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 改善環境
2017.03.09一、試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2012年香港發電燃料組合(圖片來源:中電網站)
資料B:節錄自《星島日報》2017年2月20日的新聞報道
溫室效應令全球愈來愈關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與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合作研究在本港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潛力,發現約四分三的樓宇適合引入大陽能系統,如全面安裝可供應逾百分之十的用電量,每年能減少三百萬公噸相應溫室氣體排放,建議政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安裝補貼,並加強培訓相關的工程師和工人。可是專家表示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本港的市場小,導致建造成本高,只有很少公司承接這類安裝工程,安裝成本較內地高三倍,也較德國高兩倍,但發電價格要兩元一度,較傳統電價貴約一半。 |
答題
初中題
(a) 指出及解釋資料A的香港發電燃料組合所帶來的潛在環境問題。(4分)
(b) 指出及解釋資料B的建議可如何改善你在(a)題提到的潛在環境問題? (4分)
高中題
(a) 香港政府在多大程度應該使用核能作為主要發電燃料?解釋你的答案。 (10分)
(b) 香港政府可如何推動本港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試提出一些可行及具成效的方案。 (10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
關鍵概念 |
生活素質、碳排放、碳足印、生態足印、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全球暖化、溫室氣體、空氣污染、街谷效應、屏風效應、熱島效應、輻射、核事故、 熱污染、核廢料、能源效益、能源結構 |
相關議題/新聞 |
1. 香港政府在2014年就發電燃料組合進行公眾諮詢,當中兩個建議方案均為減少燃煤比例,經過諮詢後目標2020將天然氣的比例上升至50%,由大亞灣輸入核電佔25%,煤及可再生能源則佔25%。 2. 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自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事故以來最大規模的核電廠事故,直接導致日本即時停用所有核電廠,間接亦令到不少國家放棄核電發展計畫,例如德國積極推動2022年實踐全面無核化。 |
題型分析 |
初中題:兩題均為分析影響題,(a)題側重於負面影響申述,同學應先清楚將資料A所顯示的能源概念化,並且按照比例及香港實際情況說明其潛在環境問題,由於題目設定為初中程度,故此只須提出恰當概念即可;(b)題則為正面影響申述,難度較(a)題為高,當中要求學生引用資料B的內容回應(a)題,行文之間理應加強資料B和(a)題之間的關連。 高中題:(a)題為政策評論題,基本要求清楚申述核能利弊,進階應該緊扣題目關鍵詞「主要發電燃料」,故此應該比較其他可以作為主要發電燃料的能源,例如煤、天然氣或其他可再生能源。值得留意的是不少學生會忽略香港的客觀環境申述,例如香港的氣候地理。 |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指出及解釋資料A的香港發電燃料組合所帶來的潛在環境問題。 (4分)
資料描述 |
潛在問題 |
資料A 顯示燃煤為香港主要發電燃料, 佔逾一半比例(53%) |
由於燃煤會帶來嚴重空氣污染物和碳排放,前者會使香港空氣污染問題惡化,後者會加劇全球暖化問題。 |
資料A亦顯示核能佔近4分1比例(23%) |
基於核能發電過程需要冷卻,所以會造成熱污染,加上使用後會產生核廢料,有機會帶來潛在輻射或泄漏危機。 |
(b) 指出及解釋資料B的建議可如何改善你在(a)題提到的潛在環境問題?(4分)
料B建議為擴大樓宇太陽能使用,可以減少(a)題所提到的空氣污染和安全性問題。
基於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發電過程不會產生空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倘若可以取代燃煤發電,能夠大幅改善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並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而紓緩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問題。再者,太陽能的使用不涉及高輻射的發電過程,能夠避免核能的安全性問題,亦不會帶來熱污染,減少因為發電而危害自然生態的棲息空間,有利於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四、作答提示
1. 精準描述:學生應該培養資料描述的習慣,切忌只懂抄錄資料表面的數字,而未有進一步歸納或詮釋數據背後的象徵意義,以圓形圖為例,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過半數代表主要項目,當然,亦可以歸納不同項目分析,例如資料A的不可再生能源實際佔98%(包括燃煤、天然氣和核能)。
2. 針對回應:(b)題講求對焦(a)題問題回應,部分學生經常忽視這種提問要求,只顧自說自話,例如容易側重於描述太陽能的好處,甚至無故正反申述,連同無關題旨的弊處也仔細申述,因此,學生應該習慣拆題,理解題目要求和邏輯,從而準確扣題回應。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香港政府在多大程度應該使用核能作為主要發電燃料?解釋你的答案。(10分)
分析角度 |
內容 |
健康水平 |
對於健康水平而言,核能無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亦可能降低港人生理及心理層面的健康。就我所知,民眾對於核能存在「安全隱憂」,基於核電廠運作的輻射有機會危害人體健康,更嚴重是核事故帶來的性命財產損失,另外,屢次核事故亦會令到港人質疑核電廠的安全性,長年累月活在憂慮和惶恐之下,影響心理健康。即使大亞灣核電廠並非設於本港境內,但是距離之近仍然會令到港人擔憂輻射問題。故此,使用核能只會降低香港人的生活素質。 |
(b) 香港政府可如何推動本港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試提出一些可行及具成效的方案。 (10分)
建議方向 |
內容 |
津貼+推廣 |
香港政府可以通過津貼及推廣兩種方法,雙管齊下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針對本港使用可再生能源缺乏經濟誘因,建議政府可以先津貼生產者,從而降低其研發成本,同時,政府亦可以全面推廣使用節能科技的益處予消費者,尤其部分企業和商廈更可以提供稅務優惠,通過實際增加對於可再生能源需求,長遠可以減少香港政府的補助,使其可以自負盈虧,形成良性循環。由於建議從供應及需求雙管齊下,大大增加研發及投資於可再生能源的經濟誘因,再加上,建議只為短期補助,長遠可以通過需求帶動生產,所以財政不會帶來持續負擔,因為屬於既可行又具成效的建議。 |
四、作答提示
1. 在地申述:不少學生經常誤會通識有指定分析角度,比如「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衞生、文化、環境」,無視拆題的基本功,因此容易墮入題型陷阱,就以此題為例,若然將「香港」二字改為「中國」,行文、用例以至結論都會大有不同,唯獨「香港」題目的申述方可使用「大亞灣核電廠」,配以距離之近令港人產生心理層面的負面影響。
2. 雙管齊下:(b)題完整示範雙管齊下的其中一種技巧,從「供應」與「需求」兩端提出相應建議,更重要的是學習可行性的申述方式,不少學生只懂要求政府津貼而未有考慮財政可持續性,以上述的方法則可令建議更為圓滿。
文:Henry Law(威Sir)
英皇教育通識科補習名師
facebook Page:Henry Law LS @ K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