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彈性就業 斜槓青年
2017.03.23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綜合新聞報道
近年以「炒散」維持生計的年輕人有一個新的名稱,「SLASH」(斜槓青年),更有不少後生仔嚮往做「SLASH」,某機構最新的調查發現,逾半受訪青年過去一年曾彈性就業,推算全港或有逾13萬名彈性就業青年。 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在2007年創了一個新名詞「SLASH」(斜槓青年),指愈來愈多年輕人不再打死一份工,而且同時擁有多重職業和身分,他們介紹自己時,會用「/」(slash)來區分自己的不同職業。 |
資料B:兩個彈性就業青年的訪問
個案一 個案二 |
資料來源:青年創研庫《新世代的彈性就業模式》
答題
初中題
(a) 參考資料B,試提出及解釋青年選擇「彈性就業」的兩個原因。(6分)
高中題
(b) 「彈性就業是理想的就業模式」,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8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今日香港 全球化 |
關鍵概念 |
生活素質 彈性就業 自願選擇 非自願選擇 生活 工作 平衡 興趣發展 時間管理 工作量 穩定收入 工作性質 專業技能 價值觀 自由 自我實現 社會文化 多元性 社會觀念 法例保障 生涯規劃 法規制度 法規服務 僱傭關係 風險 機遇 理想 現實 |
相關議題/新聞 |
近年以「炒散」維持生計的年輕人有一個新的名稱,「SLASH」(斜槓青年),更有不少後生仔嚮往做「SLASH」,某機構最新的調查發現,逾半受訪青年過去一年曾彈性就業,推算全港或有逾13萬名彈性就業青年。 |
題型分析 |
初中題:屬於原因分析題,要求同學參考資料,引用有效資料解說青年選擇彈性就業的兩個原因。 高中題:屬於立場闡述題,要求同學參考資料及運用已有知識和概念,清晰闡述彈性就業是否理想的就業模式。 |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參考資料B,試提出及解釋青年選擇「彈性就業」的兩個原因。 (6分)
原因 |
解說 |
個案一 (自願性選擇)
|
青年選擇彈性就業是希望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
個案二 (非自願性選擇) |
基於行業性質,部分行業缺乏全職受僱職位,企業不會連續需要某些服務,只在需要服務時,才會向服務提供者購買服務,例如音樂製作及設計等。 以個案二為例,一名音樂工作者希望找到全職音樂工作(不是音樂老師),但無奈行業缺乏相關工種及職位。 |
四、作答提示
(1) 分題(a)是原因分析題,要求同學參考資料,引用有效資料解說青年選擇「彈性就業」的兩個原因。
(2) 相對而言,可細分「自願性選擇」和「非自願性選擇」。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b) 「彈性就業是理想的就業模式」,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8分)
彈性就業是理想的就業模式 |
|
理想 |
不理想 |
‧ 彈性就業能提供更多元化的機會,有利青年累積經驗 |
‧ 傳統僱主仍對彈性就業者信心不足,相關青年的工作資歷難獲認可 |
四、作答提示
(1) 分題(b)是屬於立場闡述題,要求同學參考資料及運用已有知識和概念,清晰闡述彈性就業是否理想的就業模式,當中有何「利」和「弊」。
(2) 宜先界定何謂「理想」?有何準則?
(3)討論宜與「全職就業」作深入比較。
文:鄭偉基
教育碩士(主修:通識教育)(Credit)、任教高級補充程度及高中通識多年、著作《高中通識教育 議題概念詳解及應用》、香港通識教育會會員
email: ericheng@graduate.hk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