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興港產手工啤 釀酒師 雙手創品牌
2017.03.22最近,香港忽然掀起了一陣「手工啤酒風」,連一年一度的盛會美酒佳餚節亦有邀請手工啤酒商進場,展出自家製美酒;受邀者不乏港產釀酒商,其中包括獨立手工啤酒品牌「吹啤啤」負責人梁家泰。不少人或許會羨慕他可以,將興趣與工作融為一體,但梁家泰說,釀酒重視的是釀酒師的心意和過程,務求將集體回憶注進酒裏,通過一點一滴傳入品酒者的味蕾中。
生涯規劃
梁家泰曾於酒類出入口公司工作,其後因緣際會學習釀酒,於2016年正式以自己的興趣為工作,與合作夥伴開創自己的港產手工啤酒。
●為了能在市集吸睛,特意找來昔日替小巴製作水牌的麥錦佳替他寫招牌。
從兼職入手 累積經驗
香港人也許熟悉釀製紅酒的過程,然而對釀製啤酒卻頗為陌生,其實啤酒價格雖然比紅酒低,但程序卻半點不比紅酒簡單,「尋找有設備的地方已是很麻煩了!」梁家泰指自己非常幸運,認識了釀酒廠現址的業主,剛好這個共享工作空間有釀酒設備,可供租用,因而省卻了不少購置儀器的費用。
梁家泰說:「香港釀酒師毋須考取執照,所以很多人會購置設備,嘗試入行;雖然設備加上地方及申請食物製造廠牌照,合共約四五十萬,對創業者而言門檻較低,但如果學生有意投身這個行業只怕不易。」他續解釋:「手工啤酒釀酒師就像家庭餐館的廚師一樣,經常要獨力支撐所有作業,但釀酒流程繁複,一人無法兼顧太多,所以有部分品牌會像我們一樣,招聘實習生,幫忙入樽、貼標籤等。」這無疑增加創業成本。然而,這些工作可累積經驗,梁家泰建議有意入行者不妨申請一試。
●由於一缸容量有五百支啤酒,入樽需時約兩日,故須招聘實習生協助。
●梁家泰表示,有興趣者可先在家以湯煲試釀,一加侖的成本僅約二百元,可在網上購物平台購買材料設備。
工作繁瑣 細節要求多
釀酒師的工作是以「天」計算的,一釀便是一整天,合共兩星期才發酵完成。他指,一星期會有一至兩日的釀酒日(Brew day),在釀酒日前一天要將所有器具以哥士的及蘇打粉等清洗乾淨,然後在當日把麥磨碎,再等候一個小時的糖化過程,萃取麥芽糖漿,梁家泰說:「一杯好的啤酒從磨麥開始,太粗或太幼的麥碎都會影響效果。」糖漿萃取完畢還不能立刻使用,要重複隔渣約兩個小時,再加入啤酒花及香料煲煮,待冷卻至三十度以下時,放入酵母讓甚發酵,兩星期後便會有製成品。
文青風盛 本土製興起
對於現時本土市場的發展,他指香港相對於歐美,手工啤酒的潮流落後甚遠,仍在起步階段而已,所以未知之數比想像中的多,變化亦急速,但好處是有大量發展空間,暫不會有市場飽和的情況。「香港現時有約20個本地手工啤酒品牌,在啤酒市場佔有率僅1%,因有些人仍然對手工啤酒的品質抱有懷疑,但近年的文青風和鼓吹『香港製造』的風氣盛行,無疑變相助長了手工啤酒的發展。」梁家泰解釋。
時下年輕人追求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旺盛,不少願意嘗試四十多元一瓶、講究匠藝的手工啤酒,梁家泰表示:「在『香港製造』的風氣下,港產品容易受到注意,不少知名的手工啤酒能在短時間內崛起,亦因在啤酒中加入本土味的緣故,成功打入年輕人的市場,可見市場潛力很大。」
●啤酒廠現時使用的啤酒缸容量約二百升,成本約三四千元,所以每次釀酒都嚴陣以待。
●梁家泰稱啤酒受歡迎與否很難預測,很多時自己不喜歡的卻是最暢銷的產品。
●完成釀造過程,須量度酒的糖分重量,藉此推算酒精濃度。
釀酒師(手工啤酒)入行小檔案
起薪點:不定,視乎產品銷情;或個別受聘公司安排。
性格:好學、刻苦、能與時並進、細心。
課程:可從實習生做起,累積經驗;有興趣者可留意坊間一些教導釀製過程的體驗班等。
出路:
1.自創品牌
2.在大型品牌啤酒廠工作
載自2017年3月22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