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你會用哪種事物來向訪港遊客介紹中國文化?金庸小說、中菜、打小人

2017.03.03
16917 16917

題目
假如你要為來訪香港的外國遊客介紹中國文化,你會利用以下哪樣事物?
1. 金庸小說
2. 中菜
3. 打小人

資料一
      金庸的小說,向來以其濃厚的歷史氛圍,為讀者所津津樂道。一方面,作者刻意在作品中凸顯出重大歷史事件或歷史背景,如《天龍八部》取北宋初年宋、遼爭持的場域為背景,《射鵰三部曲》則從南宋之宋、金對峙,歷元蒙崛起到元末群雄並起的初期,《碧血劍》寫明末流寇倡亂、清人入關,《鹿鼎記》敍康熙一朝盛事,《書劍恩仇錄》則述乾隆皇帝身世秘辛。
摘自《遠流博識網》「金庸茶館」

資料二
      有許多佳餚美饌都包含生動故事。如「五侯鯖」是一種魚雜膾,漢代婁護在長安傳食於五家諸侯之間,把五家送給他的「鯖」(魚肉合烹)合在一起成為一道美味,於是就有了「五侯鯖」這道名餚。其他如太守羹、過橋米綫、東坡肉、東坡羹等都有生動美麗的故事,這種命名方法能引起人們的食趣。
摘自中國文化研究院

資料三
      李丞責博士指出,其實祭白虎是道教儀式,道家相信命犯小人或有血光之災的人,在「驚蟄」當天祭白虎,有消災解難的意思。正統做法其實是應該到大廟宇請廟祝進行,祭品中便有肥豬肉和百解,寫上消災者的名字來消災解難,後來才慢慢變成現在銅鑼灣橋底,請婆婆來打小人的習俗。
摘自《東周網》2013年2月24日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金庸小說、中菜、打小人分別有甚麼吸引之處?
‧ 這些事物各自涵蓋了哪些文化範疇?

論點參考
蔡瀾(文化人)
      甚麼是中國的八大菜系?記憶中的是:粵菜,當然應該入選,南方是一個物產富庶的地方,從最貴的鮑、參、翅、肚到最便宜的雲吞麵、叉燒包,粵菜影響到全國和海外的飲食。經濟起飛,更令從來不用貴材料的省份做起粵菜來。再下來的是蘇菜和浙菜了。前者位於江蘇省,長江下游,黃海之濱,向來以「江南魚米之鄉」見稱。

金庸(作家)
    (小說裏)有些武術門派本來就有,像少林、武當。當然,一些武術門派是我想像出來的,像降龍十八掌就是我從《易經》中想像出來的。中國的道家,講究的是不能太強,不能打得人家無法還手,降龍十八掌中的第十八招亢龍有悔,講究的就是出手留情,只用三分力,七分力留着給對方一個悔改的機會。

吳澄(宋、元學者)
      驚蟄,二月節。《夏小正》曰:正月啟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語譯: 驚蟄,農曆二月的節氣。《夏小正》說,農曆正月是啟蟄,稱為發蟄(即蟄伏的昆蟲開始從冬眠中逐漸蘇醒,但還沒有出來活動)。萬物出土是因為震動,震動的原因是因為春雷,所以說是驚蟄,蟄蟲受到了雷聲的驚動而從土裏走出來。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為應該用金庸小說來介紹中國文化。第一,金庸小說本身充滿了娛樂性,適合推薦給外國朋友。第二,它們是重要的文學作品,改編成無數的電影、電視劇,蘊含豐富的中國文化,沒有事物比它們更有代表性。金庸小說大多有濃厚的歷史味道,像《射鵰三部曲》從南宋寫到元末,我們可以借機說一下中國的歷史。另外我們也可以講講小說裏的俠士,中國的俠士跟外國的騎士或日本的武士不太一樣,是很值得講解的事情。小說也把中國藝術如琴棋書畫融入了故事之中,每一樣都可以獨立來講。金庸小說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容,隨便挑一個範疇來說也很足夠。

乙同學
      我會利用中菜來宣揚中國文化。原因很簡單,因為吃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沒有人會不喜歡吃東西,以食物來做引子最能引起外國人的興趣。中菜蘊含許多的學問,由此可引申不同的文化範疇。例如,不同地區因為環境有別、出產有別,會衍生不同的飲食文化。像我們熟悉的廣東菜,由於廣東的海岸綫很長,因此盛產海味,並成為廣東佳餚重要的材料。一些菜餚包含生動的故事,像東坡肉、五侯鯖,也是很好的話題。飲食禁忌也可以說一說,像漁民吃魚不會把魚翻轉,因為會觸「翻船」的霉頭。總括而言,中菜是最好的文化話題。

丙同學
      要為訪港外國遊客介紹中國文化,最好是帶他們去看打小人。遊客不但能親眼見識這種中國傳統習俗,還可以親身參與,對外國人來說,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認識中國文化。從打小人可講到驚蟄,解釋甚麼是驚蟄、甚麼是節氣。而節氣又跟中國的曆法有關,古時採用的是農曆,涵蓋月球運行規律和太陽位置變化,跟現在所用的西曆不同。這些事情都有其獨特之處,值得介紹。此外,我們可以講解打小人、祭白虎是中國信仰道教的儀式,在任何一種文化,信仰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不可不提。借打小人來介紹中國文化,是再好不過。

文:萑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