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莫蹈日本人口萎縮覆轍

2017.09.25
17638 17638

社論導思

今日香港+全球化





Mindmap



社評試寫

試從另一角度,為是日新聞題材撰寫一篇五百字社論。

建議立論方向︰

‧探討人口老化及萎縮對社會長遠發展的影響
‧探討增加輸入內地移民對港發展的利弊
‧探討政府應如何在政策上為未來的高齡化社會作好準備

社論

統計處公布最新人口預測,推算居港人口到二十六年後即見頂回落,而且約五十年後每五個勞動年齡人口就奉養四個長者,承擔比現時倍增,而人口下跌也同時帶來經濟創富能力減弱的威脅。一些環保組織要求減收移民來紓緩土地供應需求,以壓低樓價,未免短視。

社論要點
統計處預測香港五十年後人口老化加劇,人口下跌將減弱經濟創富能力,因此環保組織要求減收移民以壓低樓價的做法未免短視。

雖然本港近年出生率略有改善,但是平均每名女性誕嬰只有一點二個,生育率二十年來一直低於平均二點一個的保持人口不跌水平,若非本港每天有一百二十八名內地人持單程證來定居,還有輸入專才等措施,本港人口早已開始萎縮。

新聞分析(一)
本地人口現況──以數據說明若非內地新移民的人口補充,本港人口早已開始萎縮。

與此同時,本港衞生環境和醫療服務的改善,令港人平均壽命之長在世界上數一數二,預計五十年後,男性會平均活到八十九歲,女性更達九十三歲。由於人口大量老化,到時死亡人數會比現時多,而出生人數少,單程證來港人數亦會減少,令人口出現萎縮,當中勞動年齡人口更加缺乏。

新聞分析(二)
人口老化原因── 說明香港五十年後人口大量老化的原因。

勞動人口降 經濟受打擊

這現象在日本早已出現。日本由於出生率低,又不歡迎外地移民,人口老化嚴重,早在二○○九年已經見頂回落,至於勞動年齡人口更在一九九五年已經見頂,直接打擊經濟增長。

日本出生率一點四四,已經比香港稍高,但是人口仍然有減無已,去年出生人數首次跌破一百萬大關,預計五十年後日本人口將跌破九千萬人,比目前的一億二千多萬人少三成。

表面上,人口減少,打工仔不愁無工做,實際情況卻是經濟隨之放緩,增長甚至萎縮,一些企業將遷廠去人力資源充裕的外國,導致產業空洞化,消費市場也轉弱,就業機會隨之減少,打工仔生活改善不到哪裏去。

新聞分析(三)
列舉日本例子──具體說明人口老化如何打擊整體經濟增長。

日本向來不歡迎「非我族類」移居,但是;在人口壓力萎縮下,也不得不略為放寬移民政策,容許更多外國人透過專才或投資等途徑獲得永久居留權。

無論日本還是西方生育率低的先進社會,面對人口老化和萎縮的威脅,主要是透過三個途徑來減少這現象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其一是鼓勵生育,部分西方國家的產假和侍產假令人羨慕,對育兒和託兒更有津貼和服務周到。其二是透過改良高新科技,提升每人平均生產力。其三就是輸入移民。

新聞分析(四)
歸納對策──指出日本及生育率低的西方社會,主要通過鼓勵生育、以科技提升生產力和輸入移民,減少人口老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輸入生力軍 緩人口老化

本港有日本作為前車之鑒,不宜以遏制移民作為壓抑樓價、減少開闢土地的招數。內地專才和來港讀書的學生,確是增加了樓市整體需求,治本之道應該是增加土地和住宅供應,而非削足適履。

本港已經受到內地旅客減少而打擊酒店和零售業的教訓,若再削減內地學生,恐會令到大專教育界因收生不足而大裁員。這些內地學生不但有助促進教育產業,還透過消費為本港創造就業機會,而且當中表現優秀者更會留港發展,與透過專才計畫來港的人才,一起紓解本港人才不足的瓶頸,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至於單程證制度,基本原則是促進家庭團聚,是任何人道社會都不應撤銷的。無論是憑單程證或其他途徑來港的新移民,絕大部分是年輕力壯之輩,成為勞動市場的生力軍,有助緩減本地人口老化的速度。

提出觀點
解釋為何不宜以遏制移民作為壓抑樓價、減少開闢土地的招數;並說明輸入內地學生及新移民,有助緩減人口老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

實際上,本港人口大部分都是移民後代,不少新移民都努力融入本港社會,踏着港人先輩的同樣足迹,港人不宜只視他們為佔用住屋等資源的競爭者,而應該正視他們為本港長遠發展帶來的貢獻。

摘自2017年9月10日《星島日報》A4社論

總結
港人不宜只視內地新移民為資源競爭者,要正視他們對港發展帶來的貢獻。

載自2017年9月25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黃鳳韻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