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年輕人應以置業作為人生目標,你認同嗎?

2017.02.28
16896 16896

題目
年輕人應以置業作為人生目標,你認同嗎?

資料一
     「宏利投資者意向指數」的最新調查顯示,80後新一代就好像上一代人,都是鍾情買樓。雖然現在人人預期美國今年會加多數次息,五分一的受訪者亦都表示擔心本港樓價過高,但港人對物業的整體投資意向攀升到4年來的最高點,尤其80後一代,即是介乎25至34歲的人士,不過投資意向指數仍處負數水平。
      調查顯示,有近24%的受訪80後表示儲錢買樓是他們首要的財務目標,至於年紀較大的受訪者就認為退休儲備重要些。而在80後當中,23%受訪者打算在一年內在香港買樓,另外25%打算在1年至3年內買樓,換句話,即是有近半的80後有意在中短期置業。調查又顯示,有61%想置業的80後表示,買樓是為了解決自住需要,有關比例多過41%人一心想買樓收租。受訪的80後中,有三分一擔心退休時還要繼續供樓。
摘自《星島日報》2017年1月25日 B03

資料二
    「十大傑出青年」剛公布結果,因為其中一名當選者高調發表二十七歲買樓、二十九歲把貸款還清的言論,令這個近年已頗受社會冷待的小圈子選舉,突然受到高度關注。
      現年四十歲的新鴻基專尚資產管理高級董事黃仰芳,坦言人生目標是搵錢至上。本來人各有志,她卻以自身經歷「勉勵」年輕人要生活刻苦,不看戲、拒「吹水」,以便及早達成置業目標。這種純粹的拜金主義,除了惹人討厭,也明顯地不合潮流,所謂的勉勵,其實是給年輕人立下一個壞榜樣。
      我常常想,最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才高八斗?生活富裕?對社會有貢獻?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為人母親,只想孩子心靈富足,天天也生活得幸福快樂。財富、成就諸如此類,不過是外界賦予的指標。以一層樓去界定人生是否傑出,等於以考試測驗成績去評選傑出學生,同樣是把一個人的價值金錢化、分數化,完全抹殺了譬如領導能力、對他人關愛之心、不怕艱苦不屈不撓等等形式上的美好人格。
摘自《頭條日報》2016年10月14日 P44

資料三
      下星期播出的無綫全新真人節目《有樓萬事足》,預告片已經好talk,事關其中一名演出者Seasun爆出「有二千呎樓先嫁」等偉論,令人哭笑不分。
      預告片出街之後,Seasun立即給一班網民起底,原來她今年二十二歲,做珠寶公司公關。     Seasun在節目中分享置業心得,話男仔追女仔,買樓就最有誠意⋯⋯而懷BB最緊要有個舒適安全的地方⋯⋯甚麼也跟樓有關。預告片內又訪問了一班市民,有男士認低威,贊同「造人」的時候應該有個舒適環境;但亦有男士反擊,同屋的大細無關係,純粹是個人問題。
摘自《頭條日報》2017年2月18日 P12

小組討論
    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5分鐘,每位同學設有1分鐘首輪發言時間。

討論點
‧ 於今時今日的香港,置業有何意義?
‧ 以置業為人生目標有何好處?
‧ 年輕人以置業為目標對社會有何影響?

論點參考
黃家正(KJ WONG)(鋼琴家)
      我認為置業為一種安全感,時下年輕人有這種想法出現,多為受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所影響,加上薪金追不上樓價升幅,或會覺得氣餒,但是,即使買樓再難,亦是要買。

麥明詩(香港小姐、藝人)
      如果你一大學畢業,窮盡一生精力孭幾百萬(樓)債,其實是好悲哀!

曹仁超(已故財經專欄作家)
      即使好運或者憑父蔭,25歲前儲到首期,開始供款,供到45歲為止,到時都不用想創業了。所以我經常寄語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

鄭立(專欄作家)
      房地產,不是和鴉片很像嗎?經濟上的鴉片也是一種鴉片,他讓爽的人很爽,沉醉其中,渴望不斷得到更多物業,穩穩賺就致富。可是他不會產生任何對人類文明或社會有意義的價值,他也在吸取實業的投資,破壞經濟結構的健康。

觀點舉隅
甲同學
       我認同年輕人應以置業作為人生目標。首先,中國人傳統觀念也認為,家是社會最重要的單位,然而,沒有物業在香港根本難以成家,難以給予另一半安全感。因此,為了建立家庭,第一步必先以置業為目標。其次,香港是全球樓價最昂貴的地方,要置業並非易事,因此更要有以此為人生目標的氣魄 ,方能達成。再者,近年社會撕裂嚴重,很多評論也指出是因為年輕人難以置業所致,由此看來,年輕人置業乃是穩定社會的要素,對年輕人和社會本身也有益處。故此,年輕人更應確立以置業作為人生目標,努力上進,減少社會爭執,對個人和社會都有莫大裨益。

乙同學
      我不認同年輕人應以置業作為人生目標。首先,置業本身是一個沒有創造性的經濟行為,既沒有為社會帶來進步,也沒有令個人成長,只是令年輕人停留於安舒區,若年輕人被樓債綁住青春,沒有向外發展和創新的勇氣,長遠對香港的經濟發展並無好處。其次,雖然香港社會很多人都會用擁有物業與 否來衝量一個人的成就,但是觀乎世界各地其他傑出青年都不認同此道,假如面書創辦人朱克柏格以置業為目標,世界上就可能沒有面書的出現。未來的世界是創新科技的世界,年輕人應放眼更遠,不應把眼光停留於數百呎的房子中。

 

 

 

 

文:Rya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