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祖國VS政治動機 修訂中史課程 意見紛陳
2017.01.23去年十一月立法會通過「規定初中中國歷史獨立成科」的議案,雖然議案無約束力,但教育局將會修訂中史科課程。有人質疑議案純粹針對近日的港獨思潮,是出於政治考量,擔心政府會借中史科為名暗推國民教育;但支持者則反駁,指學生對國家缺乏認識,有必要強制初中生修讀中史科,認識中國歷史,培養國民身分認同。
時事解碼
今日香港
主題:身分和身分認同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香港居民在何等程度上視自己為本地市民、國家公民和世界公民?他們的身分認同是如何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如何受到對自己身分認同的影響?
‧香港居民的本地、國家和世界不同層次的多元化身分之間有甚麼關係?
‧對香港居民來說,多元化身分有甚麼意義?為甚麼?
資料一:
立法會昨討論「規定初中中國歷史獨立成科」議案,最終葉劉淑儀提出修正案獲通過,議案要求中史作為初中獨立必修科,並加強教授經史子集和其他經典文學著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強調,讓學校彈性安排初中兩科歷史的教學編排,雖然學校各適其適,但初中學生均必修中史,亦有規定課時,不會因為教授模式不同而少學了中史。
會上建制派議員質疑當局在二○○一年起,容許學校以不同方式教授中史,最終造成青年及學生對民族與國家觀念不足的惡果,要求把中史科獨立必修以「撥亂反正」;非建制派議員質疑獨立成科有政治動機,變相在初中推行國民教育科。
摘自2016年11月17日《星島日報》F01
資料二:
現行中史科課程綱要在一九九七年起採用,沿用已二十年。教育局指首階段諮詢收到二百九十三份問卷及二十三份意見書,雖大部分教師同意現行課程有需要作檢視,並同意把中史劃分為九個歷史時期的課程設計,但教師對各時期的具體課題意見紛紜,較多教師關注建議課程大綱少談衰亡亂世,部分歷史時期的文化史課題過多,有意見認為部分課題概念太深,建議增刪不同課題。教師亦憂慮課時不足,就修訂課程建議每年課時三十三小時,即約五十節,有高達七成教師認為不能完成建議課程內容。
摘自2017年1月5日《星島日報》A06
資料三:
沿用二十年的初中中國歷史與歷史科課程,經逾兩年修訂,九月推出首份諮詢稿,課程發展議會屬下專責委員會建議,將課程調整為古今並重,以各朝代組合為不同歷史時期,將「政治演變」、「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作主綫。新增香港史部分,包括香港淪陷與日佔時期、本港在國家改革開放前後角色、回歸後本港發展等。初中歷史科則建議加入修讀伊斯蘭文明等課題。
隨着立法會宣誓風波,有政黨與團體要求中史科獨立必修,以糾正青少年歷史觀。立法會十一月通過無約束力議案,要求規定中史科在初中獨立必修,並加強教授經史子集與經典文學。當局將於明年五月展開第二輪諮詢,新課程預計一九學年起逐級實施。
摘自2016年12月28日《星島日報》F01
觀點與角度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中史獨立成科不能全面解決問題,中史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課時不足、缺乏專科專教和缺乏具質素和合時的課程綱要。
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中史科加強學生對國民身分認同並無不妥,一個國家、一個政府,鼓勵年輕人加強國民身分認同,不能說成政治化,或干擾專業教育自主。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不容許中史科變相成為國民教育,或扭曲成為權貴想要的歷史。如果中史要獨立成科或加強近代史,必須「忠於事實」,重大社會事件都應該列入課程中。
中學校長何漢權:現今年輕人最大問題是缺乏愛國精神,對國家歷史發展缺乏同情和諒解,做不到「同喜同悲」,因此未來十年中小學的中史教育相當關鍵。
中學生議會成員中四學生鄺澔儀:擔憂政府暗推國民教育,政府的說法是要提升學生對國家及中國人身分的優越感,憂港人身分認同終將被抹煞。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課程修訂是經課程發展議會專業討論,目的為提高學生對中史科的興趣,不存在其他目的。
思考題
1.參考資料及觀點,列出支持和反對中史科獨立成科的理據。(4分)
2.你認為中史科有必要獨立成科嗎?(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支持理據
‧鼓勵年輕人加強國民身分認同;
‧讓年輕人了解國家歷史發展;
‧提高學生對中史科的興趣。
反對理據
‧中史獨立成科不能全面解決問題;
‧擔心政府明推中史,暗推國民教育,抹煞港人身分認同;
‧獨立成科有政治動機,擔心中史會被扭曲成為權貴想要的歷史。
2.同學可以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支持者可從近年學生不認識香港與中國的關係,不理解中國發展,中史獨立成科有助學生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培養國民身分。反對者則可提出已有絕大部分中學把中史列為獨立科目,讓其獨立成科多此一舉,而且無關宏旨,因為中史科實際面對的是課時不足、缺乏專科老師等問題;加上擔心獨立成科是「政治需要」大於「教育需要」,指出中史科課程內容可能會更改為「報喜不報憂」,未能忠於事實,最終變相淪為國民教育。另外,亦可提出修讀中史科並不一定能培養國民身分認同的說法。
參考資料
網頁
‧教聯會對「修訂中國歷史科課程(中一至中三)諮詢」的回應
https://goo.gl/vQqMJn
‧ 洪昭隆老師:疏理對中國歷史科課程發展和改革的一些認知謬誤
https://goo.gl/BYJ1Ft
載自2017年1月23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