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談蒜你狠
2017.03.03「蒜你狠」又來了,中國蒜價漲幅高達50%,已超過2010年的歷史高點(以上是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道)。2010年,內地大蒜價格翻倍瘋漲,超過了肉和雞蛋的價格。民間創造新詞「蒜你狠」流通一時。2016年底,「蒜你狠」捲土重來,我們再談談「蒜你狠」的相關語言現象。
五六年前,內地物價高漲,老百姓自造新詞,調侃一番,典型例子有:「豆你玩」(逗你玩)、「薑你軍」(將你軍)、「糖高宗」(唐高宗),草根階層對綠豆、生薑、白糖的價格高漲不滿,因而催生了一批網絡熱詞。唐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字既表晴雨,也與感情的「情」相諧。談「情」手法含蓄,詩意委婉,韻味悠長。古往今來,人們都使用同一樣手法。字詞的讀音相同或相近,修辭學上叫做「諧音」。早在電腦剛剛普及的年代,網民已經創造了系列諧音詞,這些老資格的「新詞」中,為人熟知的例子如下:
‧版主: 網站論壇的主持人。以諧音構詞的同義詞有:斑竹、班主、版豬等等。
‧電郵: 音譯詞用伊妹兒、伊媚兒、伊眉兒,多用於內地。電郵是個正式用詞。
新詞「大蝦(大俠)、菜鳥(training新手)、霉女(美女)、菌男(俊男)」都是諧音詞。此後,一批一批新詞湧現,諧音構詞(洗具即喜劇,杯具即悲劇)仍是主要的構詞方式之一,例如:「海龜」、「驢友」、「美眉」等。曾在海外留學或工作的歸國人員,就被稱為「海龜」,這些人群被戲謔為「海歸族」、「海歸派」,因「海歸」與「海龜」諧音,故也戲稱「海龜族」、「海龜派」,或直接稱為「海龜」。「海龜」的說法首先源自內地,現在各地廣泛使用。
「驢友」即「旅友」,一起參加自助旅遊的朋友。據說,這個說法跟一百多年前蘇格蘭作家斯蒂文生有關。當年,他騎着毛驢,邊走邊畫。他的「驢遊」經歷被法國人倣效,紛紛騎着驢子在山區「驢遊」。現在熱愛旅遊的人取「驢友」的諧音,稱一起旅遊的朋友為「驢友」。
「美眉」也是諧音構詞。北京地區有這樣的用例:「北京美眉成長很快,大氣、幹練、精明,有着北方女子的聰明和善解人意。」指年輕美貌的女子,叫做「美眉」。「美眉」(měiméi)是「妹妹」(mèimei)的諧音,起初用於互聯網,現已廣泛使用,多用於內地和台灣。
諧音構詞
回歸主題,說說「蒜」吧。蒜作為草本植物,地下鱗莖味辣,有刺激氣味,常用作調料,現在做成保健食品。大蒜的鱗莖叫做「蒜頭」(球狀體),普通話量詞常用「頭」搭配(一頭蒜);把大蒜鱗莖分成的瓣狀物,叫做「蒜瓣兒」(必須兒化,suànbànr),量詞一般用「顆」。
每逢選舉臨近,台灣民眾說得最多的詞是:「凍蒜」。凍蒜即當選,因閩南方言中的「凍蒜」與「當選」諧音。凍蒜是台灣用詞,普通話說當選。
「裝蒜」這個詞聽過嗎?這是普通話的口語詞,很常用。「不懂就別裝蒜!」說別人故意裝出某種腔調和姿態,也說「裝糊塗」,假裝不明白。「裝」除了「包裹、打扮」的常用義外,還有「假扮、做出某種假象」的意思,例如:裝神弄鬼、不懂裝懂等等。故意裝出某種假象,普通話說「裝假」。「別把學習當成裝門面的事」中的「裝門面」,從原義裝飾店鋪門面,比喻為圖表面好看而故意粉飾。故意裝作呆傻的樣子,叫做「裝傻」。把零散的講義訂成本冊,普通話說「裝訂」。粵語把「訂」俗作釘,把「裝」後置,語序與普通話正好相反。
「算」作為動詞的常用義是計數。表示當作,可以說:「算我請客,別客氣!」表示作罷(一般加「了」),這麼說:「算了,不用去了。」表示能夠兌現時道:「說話算話。」普通話常說「算話」、「算數」(說話算數不算數)。口頭語中,也經常聽到「(誰)說了算」,比如:「這事兒我說了算,甭擔心!」
知識窗
蒜與算同音,讀suàn。「算老幾」是個常用的慣用語,表示不夠資格、排不上名次的意思,表示自謙或對別人表示輕蔑(miè),使用時,要注意區分。例如:表示謙虛說,「班會事務你們決定就行了,我算老幾?」或者「學長們別逗了,我算老幾呀!」老幾指稱排行第幾(老大、老二、老三),「算老幾」指數不着,不值得尊敬或重視,因此,多用於謾罵、責備人,比如:「他年紀比我小,也來教訓我,他算老幾!」「算老幾」是一句很有力的問話,表示對別人極度瞧不起。
答題
考考你
把蒜搗成糊狀,用作調料,普通話怎麼說?
答案:蒜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