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認同飼養貓和狗等家庭寵物是人類虛偽的證明?
2017.05.02題目
有說,飼養貓和狗等家庭寵物,是人類虛偽的證明,你認同嗎?
資料一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摘自《孟子.梁惠王上》
譯文:
君子對於禽獸,看見牠活着,就不忍心看到牠死去。聽到牠臨死哀嚎的聲音,就不忍心吃牠的肉。所以君子總是遠離那宰殺畜生的廚房。
資料二
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摘自《動物農莊》
資料三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摘自《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
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古代聖王由於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策。用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施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策,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裏面運轉東西一樣容易了。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是因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裏面去了,必然會產生驚奇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去和這孩子的父母拉關係,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生這種驚懼同情心理的。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貓狗等家庭寵物與其他動物有何不同?
‧ 人類對待貓狗等家庭寵物與對待其他動物有何不同?
‧ 人類以不同的態度對待以上兩者,原因是甚麼?
論點參考
李信怡(專欄作家)
不吃貓狗而吃其他肉類是否偽善姑且不談,但社會不斷進步,貓狗已成為現代人的寵物,不少人更自認貓奴狗奴,足證貓狗得人喜愛。世界就是這麼不平等,總有一些動物比另一些動物更高級,這就解釋了為何吃豬牛羊不會被罵,吃貓狗卻會被罵。
林中洋(專欄作家)
我本來是反對養貓的,所以對這兩個小貓仔一開始沒有甚麼好氣色,如果牠們敢跳上沙發或是飯桌,我會兇神惡煞地把牠們趕下來,所以這兩個小東西看見我就躲,好像見到了瘟神。隨着時間的推移,特別當我看到牠們可憐巴巴地藏在角落裏偷偷看我時那可愛的模樣,也逐漸起了惻隱之心,開始慢慢對牠們溫和起來。
高慧然(專欄作家)
我問當地的馬主,馬兒老了怎麼辦,沒有能力工作了,會讓牠們頤養天年嗎?馬主說︰「老了就把牠們賣掉。殺了吃,不會浪費。」我嚇了一大跳,責問馬主︰「怎可以這樣?這些馬一生為你們賺錢。」「我們不會吃自己的馬。」馬主解釋,「是賣給別人,別人吃。」易子而食嘛。我不再說話,深深地難過。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同飼養貓和狗等家庭寵物,是人類虛偽的證明。首先,貓和狗等家庭寵物本質上與其他動物一樣,也是有生命,而人類選擇性地對貓和狗等動物特別好,乃是出於個人喜好。既然同是動物,又何故以雙重標準對待兩者?君子遠庖廚和易子而食一樣,都是在眼不見為淨的情況下傷害動物,卻同時選擇性寵愛貓狗,足以證明,「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的成立。要是人類是真的對所有動物也有惻隱之心,那好應該一視同仁;反過來說,飼養寵物也正好證明了人類是在以雙重的標準,偽善地展示他們的愛心。
乙同學
我不認同飼養貓和狗等家庭寵物,是人類虛偽的證明。首先,人是雜食動物,因為吃肉是必須的,故吃動物是一種生存的需求。然而,正因為人類有惻隱之心,我們才需要有選擇地揀選我們吃的動物,比如牛和豬等大型的動物,殺一隻可換取的食物分量等於殺好幾隻貓狗,換言之,這是以最大限度不傷害生命的考慮下,無可奈何的必要之惡。而正如《孟子.公孫丑上》中所言,我們保護動物不是因為要想在鄉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呼喚,正如沒有人養貓狗是因為希望別人覺得自己有良心,反而大都是出自對寵物的愛惜,由此看來,這絕無偽善的成分。再者,素食的推廣已經愈來愈流行,證明人類其實是願意可以在不殺動物的情況下,取得食物,足顯示出人類打從心底是希望保護所有動物的,而不是選擇性。選擇性地寵愛只是無計可施下的折衷,由此足證,人類並不是虛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