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機有出息」 手遊程式設計師 玩出一片天
2017.03.29手機遊戲日漸普遍,旅發局亦計畫暑假期間在中環海濱舉行電競賽事,可見與電子遊戲相關的行業發展潛力大,外國甚至視之為體育競賽及盛事來舉辦。將遊戲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到玩家手上,全靠程式編寫。這份工作既洗去「打機無出息」的污名之餘,亦「打」出一片天。
生涯規劃
陳炳鴻(Peter)中五畢業後修讀IVE電腦遊戲開發高級文憑,後升讀英國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的電腦及遊戲開發學士學位課程;回港加入手機遊戲公司MadHead擔任程式設計師,負責程式編寫及遊戲設計,兩年來參與的手遊包括「神魔之塔」、「時空之門」及「夢界物語」。
設計到上架 需時約一年
任職遊戲公司,當然喜歡打機,Peter亦不例外。他說和大多數的九十後一樣,自小喜歡打機、看卡通片,不止手機遊戲,從Gameboy開始,PS4、XBOX、Online Game,令到房內的插蘇亦不夠用。自覺電腦和數學的成績比較理想,Peter初中時已有心志在遊戲產業發展,就算現在下班後,吃過飯洗完澡,亦會「奮戰」到睡前一刻。
Peter指出,程式設計師負責將遊戲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概念,變成實在的操作。一個新遊戲,由設計到上架,過程中要經過訂立雛形、構思玩法、設計遊戲系統、甚麼情況下添加遊戲內容和新功能、程式試行是否順暢,如玩家坐車入隧道有沒有斷綫、過關會否搞亂次序等,然後再作調整。他說:「整個過程不停往還,需時九個月至一年,所以由前期到最後出APP都要兼顧。好似我加入公司的時候,神魔之塔發展已穩定,便要負責遊戲出街後的測試。」
●Peter會從用家角度思考,遊戲怎樣才會更好玩。
●辦公室範圍頗大,有時須以車代步;遊戲公司的文化好像外國IT業的公司般,較為年輕有活力。
●Peter須與其他部門的同事緊密合作,構思新遊戲。
以用家角度 想遊戲玩法
除了程式編寫,Peter補充,任職的公司講求團隊精神,不同部門之間合作緊密,經常開會構思遊戲開發和市場研究,不是純技術提供。他說作為「資深打機員」,會從用家角度思考,遊戲怎樣才會更好玩,吸引更多人,當中如何平衡市場盈利和玩樂性。
用手機玩遊戲漸變成主流,Peter指,每有新手機推出,他都會留意有何新功能,「手機功能愈來愈先進,遊戲的畫面要求愈來愈高,如煙霧、火的特效,亦要設計得愈精細,又會想想如何利用新功能配合遊戲玩法。另一個職業病就是,每當坊間有新遊戲推出,都會猜想背後的程式是怎樣寫。」
興趣變工作 返工「不斷玩」
能夠把興趣變成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Peter笑言,返工最大樂趣是可以「不斷玩」。他說入行後,不少朋友問他遊戲的攻略貼士、有甚麼新角色登場、怎樣盡早準備,因此多了溝通話題;坐車時亦會留意有無乘客玩自己的Game,「發現原來阿伯和小學生也會玩,感覺很特別。」「時空之門」和「神魔之塔」已分別推出紐西蘭和意大利版,知道自己有份參與的手遊,世界各地亦有玩家,難怪Peter覺得很有滿足感。
以往「打機」一直被視為不務正業,然而現在不會再被看輕,「手遊算是有前景的行業,而且近年多了小型的遊戲公司,入行比以前容易得多。我希望五年後會有一隻自己設計和編寫的Game。」Peter說。
●Peter主要負責程式編寫,需要長時間對着電腦工作。
手遊程式設計師入行小檔案
起薪點:根據職業訓練局的資料,約$13,000-$15,000
性格:邏輯性、專注、細心,具團隊精神
課程:多所院校都有開設相關課程,如IVE的遊戲軟件開發高級文憑出路: 多媒體及互聯網電腦遊戲軟件開發員、電腦遊戲設計人員、智能電話商貿軟件開發員、互聯網技術支援人員等。
載自2017年3月29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