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結婚,先準備天價禮金! 揭示城鄉差距
2017.03.29「無論是順境或逆境、健康或疾病、快樂或憂愁,我將永遠愛着您、珍惜您,直到永永遠遠⋯⋯」多麼經典的婚約誓詞,見證愛侶憑着彼此相愛,便能克服各種難關。可是,近年內地出現的「天價彩禮」現象,卻成為人們走上婚姻路的金錢門檻,對農村男性來說,這個門檻尤其難以跨越。
最近內地推出了更新版彩禮地圖,多個地方彩禮在四年間節節上升,特別是落後地區和農村,彩禮更是驚人數字;相反一些一綫城市卻出現「零彩禮」現象,甚至有新人選擇「裸婚」。「天價彩禮」既有生育觀念、價值取向、攀比心理等主觀原因,也有男女性別失衡、生活成本上升、生活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客觀原因,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現代中國
主題:中國的改革開放+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人民如何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傳統家庭觀念和功能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甚麼衝擊?
‧在甚麼程度上傳統家庭觀念和功能可以能在中國人的現代生活中延續?為甚麼?
‧為甚麼部分傳統習俗能夠在中國人的現代社會中延續和發展下去?為甚麼部分不能?
‧在甚麼程度上,傳統習俗對中國人的現代社會具有意義?
甚麼是彩禮?
結婚彩禮,又稱為聘禮,是中國幾千年來的一種婚嫁風俗。《儀禮》中詳細規定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當中的「納徵」就是彩禮,習俗延續至今。男方娶妻時,要給女方家彩禮,多用於買家具、家電、衣服、女方的酒席費用等;此外,亦能讓男方向女方父母表達謝意、融通感情。
過去彩禮的多寡是按經濟能力而自行決定,豐儉由人;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幾呎花布,到改革開放後的「三轉一響」(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和收音機)。可是,如今彩禮在一些地區卻變得形式化及物質化,着眼於價值,並愈演愈烈,出現各式各樣誇張的要求,如「萬紫千紅一片綠」(一萬張5元、一千張100元和若干50元,共超過15萬元)、「一動一不動」(一台車和一棟房子)等。對彩禮的要求,隨着時代的發展而水漲船高。
內地結婚彩禮現況
四年前,一張「全國彩禮地圖」在微博上走紅,以地圖形式標示了內地不同地方的結婚彩禮金額。經過四年時間,彩禮地圖(見下圖)有了很大變化,並出現了三大現象:
1.一綫城市 彩禮數額增加
對比四年前的數字,北京市的彩禮由1萬元禮金加禮品上漲至20萬元加一套房;上海市的彩禮保持不變,維持在10萬元加一套房;廣州市的則由1萬元禮金加「三金」(金鐲、金戒、金頸鏈),總價值共5萬元。除了現金和金飾外,房子、汽車也成了結婚彩禮的必備條件。
2.地方愈貧困 彩禮愈昂貴
根據2013年的「彩禮地圖」,河北省的平均彩禮為1萬元禮金加「三金」,花費大約為3萬元,四年後增長2至5倍。河南、山東、貴州、陝西、甘肅等地亦出現同樣情況。彩禮上漲的區域裏,西部地區漲幅高於東部和南部,而貧困山區漲幅亦高於城郊村,出現「愈是貧困地區,愈是高價彩禮」的現象。
3.長江流域 出現「零禮金」
彩禮在內地的變化並不是完全單向暴升,部分南方地區和長江流域一帶,出現不升反降現象;如重慶、武漢等地更出現「零禮金」,有的女家把彩禮「回贈」在嫁妝中。而因應民族特性,彩禮亦不同,如西藏只需送犛牛(約1萬元一頭)、羊。
「天價彩禮」 農民難負擔
「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的現象,在不少地區的農村仍然普遍存在。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天價彩禮」出現?
‧農村男多女少 女生稀缺
過去中國社會重男輕女,加上多年來的「一孩政策」,導致男女出生比例不平衡。2015年中國的男女人口相差3,366萬人,而男女失衡問題在農村更見嚴重;農村年輕女孩外出打工後留在城裏不返鄉,加劇了農村女孩的稀缺,在婚姻市場中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農村男孩為了增加結婚機會,只好付出更多的經濟代價,以高彩禮的方式來尋覓佳人,促成了「天價彩禮」在農村冒起,並且逐年增長。
‧農村女方家庭 盼藉彩禮改善生活
農村女性希望藉婚姻從貧困落後的農村,流向較富裕的地區生活;即使無法嫁進城市,她們亦希望嫁給當地經濟條件較好的男性,故此對男方的家庭經濟情況尤其重視,彩禮多寡成為女方婚姻考慮的決定因素。在一些偏遠的貧困鄉村,由於沒有完善的養老機制和社保體系,農民年老後缺乏經濟和社會保障,嫁女兒就像是「賣女兒」,彩禮變相成為日後生活的保障,造就了「天價彩禮」的出現。
‧農村社會 功利和攀比主義興盛
彩禮飆升,與農村中存在強烈的攀比心理有直接關係。村民之間透過比較彩禮來獲得身分認同和尊嚴,加上功利主義,如講究面子、排場,彩禮成為農民向公眾顯示家庭財富的象徵,讓自己贏得聲譽;相反,如新娘出嫁時得到的彩禮太少,會被看作是新娘家的恥辱。而且,很多人因為付了「天價彩禮」娶媳,只好通過嫁女時收受同樣的「天價彩禮」來補虧空,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零禮金」的啟示:男女平等
相比起農村社會的「天價彩禮」,內地部分地區卻出現了「零禮金」現象,這與思想觀念轉變、社會人口結構及經濟環境有莫大關係。
‧新興觀念普及
彩禮習俗去繁就簡的變化,體現了人們愈來愈開放的婚嫁觀念。父母一輩教育程度高、思想較開放,促使男女平等觀念和自由戀愛觀念普及──只要年輕一代過得幸福,彩禮只是象徵形式而已。
‧女性人口湧入城市
「零禮金」在不少城市當中出現,原因之一是大量外來女性從農村爭相湧入,造成這些城市的「剩女」現象,甚至出現「女追男」情況,故不追求彩禮多與少。
‧經濟及工作壓力大
隨着男女平等,女性工作機會提升,普遍收入增加,毋須依靠男性生活,有些經濟能力較好的女方父母甚至會出錢和男方合力買房。而且內地城市的樓價高企,通貨膨脹嚴重,人們寧可將金錢花費在置業及生活上,多於天價彩禮。社會上,亦有不少年輕人主張「裸婚」,不辦婚禮事宜、不購買房子,只簽訂結婚證明書便可。
巨額彩禮 影響深遠
當彩禮逐漸成為一種斂財手段,實質上與買賣婚姻無別,結果令「有情人難成眷屬」。男方家庭因娶媳婦而付上「天價彩禮」,其後還有婚宴、婚慶、置業等開支,花盡一生的積蓄,給男方家庭承受着龐大的經濟壓力,因此舉家債台高築,最終因婚致貧的例子屢見不鮮。現實中亦有一些新婚家庭和親家因彩禮糾紛而釀成悲劇,反目成仇,可說是「天價彩禮」的負面例子。
總結
所謂「合二姓之好」,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卻是兩個家族的事,從正面角度來看,適當彩禮能夠表達對女方家長的敬意,未必是一件壞事。但當彩禮的原意被扭曲為斂財手段,只會損害社會風氣。要改善問題,政府須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這才是治本之策。
相關概念:裸婚(Naked-marriage)
「裸婚」是來自2008年的內地網絡用語,意思是指結婚時不辦婚禮、不擺酒席、不拍結婚照、不度蜜月,甚至不購買房子,只簽訂結婚證明書。
而令現代人選擇裸婚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經濟,由於社會通脹急劇,適婚人士面對更大的經濟壓力,加上樓價高企,若要等到有房子才結婚,那可能是遙遙無期;另外則是生活環境轉變,現今生活節奏急速,籌備婚禮需要花上不少時間處理婚禮儀式、禮服、攝影、酒席、設計請柬等瑣碎繁複事宜。不少人為免麻煩,寧願選擇簡單的方式結婚。加上現代人強調個人主義,主張婚姻自由和獨立,傳統「合二姓之好」的婚姻觀已轉變為「二人世界」。
「裸婚」現象同樣見於香港。有調查發現65%香港青少年選擇「裸婚」或「半裸婚」(即免去擺酒和蜜月開支,婚後租樓或與家人同住)。
相關辭彙
‧生活素質 Quality of life
‧個人自由 Individual freedom
‧女性主義 Feminism
‧性別比例 Sex ratio
‧性別平等 Gender equity
‧性別角色 Gender role
‧家庭關係 Family relationship
‧社會地位 Social status
Mind Map:內地彩禮現象與原因
相關新聞事件簿
最高價彩禮的地區
中國各地婚嫁習俗各有特色,但莆田的高聘金與晉江的高嫁妝,稱得上獨樹一幟,兩地的婚嫁喜事近年屢屢出現令人咋舌的高額數字,網絡上出現「莆田聘金、全國第一」之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中國某些地區,男方為女方備上彩禮,已是結婚必不可少的環節。娶一個媳婦要給多少聘金?福建莆田最近一對新人的訂婚儀式上,男方給出的聘金高達288萬元。
摘自2017年3月13日《聯合早報》
高價彩禮 摧毀家庭
望着兒子房間門上那個殘存的大紅「囍」字,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付道鎮67歲的陳老漢忍不住老淚縱橫。今年春節前,他和老伴以一套在縣城里購置的婚房和11萬元禮金,給27歲的小兒子娶了親。為此,老兩口不僅用盡了畢生積蓄,還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沒想到,就在新婚之夜,小兩口為了這11萬元禮金發生激烈爭執,小兒子盛怒之下將新娘砸死,給兩個家庭及社會都留下了巨大傷痛。
摘自2017年2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天價彩禮問題多
值得注意的是,農村高價彩禮以及婚喪大操大辦,還會引發嚴重社會問題。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認為:「大量存在的農村離婚糾紛、民間借貸糾紛,問題源頭多為高價彩禮、大操大辦,被婚禮嚴重透支的家庭經濟也會讓父母在年邁體衰的境況下病無可醫。」
摘自2017年2月13日《報刊文摘》
如何拆解天價彩禮
如何打破天價彩禮的困局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河南省湯陰縣、台前縣、清豐縣等多地近期推出「紅白事標準參照指導意見」等舉措,倡樹新風,對彩禮給出「指導價」,被認為是為遏制農村高價彩禮風而制定的「限價令」。
摘自2017年2月23日《澳門日報》
婚喜事,莫虛榮,高彩禮,傷感情。婚喪嫁娶講排場、比闊氣,帶偏了風氣,成全了陋習,也傷害了自己。一好不如兩好,彩禮最後還是會用到子女以及家庭第三代的身上,只要子女情投意合,淡化彩禮彰顯身分、利益交換的色彩,為他們營造輕鬆、自由的戀愛環境,反而是給家庭幸福最大的投資。
摘自2017年2月27日《長江商報》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二
調查發現,這種高價彩禮現象同樣發生在河南、山東、貴州、陝西、甘肅等地,而且表現出「愈是貧困地區,愈出現高價彩禮」的特點。4年來,貴州的彩禮由2萬元禮金加電器上漲為8.8萬元禮金加「三金」;陝西由3萬元禮金加「三金」、「三銀」上漲為10萬元禮金加「三金一動」;甘肅一些農村地區的禮金則瘋漲為1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一綫城市的彩禮漲幅存在差異。4年來,北京市的彩禮由1萬元禮金加禮品上漲為20萬元;上海市的彩禮保持不變,維持在10萬元。
摘自2017年2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答題
1.比較資料一及二,內地一綫城市及農村的年收入與彩禮的比率如何。這個比率反映出甚麼現況?(6分)
2.除了題1所述的現況外,你認為「天價彩禮」帶來了甚麼經濟及社會問題?(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根據資料一顯示,內地一綫城市(北京、上海)的人均年收入約5萬元人民幣;而在二、三綫城市(江西、海南、湖南),其人均年收入約2萬元人民幣;兩者的城鄉比則約為2.2-2.5,故此各地農村的年收入約8千至2萬元人民幣。根據資料二,一綫城市的彩禮約為10-20萬;而農村的彩禮約為10萬至18萬。
‧比較以上資料,一綫城市的收入和彩禮的比例是1:4;而農村則是1:22.5。由此可見,農村要不吃不喝22.5年才能負擔高昂彩禮,比起一綫城市在彩禮上的負擔高達4倍。
2.
‧經濟:新人除了要負擔「天價彩禮」外,其後還有婚宴、婚慶、置業等巨大的經濟壓力,不少家庭因此而舉家債台高築,最終因婚致貧;
‧社會:「天價彩禮」的目的是為了講求婚禮排場,為了面子而互相比較,造成社會風氣敗壞,同時不少人因為彩禮高昂而延遲,甚至打消結婚的想法,導致出生率低等問題。
延伸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看各地結婚彩禮不斷氾濫翻漲的根由,其中除了經濟發展因素、面子因素等之外,一個關鍵因素,還是如何看待結婚嫁女的觀念。時下,在一些農村尤其是經濟欠發達的農村,一些人總認為自己辛辛苦苦把女兒養大,經濟、精力等都損耗不少,嫁女是吃虧的事,總想借收取高額彩禮彌補一些,卻忽視了這樣做違背了人類繁衍規律和為人父母的基本職責,也讓子女結婚後背負了「天價彩禮」的債務。說到底,索取「天價彩禮」是畸形嫁女觀念的深度表現。
再看重慶等地的「零彩禮」現象,根本上說是對待嫁女有一套正確的觀念和做法。除了不打腫臉充胖子、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之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的人認為收取高額彩禮是不對的,是置女兒於尷尬地位的愚蠢做法。而這背後,也與當地女性在經濟等方面能夠較好地自立自強有着內在聯繫。
由此可見,樹立健康的嫁女觀念,是遏止「天價彩禮」非常重要和基礎的一項。具體來講,就是要緊緊抓住諸如此次重慶「零彩禮」這一移風易俗的典型,挖掘其中的價值觀念,並進行強而有力的宣傳倡導,從思想根源上遏止「天價彩禮」的持續和再發生。
摘自2017年2月23日《湖北日報》
答題
1.參考以上資料及個人所知,試提出兩項解決農村「天價彩禮」的可行方法。(8分)
2.有人說:「高價彩禮是一種應該革除的陋習」,你是否同意此說法?為甚麼?(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天價彩禮」的根本原因是農村貧窮問題。故此政府須改善農村的福利制度和推行教育,令農民老有所依,摒棄「嫁女等於賣女」的封建想法;另外,應致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2.
‧同意:「天價彩禮」對社會及經濟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在農村,情況特別嚴重,更有惡化的趨勢,故此有必要遏止。
‧不同意:彩禮的本義是讓男家對女方家長表示敬意,禮金多少因人而異,硬性遏止只會損害了他人的自由。
參考資料
視頻
‧沒錢釀悲劇 天價彩禮成大陸嚴重社會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8De99B0N4
網頁
‧從「書作嫁妝」到「彩禮地圖」的思考
https://read01.com/eKNEJO.html
載自2017年3月29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