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玉」「竹」哪個最適合代表儒家
2017.09.26題目
如要為儒家選擇一個宣傳形象,你會選以下哪種事物?
1. 龍
2. 玉
3. 竹
資料一
9月27日晚將在曲阜孔子文化會展中心劇場舉辦2017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開幕式暨第十二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頒獎典禮。⋯⋯濟寧市文聯主席周長徵介紹,今年開幕式與往年相比,最大的變化是頒獎典禮中增加了獲獎者致敬孔子像,從而增強了儀式感。⋯⋯在文藝演出方面,將以「家.國.天下」為主題,分為序、詩禮傳家、四海承風、仁和天下四部分,體現家齊、國治、天下大同的理念。
摘自「新浪網」2017年8月24日
資料二
君子是指才德出眾、愛國愛民、高尚正派的文人,並非確指帝王,他們的出身、成分和地位也不劃一。這個社會知識群體在早於孔子生活的年代中,已經找到玉作為自己象徵的物質,以標榜自己是德行高尚、文質彬彬的正人君子,所以孔夫子云「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於是,君子必佩玉在身,以規範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規出格,不遇凶喪之事不能將佩玉解下來。
摘自「中國文化研究院」
資料三
唐代白居易寫的《養竹記》就提到竹的特質與君子的關係:首先,「竹本固,固以樹德」:意思是指竹子的根很牢固,憑着牢固的根可以樹立品德;其次,「竹性直,直以立身」:意思是指竹本性挺直,就好像君子處事正直、不偏不倚;還有,「竹心空,空似體道」:意思是指竹子的內心是空的,就好像君子虛心向別人求教一樣。原來外表看來簡簡單單的竹,古人可以把它人格化,從它身上想到那麼多的人生道理,這正好表現了古人的智慧。
摘自香港電台「上網問功課」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儒家的主要思想是甚麼?
‧龍、竹、玉各自有甚麼特色?
‧哪些特色與儒家思想有相通之處?
論點參考
孔子(春秋思想家)
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語譯: 從前君子把德行和玉相比:玉石溫和、潤澤有光彩,就像仁;它細密而堅剛,就像智;它雖然也有棱角,但不會刺到人,就像義;它墜下來的樣子謙恭卑下,就像禮;敲擊玉石時會發出清越悠長的聲音,就像樂。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
變而不可測,動而不可馴,則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為仁。仁無止,則常至於喪己,而未始出乎喪己,夫此所以為智。止則身安,曰惟知機;動則利物,曰惟知時。
語譯: 龍的變化不可預測,無法馴服,有這樣的能力往往會出來害人,但牠不曾害人,這就是所謂仁。仁如果沒有盡頭,往往會傷害自己,但牠不曾傷害自己,這就是所謂智。龍懂得何時靜止,保持安寧,這叫能預知先兆;牠懂得何時起動,有利他物,這叫能認清情勢。
王丹桂(金代道士)
(描述竹)性貞潔,柔枝嫩葉堪圖寫。堪圖寫,四時常伴,草堂風月。孤高勁節天然別,虛心永永無凋謝。無凋謝,綠陰搖曳,瑞音清絕。
觀點舉隅
甲同學:認為「龍」是最適合
如果要為儒家選一個代表形象,「龍」最適合。因為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龍也是中國的圖騰。尤其是外國人,一提到中國,很容易就想到龍。所以龍是理想的標誌,如果要把儒家思想推廣到國際,這個形象最易明白。
再說,龍和儒家提倡的君子有很多共通之處。例如,《易經》轉述孔子的說法,把龍比喻為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樂意的事就施行,憂患的事就避開;又說龍也是秉性中正的君子,保持忠誠的秉性,引導世人向善。從文化內容看來,龍也是極貼切的標記。
乙同學:認為「玉」是最適合
我認為玉比龍和竹更適合當儒家的代表。因為玉給人美的感覺,假如要為儒家建立一個形象,不能不考慮美的因素。而且玉有很高的價值,正如儒家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最重要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也把玉形容為君子。他舉《詩經》中一句話「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來說明「故君子貴之也」。古代文人甚至以佩玉來證明自己是君子,君子可以說和玉畫上等號,君子就是玉,玉就是君子。君子和玉朝夕相伴、形影不離。找玉作儒家的代表,再合理不過。
丙同學:認為「竹」是最適合
我認為,竹的形象和儒家比較接近,較適合當標誌。竹一向有「四君子」、「歲寒三友」等稱號,象徵堅貞不移、高風亮節的品格。白居易的〈池上竹下作〉說:「水能澹性為吾友,竹解虛心是我師。」指出竹子中空代表虛心,竹子有節代表氣節。堅貞不移、高風亮節、虛心都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品德。
龍、玉雖然和儒家思想也有若干共通點,但龍的感覺太霸道,而玉略嫌離地,兩者都不如竹,樸實無華,符合儒家中庸之道,而又不失美感。所以竹是最理想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