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政策與生活素質的關係
2017.04.06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新聞一則 2017年3月11日
美國新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委任了新的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近日,他在 CNBC 的一個訪談中表示現時還不能定論二氧化碳會導致全球暖化,還需要更多分析。這個言論實在令人驚訝。他指出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氣候協議是個不好的協議。這個理解和見解打破了多年來的常識,美國的科學家們已經群起抗議,認為這樣的言論是不負責任。普魯伊特之前任職奧克拉荷馬州檢察總長時,自稱為「反對環保署推行激進議題的領導者」,經常起訴環保局,現在他成為局長,也不改其態度。現在美國政府的態度,被視為替耗費能源的企業和石油公司護航,去除保護環境、限制排放和能源消耗等規例後,這些企業便可以減輕成本,增強競爭力。 |
資料B:新聞一則 2017年3月15日
中國經濟向綠色發展轉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2016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經上升到19.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5%和6.6%。 |
答題
初中題
(a)就資料A,指出及解釋美國新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的言論可能引起的兩個危機。 (6分)
高中題
(b)「在全球化下,中美兩個大國的能源政策會影響全球人民的生活素質。」解釋資料如何支持這項聲稱。 (8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現代中國 全球化 能源科技與環境 |
關鍵概念 |
全球化 競爭力 能源科技 潔淨能源 生活素質 國際協作 環境污染 溫室氣體 氣候變化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
相關議題/新聞 |
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48歲的奧克拉荷馬州檢察長普魯伊特出任環保局局長。他是特朗普內閣其中1名爭議性人選,過去曾14次告執掌的環保局,指局方規則太多及不公平。最近一次是代表奧克拉荷馬州,控告前總統奧巴馬推行的減少電廠排放計畫,認為聯邦政府非法擴充權力,干涉州政府。一些報道更指普魯伊特不完全認同氣候變化及溫室效應理論,曾批評奧巴馬任內的環保局,將全球暖化問題「政治化」,並安排局方發表「垃圾科學」。 |
題型分析 |
a. 初中題:屬資料探究題,要求同學利用資料指出及解釋美國新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的言論引起的兩個危機。同學須先閱讀資料,再作出推論,加入個人認識的事實,從多角度探究危機。 b. 高中題:屬觀點論證題,要求同學參考資料及就個人所知,論證在全球化下,中美兩個大國的能源政策會影響全球人民的生活素質。同學先須分析資料,找出中美兩個大國的能源政策與全球人民的生活素質之關係。 |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美國新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的言論可能引起的兩個危機
美國新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言論重點 |
運用資料 |
可能引起的危機 |
解釋推論 |
可運用概念 |
1. 二氧化碳或不會導致全球暖化 |
資料A 現在美國政府的態度,被視為替耗費能源的企業和石油公司護航,去除保護環境、限制排放和能源消耗等規例後,這些企業便可以減輕成本,增強競爭力。 |
1. 不認同科學家的觀點,推翻科學家長期研究的成果,否認科學論證 2. 或會改變政府政策,令國家可以改變排放二氧化碳的措施,令工業商業可加大排放,影響美國氣候變化,甚至全球氣候變化 |
美國新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的言論否定科學,似乎背後目的為推動經濟發展 |
全球化 |
2. 巴黎氣候協議是個不好的協議 |
資料A |
或會不遵守或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影響全球應付氣候變化的對策 |
美國新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的言論似乎為美國不遵守或退出巴黎氣候協議鋪路,從美國角度出發 |
四、作答提示
1. 在回答(a)分題時,同學宜要扣題,先找出美國新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的言論重心,之後的答案便會扣緊題旨,不會偏離重心。
2. (a)分題的考問要求限制是「就資料A」。同學若運用全部資料,即資料A、B及C,便會偏離考評要求。另外,「就資料」和「參考資料」是不同,回答時要緊扣資料,否則或會出現離題。
3. 題目用了「可能」。同學要就資料A,運用平日所學的知識、概念等,推論出有甚麼可能的危機或會出現。
4. 為切合題目要求,同學要留意重心在於危機一詞,即代表潛伏的禍害或危險,因此要從不同向度進行分析,如美國本土、全國等,亦可從不同持分者如科學家、環保分子等角度分析。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b)
分析角度 |
參考資料 |
解釋推論 |
可 運用概念 |
環境角度 |
資料A 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巴黎氣候協議是個不好的協議。 資料B 中國經濟向綠色發展轉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2016年,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已經上升到19.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5%和6.6%。 資料C |
在全球化下,中美兩個大國的能源政策會影響全球人民的生活素質。若美國不重視巴黎協議,不遵守減排規定的話便會影響全球環境,全球人民生活素質便受到損害。 若中國大力發展潔淨能源便有助改善全球環境,全球人民的生活素質也有裨益。 |
能源
|
經濟角度 |
資料A 資料B |
在全球化下,不少人民也會購買來自其他地方的產物,如中國或美國產物。如中美兩個大國的能源政策因重視環保的取向而影響能源價格的上升或下降,會影響到產品成本。全球人民的生活成本也有所改變,生活素質也受到影響。
|
|
就業角度 |
資料A 資料B |
在全球化下,不少人民也會受聘於一些跨國企業。不少跨國企業也來自美國或中國。因此,中美兩國的能源政策或影響這些跨國企業的競爭力,從而增加或減少不同職位或相關薪酬亦有所改變。全球人民也會受到影響,生活素質也有所升跌。 |
四、作答提示
1. 在回答(b)分題時,同學宜要扣題,先定義甚麼是全球化,甚麼是能源政策,甚麼是生活素質,之後的答案便會扣緊題旨,不會偏離重心。
2. 回答(b)分題時,同學要注意考問關鍵詞有「如何支持」的詞語,因此本題考問重心並非評估同學對觀點是否認同,或有多大程度認同。大家是需要分析資料如何支持,以不同方向去闡釋解說。
3. 題目沒有特別指明用哪份資料。因此,同學可使用全部資料,回答時除使用題目的資料外,亦可以就平日所學的知識、概念等應用於答題內。
4. 為切合題目要求,同學要留意重心在於全球的生活素質,因此分析不要只對中、美兩國人民的生活素質作探究。分析時要緊扣全球化概念,否則有機會離題。
文:陳志華老師 (中學通識科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