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應否重新推行繁體字?
2017.05.16題目
有輿論指出,中國社會應該重新推行繁體字,你認同嗎?
資料一
同樣喜歡研究漢字的曾鈺成說,收過很多議員的書,但葉議員的書是唯一一本看得完的。他說,每個漢字的變化都有其故事,多了解中國文字的發展,可減少不必要爭拗,因中國文字經歷由「繁到簡、簡到繁」的無數次演變,有時簡化字反而會變回本身的古字,因此說簡化字破壞中國文化,或許是不懂中國文字。
不過,曾鈺成盛讚繁體字,指先學繁體字,之後看簡化字會更容易,而簡化字難免出現一字多義,認為使用簡化字是有利有弊。他又指,習慣電腦打字後,很多時都會執筆忘字,忘字時亦能用智能電話「兩三下」查出來,指「簡化漢字的需要較電腦普及前明顯無咁重要」,更形容繁體字一寫出來就可以成為藝術品,是簡化字難以做到的。
摘自2016年12月17日《星島日報》A13
資料二
簡化字,民間俗稱簡體字,這一體系常被稱為簡體中文(英語:Simplified Chinese),其簡化字形來自草書楷化或文獻中筆畫簡單的俗字、異體字、古字、假借字,但也有很多是民間流行的寫法。同時,也有很多漢字沒有簡化,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年以來字體皆未改變,稱為傳承字、正體字,而同時共用的就稱為傳統漢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簡化字總表》為規範的漢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台灣)、香港、澳門的用字差異除了簡繁漢字本身的分別外,也有很大部分源於不同的異體字選擇和字形的分別,雖然大多數「簡化字」的筆畫比繁體字的筆畫要少,但亦有例外,如大陸規範字「强」比港澳台通行的「強」字多一畫,「氾濫」中華人民共和國規範字寫作「泛滥」,其中「泛」比「氾」多兩畫,再如《簡化字總表》將「谷」、「穀」合併為「谷」,「山谷」的「谷」與傳統寫法相同,這類「一簡多繁」的例子還有很多,不過也有個別「台灣合併大陸分化」的例子,比如中華民國(台灣)將「着」和「著」統一為「著」,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澳門則採取分化。至於海外有些華人社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則是同樣用簡化字。
摘自《維基百科》
資料三
京城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附近竟有牌匾出錯別字,一錯十年!有民眾近日發現,北京東城區國子監大街的一塊門匾上,將「聖人鄰里」錯寫成「聖人鄰『裡』」。古漢語專家認為,不少簡體字對應多個意義不同的繁體字,內地人轉換時經常會混淆。此前還有央視名嘴將「九球天后」寫作「『玖』球天『後』」。
有關部門稱,國子監大街錯別字牌匾是二〇〇七年設立的,主要是為鼓勵院內居民和睦相處,未考究其書寫方式是否正確。發現錯字的楊先生指︰「要是一般的地方也就算了,這條胡同毗鄰孔廟和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胡同內每天均有無數熙來攘往的遊客經過,尤其是熟悉繁體字的港澳台遊客,被他們看到難免會鬧笑話。」
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研究所孟琢說,繁體字中,「裡」和「里」是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字,但二者簡化時都作「里」,內地人在使用時,經常會混淆。不少簡體字對應多個意義不同的繁體字,因此將簡體字直接轉換成繁體字時常鬧笑話。
摘自2016年4月11日《星島日報》A18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為何中國內地會推行簡化字?
‧ 簡化字有何好處和壞處?
‧ 繁體字有何好處和壞處?
論點參考
劉國勳(立法會議員)
過去國家使用簡化字是希望可以提高識字率,但近年教育相對普及,「簡化字的歷史任務可算是完成」。他認為,繁體字有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在內,希望國家可以恢復繁體字的官方地位,簡化字則可以在民間流通。
龔祖兒(國際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
根據最近的大腦神經結構腦科學研究,漢字是一種視覺文字,兒童學習時把漢字放在視覺區,無論繁體字或簡化字,認字不用整個字牢記,只須像掃描器一樣的圖像式記憶,因此學習繁體字或簡化字的難度基本一樣。
鄭吉雄(香港教育大學文化歷史講座教授)
簡化字對降低文盲及知識普及有一定作用,但也令到一些繁體字所寄託的文化涵義消失,達到管治國家和降低文盲的目的,同時也犧牲了文化。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為以現今中國的國情,不應廢除簡化字,改而全面推行繁體字。首先,雖然中國現今的發展已達一定程度,但於較落後的地區,識字率仍不是很高,簡化字出現的原因正是希望解決文盲問題,既然問題未解決,簡化字的歷史任務仍未完,實在不是時候廢除簡化字。其次,現有的識字率其實是基於中國大眾對簡化字的認識,假如將繁體字重新推行,幾乎是等於推倒重來,變相是白花了之前數十年的光陰。而且,海外有些華人社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則是同樣用簡化字,保留使用其實有助於維持華人社會間的聯繫。
乙同學
我認為中國應重新推行繁體字。首先,繁體字體現中國文化中「六書」的造字方法,換言之,推行繁體字有助於保存和傳承中國文化;反之,如繁體字失傳也可能令漢字的書寫文化斷然失傳。其次,簡化字因簡化太多,因此在古今對譯的時候不時鬧出笑話,也即是說不了解繁體字其實也會阻礙現今中國人了解古時的文化。而有研究指出,簡繁兩者的學習難度幾乎是一樣,因此,簡化字於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積極的教育意義。更重要的是,由於電腦的普及化解決了繁體字的書寫困難問題,由此可見,中國社會實在再沒有理由棄繁從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