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國搶報 傳承文化 太極拳掀申遺之爭
2017.04.10太極拳是一種集武術、養生與哲理的傳統文化,相傳由中國明代張三丰所創;時至今日,太極拳的傳習者遍及世界各地,甚至成為各國爭搶的「申遺」項目。最近南韓便有意將太極拳申請成為南韓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前,網上亦傳出日本和印度均在着手太極拳的申遺工作,傳聞引起中國民間着急,擔心太極拳的申遺可能被其他國家捷足先登。何以各國都在搶報太極掌為該國的文化遺產?此舉意義何在?
時事解碼
現代中國+全球化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在甚麼程度上,傳統習俗對中國人的現代社會具有意義?
‧為甚麼部分傳統習俗能夠在中國人的現代社會中延續和發展下去?為甚麼部分不能?
‧在甚麼程度上,改革開放影響了國家的綜合國力?
‧全球化在經濟及文化方面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資料一:
雖然太極拳的支持者和愛好者堅稱太極體現了中國文化獨一無二的方面,但他們擔心,如果中國不能讓太極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名錄,其他國家可能會推動她們自己的版本申遺。儘管太極拳或許起源於防身的需要,但近年來,它廣受歡迎,被當成了一種有益健康的鍛煉,既能促進身體健康,又能減輕壓力。在全中國甚至國外,都能看到練習太極拳的人聚集在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整齊劃一地慢慢做完規定的動作。但正是受歡迎這一點,增加了太極拳支持者的擔憂。在早前閉幕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上,來自河南的代表張立勇強調了此事的緊迫性。
摘自2017年3月21日《紐約時報》中文網
資料二:
太極拳的背後,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但是,周邊的壓力也讓太極拳申遺困難重重。目前,太極拳有遭到別國惡意搶報的可能。周邊國家如韓國、日本、印度等都已着手太極拳申遺工作,我國如不加快申遺步伐,恐使這一「金字招牌」落入別國之手。「張三丰是遼東濟州島人,現在濟州島屬於韓國。」溫縣政協副主席、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遺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韓國對太極拳覬覦已久,他們用高薪邀請溫縣的一些拳師去開館收徒,普及傳播太極拳,並借助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影響,通過媒體散布太極拳的創始人是張三丰的假說。
摘自2017年4月2日《河南日報》
資料三:
雖然太極拳的支持者和愛好者堅持,太極拳展現出中國文化的獨特,但太極拳申遺小組擔心,若中國無法盡速將太極拳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其他國家可能會搶報自己的「太極拳」。2008年時,南韓就曾利用「江陵端午祭」的名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時雖然許多中國人提出反對,但最後南韓仍申遺成功。
摘自2017年3月24日《旺報》
觀點與角度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南省委主委龔立群: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原申遺規定中每個國家每年允許申報兩項調整為一項,而我國每年申報專案均在十項以上,競爭異常激烈。再加上中華太極拳各門派發源地申遺工作機構缺乏有效溝通和整合,客觀上增大了申遺的難度。
河南省人大代表張立勇:通過太極拳申遺,能夠讓更多人認識、了解、習練太極拳,在健身養生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從而擴大中華優秀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在國際上的傳播,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鄭孝燮:在形形色色的「申遺」動機中,只有一部分是抱着保護的態度,多數只是看到了申遺成功之後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走上了歧途。
《中國日報網》:中國往往是在韓國申遺以後,才忙不迭地開始重視歷史和文化遺產,才手忙腳亂地開始倡議申遺等等事情。有了韓國端午祭,才開始重視中國端午節;有了韓國暖炕,才開始重視火炕;韓國要申遺「書藝」,中國書法協會於是趕緊把我們的書法申遺。
河南省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翻譯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必須能夠理解太極拳的精髓,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能看懂,把我們要表達的意思,用英語準確地表現出來,這是我們的目標。
《廣州日報》資深編輯趙海建:朝鮮半島一直活在大國的影子裏,但作為單一民族國家,韓國的自我意識比較強。韓國人試圖增強本國文化的主體性。
思考題
1.為何中國民間希望盡速將太極拳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4分)
2.如果中國把太極拳成功申遺,有何意義?(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因為太極拳是中國的文化,韓國卻要以該國名義申遺,此舉可能會「搶走」中國太極拳文化的正統地位。
2.申遺的意義︰
‧可以增加人民對政府及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能夠凝聚民心;
‧有了聯合國的「認證」,可以增加世界對太極拳和傳統中國文化的認識,借機把中國文化擴展至世界各地;
‧有助傳統文化的文化傳承。
參考資料
網頁
‧太極拳申遺何時成功?中國人很着急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70321/chinatai-chi-unesco/zh-hant/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http://www.ihchina.cn/
載自2017年4月10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