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孩子的成長,最需要:完善的教育配套、多元興趣班、自由自在的玩樂?

2017.05.09
17255 17255

題目
你認為孩子的成長,最需要以下哪一項?
1. 完善的教育配套
2. 多元興趣班
3. 自由自在的玩樂

資料一
       分拆樣本後發現,中小學家長的情況分別頗大。小學家長方面,在沒有任何提示下,最多家長表示「課外活動/興趣班」是子女最大的開支之一,而實際數字亦是各個項目之冠,平均費用高達$14,000;其後依次為「補習費」、「膳食費」、「交通費」、「教科書」、「開學物資」和「補充練習費」。至於中學家長方面,提及「教科書」為子女最大開支的人數最多,但實際費用最多的是「補習費」,全年支出平均為$9,000以上,其後依次為「課外活動/興趣班」、「膳食費」、「教科書」、「交通費」、「開學物資」及「補充練習費」。

排名

項目

小學家長樣本

中學家長樣本

整體樣本

平均開支

印象排名*

平均開支

印象排名*

平均開支

印象排名*

1

課外活動 / 興趣班

$14,025

1

$6,724

5

$9,842

3

2

補習費

$8,552

3

$9,236

2

$8,952

2

3

膳食費

$3,280

5

$6,143

3

$4,936

4

4

交通費

$3,262

4

$2,780

4

$2,984

5

5

教科書

$2,594

2

$3,123

1

$2,902

1

6

開學物資

$1,747

7

$2,012

6

$1,901

7

7

補充練習費

$960

6

$991

7

$977

6

摘自港大民意調查《家長對子女學習及教育開支意見調查》

 

資料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摘自《論語.衞靈公》

資料三
      政府和教育界廿年前已開始談「愉快學習」,但愈談學生愈不愉快。我爸爸早於半世紀前已信奉「快樂學習」的宗旨。那個年代的小學生要面對升中試這個高風險和高甄別度的考核,我記得我姐姐當年考升中試也折騰得要命,我較幸運,因為爸爸選擇讓我入讀一所沒有升中試的「一條龍」小學,在那個年代算是罕見的,而且他對我的功課採取放任的態度。因此我能夠相對愉快地度過我的小學生涯,長大以後也不曾覺得自己在「起跑綫」上比別人落後了多少。

      我爸爸常常質疑,為何要讓年幼的學生記那麼多中英文生字?幼稚園生每天要默書,究竟有甚麼教育目的?我看原因只有一個:名校小學要收最棒的學生,因為他們只教「好」學生,而不是「教好」學生。其實我並不反對TSA或BCA,因為教育當局總有責任定時量度總體學生學習水平,但最好全港隨機抽樣,不要把成績追蹤到個別學校,免除學校和家長操練學生的誘因。也許我是在癡人說夢,但若我是教育局局長,我會禁止所有幼稚園進行默書、測驗、考試,把一個愉快童年還給我們的小朋友。

摘自2017年4月6日《頭條日報》P24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完善的教育配套對孩子成長有何影響?
‧ 多元興趣班對孩子成長有何影響?
‧ 自由自在的玩樂對孩子成長有何影響?

論點參考
趙思雅(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牀心理學家)
      家長應調節自己的期望,明白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能力和興趣都不一樣,是無法比較的。也應讓子女自行選擇興趣班或課外活動,但要衡量課程的數目,讓他們得到合理的休息時間。

方元(專欄作家)
       環境也是課堂,因此良好的環境是培養良好人才的一個條件。「孟母三遷」的故事即是講環境對於人才成長的重要性。劍橋大學之所以是世界一流的學府,除了因為它擁有一流的師資,還因為它為師生建造了一流的生活環境。看看全球大學排名榜,名列前茅的大學都擁有一流的、優美怡人的校園,這不是偶然的因素吧。其實,中國古人早已把這個大道理濃縮成了四個字:「地靈人傑」。

鄒潔儀(專欄作家)
      德國幼稚園沒有年級之分,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着重自理解難。德國孩子在六歲前,不用讀書寫字,更不會有困難的拼字功課,每天上課只是開開心心地玩,發掘周邊的新事物。興趣不一定需要在興趣班才能建立,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最好的推動力,強逼是沒法讓孩子找到自己喜愛的。德國幼兒教育重點培育孩子獨立自主,學好照顧自己,穿衣吃飯打掃全都自己來,甚至還會落手落腳做木工,香港家長聽到可能會大感驚訝,但很多時候其實不是孩子沒法自理,而是家長過分擔心,而抹殺了他們學習的機會。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為完善的教育配套是對孩子的成長最為重要。首先,好的教育配套對取得好成績有幫助,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可以令學生得到最好的栽培,有助培育孩子在知識和個性的良好發展。古有孟母三遷,足證環境和配套的重要。多元興趣班雖然可以令學生學習校外知識,但沒有好的配套,最後孩子都未必可以將興趣班學到的東西進一步融入到日常的學習中,結果也只是徒勞無功,無助小孩子成長。

乙同學
      我認為多元興趣班對孩子最為有用。所謂成長,不一定全然建基於學業上,品格和自理能力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而興趣班正好讓孩子從活動中學習,有助孩子陶冶性情,增廣見聞,成長為一個更成熟和獨立的人。雖說,自由自在的玩樂可以令學生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太多的玩樂只會令孩子玩物喪志,最後甚麼都不懂,變成一個不學無術的人。

丙同學
      我認為自由自在的玩樂對孩子成長才是真正重要。孩子的天性是喜歡玩樂,太早要他們投入學習和參加興趣班,只會令他們失去童真和對學習的興趣,而不少外國的教育也鼓勵家長給予孩子自由,讓他們玩樂和探索世界,帶來的成長效益反而更好。近年愈來愈多學生自殺,觀乎這些自殺學生的背景,當中不乏擁有完善的教育配套的孩子,完善的教育配套背後,往往象徵着家長的付出和期望,太重視於此,反而令學生感到壓力,最終只會得不償失。

 

 

 

 

 

文:Rya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