作。
參考資料
網頁
‧反全球化運動面面觀
http://www.cuhk.edu.hk/hkiaps/pprc/LS/globalization/6_c.htm
書刊
《分裂的全球》
作者:伊恩.高登 出版社:如果出版
載自2017年9月27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