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環保是否自私的行為

2017.09.22
17635 17635

題目:
環保其實是出於自私,你認同嗎?

資料一
      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摘自《列子.楊朱》
語譯: 「古時的人,別人要他損傷自己的一根毫毛去讓天下的人受益,他不會給予;若要他拿全天下的東西來奉養自己一個人,他也不會拿取。如果人人都不損傷自己的利益,人人都不取利天下,那麼天下就太平了!」

資料二
    《寄生獸完結編》純屬虛構,但如果你相信(也不得不相信)物種平衡論,人類繁衍過盛,威脅到其他物種的存在,令生態失衡,不同意義的「寄生獸」是會出現的。只是人是自私的,只會為自己(或上一代、下一代)設想,世界末日都不緊要,只要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可以了。
摘自2017年9月15日《星島日報》A13

資料三


   

    《洪水來臨前》(英語:Before the Flood)是一部由奧斯卡得獎製作人費舍.斯蒂文斯所導演、與奧斯卡影帝、聯合國和平使者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花了三年多的時間拍攝而成的紀錄片,於2016年9月9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中首播。片中揭露了地球在近世紀來的全球暖化現象,並以科學和人性的角度來分析其影響和可能的後果,目的是希望能喚起大眾意識。
摘自《維基百科》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如何定義自私?
‧ 環保與地球有何關係?
‧ 環保與人類有何關係?

論點參考
李純恩(專欄作家)
       在商言商,這是商人賺錢的方式,但消費者的選擇權就被剝奪,某一樣電器即使你很想用都沒法用下去,無法用下去不是因為嚴重損壞,而是修也不給你辦法修。還有些電器,修比買一個新的可能更貴。由於大勢所趨,政治正確,幾乎所有這些電器製造商都會強調他們的產品如何環保,結果他們讓消費者製造了最多的垃圾。你現在之所以不用舊款手機,不是因為你怕人笑用舊款手機落伍,而是手機製造商想盡辦法令那一款手機用不下去。如果你看到了這些傢伙還左一句右一句說甚麼「環保」,你就知道甚麼才真正叫「虛偽」。

施永青(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
      環保只是人類自己弄出來的概念,地球可沒有這樣的需要,一場火山爆發已可令大氣層充滿毒氣;一次冰河時期,就可以令地球的海岸綫造成龐大的變化,填海只是「小兒科」;而太陽系最終亦難逃自毀的命運;人類對此亦無能為力,由此可見,環保並不是為地球,而只是為了人類自己吧了。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奧斯卡影帝)
      我不希望推出影片嚇大家,或是呈現大家已耳熟能詳的統計數據與事實,而是聚焦能做甚麼,以及必須立即做甚麼,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給後代留下一個適於居住的地球。

答題
寫下你的觀點答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點舉隅
甲同學:認為「環保絕對不是出於自私」
      我認為環保絕對不是出於自私。首先,環保要看見成果,所需的時間極長,今天支持環保的人士,大多到死也未必享受到環保的成果,如果環保是自私的話,以效益來算,這絕不成立。加上,不少環保人士的所作所為都是無償無私。
      況且,環保帶來的影響,大都對人類帶來不方便而對地球有益,換言之,環保是人類放棄自身利益而去保護地球的行為,既不能謀利,也不能益及自己,那又怎算得上是自私呢?

乙同學:認為「環保絕對是自私的行為」
      我認為環保絕對是自私的行為。環保只是人類自己弄出來的概念,地球可沒有這樣的需要,人類之所以會推行環保是因為看到未來地球的環境將不適合人類居住,換言之,環保所關心的都是人類自身的長遠利益。
      其次,環保都是以利及人類的大前提來推行,比如食牛會增加碳排放影響空氣,於是人類就建議減少食牛,那麼豬、羊和其他動物呢?牠們不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嗎?環保不是應該一視同仁以地球利益為大前提嗎?由此可見,環保只從人類角度出發,自私非常。

 

文:Rya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