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從瘦身風氣看青少年的自尊感

2017.02.16
16850 16850

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摘自《頭條日報》

資料B:新聞一則
婦女基金會委託研究公司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了本港500多名年齡由18至30歲的女士,結果如下:

現象

調查發現

會想及自己的體重

87% 受訪者表示經常或有時會想及自己的體重

因為顧慮自己外貌而放棄參與社交或學校活動

58% 受訪者曾經如此決定或考慮

媒體對女性的描繪負面

57% 受訪者表示同意

為了外觀的原因而向學校告假或走堂

11% 受訪者表示同意

      有分析指,不少年輕女性害怕別人對自己外貌的目光,追求非現實體態。事實上,性別定型觀念在香港非常普遍,如市面上的娛樂消閒雜誌,三成版面是瘦身廣告,壓力可想而知。


資料C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委託獨立研究公司,訪問約500位本港女性,發現香港女性每天平均照鏡5.8次,87%受訪者照鏡時曾出現負面感受,主要是不滿自己的皮膚及身形等,不少人更因此感到焦慮。有分析指,可能近年美容廣告和傳媒鼓吹「美魔女」概念,令香港女性照鏡時容易削弱本身自信,忘記自身長處。


答題
初中題
(a) 資料A反映了甚麼社會風氣?試參考資料B,從朋輩和傳媒兩個角度解釋形成這股風氣的因素。 (8分)
高中題
(b) 有人認為擁有外在美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感。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你多大程度同意這看法?試加以說明。 (12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個人成長 公共衞生

關鍵概念

個人成長: 自尊感 自我形象 朋輩接納 從眾壓力 羊群心理 社教化 性別定型 瘦即是美 瘦身文化 內在美 外在美
公共衞生:個人健康 標準體重 過度減肥 精神健康 纖體資訊 不良廣告

相關議題/新聞

     有研究發現香港年輕女性過分着重外在美,害怕別人對自己外貌的評價,受社會潮流和傳媒訊息影響,追求非現實的體態,對個人外表出現負面感受,削弱本身自尊感,忘記自身長處和內在優點,明明體重標準卻減肥,影響個人健康。

題型分析

a. 初中題:屬因素分析題,考生須針對資料的內容,清晰地指出資料A反映了甚麼社會風氣,然後閱讀資料B,找出當中與漫畫主題相關的地方,從朋輩和傳媒角度分析導致這股社會風氣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題目採用「因素」這提問名詞,是希望同學能夠用概念歸納有關的成因。

b. 高中題:屬評論題,考問同學對「擁有外在美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感」的意見,須分析擁有外在美的好處,也可分析盲目或過分追求外在美的害處,綜合和比較各種利弊,判斷擁有外在美是否有利於提升自尊感。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 資料A反映了甚麼社會風氣?試參考資料B,從朋輩和傳媒兩個角度解釋形成這股風氣的因素。 (8分)

      資料A反映的社會風氣:社會以外在美或女性身形來判斷女性的價值,故圖中身材肥胖的女士,因不符合「瘦即是美」的性別定型,不受男士歡迎,或指出男士擇偶時只考量女性的外表和身形。

從朋輩和傳媒兩個角度解釋形成這股風氣的因素。

分析角度

        運用資料B

      解釋推論

朋輩壓力

資料B提及不少年輕女性害怕別人對自己外貌的目光 或

近六成受訪者因為顧慮自己外貌而放棄參與社交或學校活動

在性別定型影響,朋輩之間喜歡談論或比較女士身形,以致出現從眾壓力和羊群心理,形成或加劇「瘦即是美」的社會觀念,男士以此為擇偶條件。

傳媒效應

資料B提及57%受訪者同意媒體對女性的描繪負面 或

市面上的娛樂消閒雜誌充斥瘦身廣告,增加女士對自身體形的顧慮

傳媒散播大量「瘦即是美」或「瘦身減肥」的資訊,形成社教化現象,只重外在美或標榜身材的觀念影響社會審美觀,令社會以此為評斷女性的標準。


四、作答提示

1. 本題是資料題,所以同學作答時要盡量利用資料,例如可以先引用資料A,描述漫畫所見的現象,再運用資料B歸納出相關的傳統和朋輩因素。
2. 由於題目規定了作答方向,故同學只須按所設的傳媒和朋輩兩個角度,運用概念和知識作答,不必自設其他分析角度。
3. 雖然題目提供了分析角度,但同學仍要進行歸納,將有關的論點、例子和概念按這兩個角度分類,並深入推論出傳媒和朋輩因素如何影響男性的擇偶條件,否則會因此失分。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b) 有人認為擁有外在美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尊感。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你多大程度同意這看法?試加以說明。 (12分)

  擁有外在美能有效提升自尊感

  擁有外在美不能有效提升自尊感

      在社教化影響下,青少年易受社會主流價值觀影響,出現資料A的情況。由於社會重視外在美,合乎相關條件易得到他人認同,也較有安全感和滿足感,個人自尊也會提升。

     從效用性角度,如資料B所述,如果盲目跟風,以符合社會對外在美的定見,會產生羊群心理,個人發展方向或人生目標可能被局限,出現副作用,對自我評價帶來負面影響。

      從朋輩角度,良好外表讓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在朋輩間也較易得到良好評價,個人自我形象會因此而提高,個人的自我評價亦會提升。

      從根本性角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其評價乃建基於個人內在特質,但如果只知追求外在美,捨本逐末,個人專長或潛質可能被扼殺,進而喪失自信。

      從社交角度,青少年處於青春期,會較重視外表,甚至以貌取人,故良好外表有助拓展社交生活,從而協助青少年融入群體,個人聯繫感也會因此提升。

      從長遠角度,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良好外表只能吸引人於一時,長久相處必有賴內涵和性格,故擁有外在美而無內涵,長遠也不會提高自尊感。

      有人認為青少年為追求外在美以迎合社會主流審美標準,會忽略和扼殺自我發展,忽視個人內涵,最終影響其獨特感。然而,追求外在美與發展內在美並不矛盾,在注重外表的同時也可以改善個人涵養,做到內外兼備,這樣對自尊感的發展更加有利。

      有人認為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較重外表,故外在美有助拓展社交生活,增進自尊感之中的聯繫感。然而,社交圈子的建立實有賴於社交技巧或生活模式,故參與學校或團體活動,掌握人際相處技巧,更能提高聯繫感,外在美作用不大。


四、作答提示
1. 本題的提問用語是多大程度同意,屬評論題,考生須點明個人立場,再提出支持自身立場的論點和理據,然後對反對一方的觀點加以引用,並「駁論」等形式處理。
2. 本題要求同學分析外在美對「青少年」自尊感的影響,同學可以小心題目的範圍只局限於青少年,不必將成年人的例子或概念加入分析。反之,答時如緊扣關鍵詞青少年,能分析青少年的特質或特別處境,可令分析更深入和切題。
3. 除正反雙向的多角度,同學也可以利用其他模式的「多角度」分析命題,例如可以用自尊五感來界定「自尊感」,或以長遠性、根本性、效用性來界定「有效」,實有助從不同方向進行分析,豐富作答內容。


文:黃家樑
恩主教書院通識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