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Ned Haig的故事對解決難題有何啟示?

2017.04.07
17127 17127

題目
以下故事對解決難題有甚麼啟示?試談談你的看法。

     十九世紀末,熱愛欖球的蘇格蘭人Ned Haig發現小鎮欖球會經費不足,於是為球會辦籌款比賽。然而小鎮人口太少,如果進行傳統十五人欖球比賽,很快就完結。這時他忽發奇想,何不改以七人比賽,賽事亦由原來八十分鐘改為十五分鐘。改變讓參賽隊伍增加,賽事數目增加,比賽節奏更明快。七人欖球賽從此誕生。
1. 堅持到底
2. 知所變通

資料一
      數據顯示有98%的人因為不懂得「變通」,只是一味的墨守成規或堅持己見,終於在最一刻讓所有的努力化為泡沫!而卻有2%的人思路靈活,把握時機善用「變通」,把自己推向事業的高峰!「變通」是一種勘破賽局的智慧,也是一種打破僵局的勇氣,懂得「變通」的人不僅能為陷入堅持迷思的雙方開闢出一條柳暗花明的蹊徑,也能因為「變通」的作為贏得他人的敬佩與嘉許。
摘自《變通的力量》簡介

資料二
      剛到體校,他(劉翔)練的是跳高。在一次少體校舉辦骨齡測試時發現,劉翔的腿部骨骼已基本成形,發育空間不大。這意味着劉翔將來的身材不太適合練習跳高──他長不到一個世界級跳高選手理想的高度。正在迷茫中的劉翔遇到了孫海平,孫海平一眼就看出了這個小伙子的優點──速度快、節奏好,孫海平立刻肯定,這是個練跨欄的好手。
摘自《奧運金牌的故事》

資料三
      變通是一種思考方式,也是一種做事手段。有了困難就要想辦法解決,老辦法解決不了的矛盾,就用新辦法。就像愛迪生發明燈泡,燈芯的材料要一次一次地試,鐵絲不行就用鋁絲試,鋁絲不行就用鋼絲試,總有一天會把最合適的鎢絲試出來,這就是變通。如果愛迪生死腦筋,盯着鐵絲不肯放手,就算再勤奮,燈泡也亮不起來,這就是不知變通。
摘自《參透人生便是禪》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故事哪個部分能看見「堅持到底」?哪個部分能看見「知所變通」?
‧ 解決難題需要哪些條件?
‧ 堅持有甚麼好處?變通有甚麼好處?

論點參考

荀子(思想家)
     故蹞步而不休,跛鱉千里,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語譯: 所以只要不停邁步,就算瘸腿的鱉也能行走千里;只要不停堆土,就算高山也能堆積而成。

阿信(台灣樂隊「五月天」主音)〈倔強〉歌詞
      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堅持對我來說/就是以剛克剛/我如果對自己妥協/如果對自己說謊/即使別人原諒/我也不能原諒/最美的願望/一定最瘋狂/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我和我最後的倔強/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林耀聲(演員)
      拍了《烈日當空》後沒太多人認識,沒太多演出機會,接着三四年,我做了三四十份散工去維持生計。有人找我便去拍片,拍完便找散工,然後有人找我拍片便又辭去散工,我在這循環裏一直是行屍走肉的狀態。我曾經想過放棄,不停問自己:「我是否做得到?我也二十歲了,這樣下去也不行,是否要正正常常找工作呢?」追夢過程有很多難關、難題,但解決辦法總比難題多,只要堅持下去,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千萬不要放棄。

觀點舉隅
甲同學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堅持到底」的重要。Ned Haig在碰到難題時沒有氣餒,堅持繼續辦球賽,結果如願成功。如果他是個容易放棄的人,事情將會不了了之,比賽將會無法辦得成,以後亦不會有七人欖球賽。「堅持到底」是解決難題的首要條件,要是你沒有堅定的決心,動不動就放棄,甲做不到轉做乙,乙做不到又轉做丙,最後必定沒有一件事做得到,一事無成。太容易放棄,為自己準備後路,也會令人無法全力以赴,克服問題。因為你無可避免會想,大不了就放棄嘛。即使你本來有可能克服困難,也會因為「大不了就放棄」的心態而錯失機會。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堅持下去,不斷嘗試,就算失敗,也能累積經驗。這些經驗終究能幫我們通過難關,達到目標。只有像Ned Haig那樣,堅毅不屈,才能突破難關。

乙同學
     這個故事說明了解決問題須要「知所變通」,如果Ned Haig死腦筋不懂變通,不更改規則減少出賽人數,就不能辦成比賽,並發明七人欖球賽。事情難以辦到有時不是堅持所能克服,當中牽涉環境因素、個人因素。環境因素固然未必可以對抗,就是個人因素有時也可能無法改變,例如如果你太矮,就不能打好籃球,算你再不斷運動,礙於基因限制,也不增高太多。這時你只有變通,改練別的運動。跨欄好手劉翔就有類似的經歷,變通後更能發揮潛能,取得佳績。「知所變通」是有智慧的策略,因應自己的條件、周圍的環境,做最合適的抉擇。了解自己、了解環境、深入思考,全是重要的元素,有助我們挑戰難題。

 

文:萑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