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THEi生研發蕉葉匙羹 宣揚環保

2017.03.13
16975 16975

修讀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產品設計(榮譽)文學士的一年級生陳謂賢居住屯門區,他指區內一個農場種有大片蕉(1)林,經常看到蕉葉很大塊,而且又有「跣水」特性,於是想用來製作一些實用產品。適逢他參加本地環保團體「食德好」主辦、呼籲減少廚餘的活動,得到啟發後,與同學吳銘匡(2)合作研發獨特且簡易的剪裁方法,將新鮮蕉葉剪成「川」字形狀,再將兩邊葉條疊向中間,屈摺成匙羹。由於蕉葉本身較軟,兩人參考夾板的構造,將三塊蕉葉用米漿(3)黏疊一起增加強度,令摺好的匙羹產生足夠承托力,可用來吃飯喝湯。……兩人亦正研究用蕉葉設計其他餐具如碟、碗等,希望能宣揚環保訊息。

歷史學習

(1)蕉:有說香蕉即是古時所謂甘蕉,有二千多年培植歷史。據《三輔黃圖》記載:「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建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有甘蕉二本。」

難字讀音

(2)匡:讀「康」(hong1)。

錯別字

(3)漿 :或有人誤作「醬」。「漿」泛稱較濃稠的液體,「醬」則指搗爛如泥的食物,兩者字形字義相近,容易混淆。

中國傳統文化概念

在上古時代,古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對大自然十分依賴,因此很早就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古時有個部門叫「虞」(既是機構,也是官銜),類似今天香港的環境局,負責管理、保護山、林、川、澤。最早的虞可能是伯益。《尚書.舜典》有這樣的記載: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

五帝時期,舜問誰能幫他掌管山林、川澤、草木、鳥獸,有人推薦伯益,於是舜把伯益任命為虞。綜合史書、傳說來看,伯益是大禹的助手,曾幫忙治水。他也是動物專家,《漢書.地理志》記載:「伯益知禽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