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沉默是金」Vs「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2014.05.02
168 168

卷四 口語溝通練習

題目
你認為以下哪句才是人生應有的態度?

.沉默是金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資料一
在德國,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着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摘自《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

資料二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請許我這樣說:說話有時的確只是間接地為自己,而直接的算是為別人!自己以外有別人,所以要說話;別人也有別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說話或不說話。於是乎我們要懂得沉默。
摘自《沉默》 朱自清

資料三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摘自《論語·為政第二》 孔子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分鐘。

討論點
.沉默有何好處?
.沉默有何壞處?
.沉默對個人有何影響?
.沉默對社會有何影響?

論點參考
當我沉默着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偉大作家 魯迅

中國的成語教人「沉默是金」,千萬別作聲,但在中國一百年來的詩歌裏,卻充滿打破沉默的種種感性呼喊。例如聞一多的新詩:「你猜得透火山的緘默?說不定是突然着了魔……」這是對麻木的中國百姓一聲當頭棒喝,鼓勵中國人要打破沉默。此外,胡適亦引述過范仲淹的名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千萬不要沉默。近代台灣國語歌填詞才子劉家昌,亦寫過以下歌詞:「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忍無可忍的時候,我會挺身而出。」何以忍無可忍要挺身而出?那是說沉默不是無了期,沉默是有deadline的,沉默也是有原則的,沉默不能以犧牲人性尊嚴為代價。 
著名作家 陶傑

觀點舉隅
甲同學: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得好時,是一種藝術。人多口雜,意見總有分歧,沉默能減少爭執,令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言多必失,說太多,難保不會不慎失言。說話太多反不如沉默做事,少說話多做事會更容易獲得其他人認同。
乙同學:我雖然認同沉默可以保持和諧,然而,面對不公義仍然保持沉默卻是更大的罪惡。沉默也是有原則的,沉默不能以犧牲人性尊嚴為代價。而且,沉默可能只能換取片刻的寧靜與和諧,但失去的可能是更大的代價。而且真理愈辯愈明,透過爭辯,反而可以令不同的意見得以被聆聽和接納,這才是真正的和諧。

小貼士
切忌過於「戰鬥格」口語溝通,顧名思義,重點在於溝通。因此,如果用語帶挑釁和攻擊性,過於「戰鬥格」,不但容易惹人反感,更會予考官留下壞印象。如果遇上分歧時,不妨放下成見,嘗試承接和深化進一步的討論。例如,用「我不太同意你的部分見解」代替「我絕對不認同」,語調更佳。給別人留餘地,一方面顯風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留餘地,容易留下好印象,取得高分。

 

文:Rya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