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垃圾徵費 推動減廢

2017.04.10
17137 17137

社論導思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Mindmap



社評試寫

試從另一角度,為是日新聞題材撰寫一篇五百字社論。

建議立論方向︰

‧探討垃圾徵費的利弊
‧探討政府採取「先徵費後加強回收」的做法是否合適
‧分析影響垃圾徵費措施成敗的因素

社論

做好回收 降垃圾徵費負擔


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立法程序,將於下一季展開,如果順利,全港工商企業和家居住戶,兩年後就要按照自己製造垃圾的重量交費。政府希望藉這一寓禁於徵的措施在源頭減廢,減少四成垃圾量,除了靠民間守法合作,還須擴大回收業的處理能力和物種,尤其是加快普及廚餘回收系統,免得市民無奈把一些可供回收的廢物也放入徵費垃圾袋內。

第1段︰社論要點
垃圾收費即將立法,希望可減少四成垃圾量,除了靠民間守法之外,還須做好回收,擴大回收業和加快廚餘回收系統。

本港三個垃圾堆填區就快滿溢,已經是老生常談,雖然當局會興建污染低又能夠環保發電的新型焚化爐,但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減少垃圾。本港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跌至二○一一年的低位後,家居廢物不再減少,而工商業廢物則節節上升至接近歷史高位,需要新的減廢推動力。

政府目標是二○二二年的廢物棄置量比一一年的低位還要少四成,垃圾徵費達到這目標的重要舉措,以台北和首爾的經驗,在收費初期可減少垃圾量三成。

第2-3段︰新聞背景
指出現時固體廢物的棄置量沒有再減少,須要新的減廢推動力;政府以減少四成垃圾為目標,而垃圾徵費是達此目標的重要措施。

中小型食肆壓力大

垃圾徵費水平如果定得太低,促成減廢的力度不大,但是定得太高,不但招惹民怨,還會激發眾多逃避規管的行為,例如把家居垃圾帶去工作地點棄掉,或者暗中塞進街邊垃圾桶;故此,當局必須訂立一個令大眾服氣和願意遵守的水平,輔以適當的執法,才能夠減少計畫的副作用。

第4段︰新聞分析(一)
分析訂立垃圾徵費水平的不同考慮,指出政府必須訂立一個大眾願意遵守的水平。

按照當局的計畫,一個三人家庭初期每月收費約三十至四十四元,如果成功「揼少啲慳多啲」,可能不需要此數,應屬負擔能力之內。對於基層家庭,政府將會透過增加綜援金額減輕他們的額外負擔。

至於工商企業的負擔就會較重,原因是垃圾量大,尤以中小型食肆為然,每天廚餘數量可觀,如果當局不作妥善安排,垃圾徵費就會面對相當大的抗拒。

第5-6段︰新聞分析(二)
指出垃圾徵費分別對普通家庭、基層家庭和工商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其中中小型食肆的負擔會較重。

加快廚餘回收減廢

位於大嶼山小蠔灣的全港第一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首期設施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運作,會優先為工商界提供服務,但是全港工商界每日廚餘量約一千二百公噸,而小蠔灣首期只能處理二百公噸,就算連同二○二一年投入運作的第二期設施,合共只能處理約五百公噸,遠遠不敷需求。

況且,工商界產生的廚餘,只佔全港廚餘三分一,連同家居廚餘,港人每天廚餘量高達三千六百多公噸,佔固體廢物總量差不多四成。如果當局有完善的廚餘回收和處理系統,就可以減少四成的固體廢物量,無論工商企業和家庭住戶都可以節省相當多垃圾費。

第7-8段︰新聞分析(三)
指出全港第一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將會優先為工商界提供服務,但處理的廚餘量遠遠不敷需求,且未計入家居廚餘,建議當局如果有完善的廚餘回收和處理系統,將可令企業及家庭節省很多垃圾費。

現時有個別大型機構和食肆有自己的廚餘收集和處理系統,響應環保兼提升企業形象,當局推行垃圾徵費的同時,還應該針對「熱門」的垃圾種類,加快推動回收,讓社會得以付出最低的成本來達成減廢目標。

摘自2017年3月21日《星島日報》

第9段︰總結
當局推行垃圾徵費時,應加快推動回收,讓社會能以最低成本達成減廢目標。

載自2017年4月10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黃鳳韻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