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埔兒童受傷率最高
2017.04.27香港大學公布全港十八區兒童受傷研究報告,發現大埔區的兒童受傷率最高,西貢及元朗區則分別在兒童跌傷及因虐待(1)而受傷方面稱冠。港大醫學院相信,兒童受傷或與該區道路設計、社區設施、家庭社會經濟能力及教育背景等有關,已交予各區議會跟進;學院強調每年有三成意外、約二萬宗個案可預防,倡政府設立監察(2)系統及資料庫,助進行分析,及改善個別受傷黑點的設施等。
字詞解釋
(1)虐待:虐,讀joek6,音「若」;「虐待」指以殘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2)監察:監督和察看。
文化知識
古代小孩玩意
小孩受傷的原因多樣,如上文提及的道路設計、社區設施等都有影響。但小孩天性好動,玩耍時擦傷在所難免,有時過度保護反而限制發展,甚至錯過童年應有的稚趣。
古時小孩沒有電子產品,但抓一把泥便能製成不同玩具,漢代王符在《潛夫論》便提及「泥車」。
唐代詩人路德延在〈小兒詩五十韻〉亦提及各種小孩玩意,如「嫩竹乘為馬」是騎竹馬、「尋蛛窮屋瓦」就是找蜘蛛,另外還有踢球、捕蟬等;玩耍時或會跌撞擦傷、弄髒雙手,詩句如實反映當中趣味橫生。
唐代另一詩人胡令能在〈小兒垂釣〉則記:「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說的是一個頭髮蓬亂的小孩學釣魚,躲在草叢邊垂釣,看見有人招手亦不敢回應,以免驚動魚兒,這種認真的童稚形象叫人會心微笑,亦是值得大人珍惜的純真。
當然,小孩有時未必知輕重,或會失控發生意外,大人在旁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同時,留下空間讓他們自由發展,相信是每個父母都想學習的課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