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霧霾嚴重 影響民生經濟
2017.01.19一、試題 (卷一:資料回應題 )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資料A:新聞一則 2017年1月5日
政府在1月4日宣布再次延長北京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至1月7日左右。按照新一次預警的結束時間1月7日計算,自12月30日零時啟動的、跨越2016和2017年的空氣重度污染將連續超過200個小時,北京持續空氣重度污染和連續預警總時長已創了歷史紀錄。北京市環保局引用指出延長空氣重污染預警後,建築垃圾、渣土、砂石運輸車輛禁止上路行駛,停止土石方等施工作業,有關企業停限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和露天燒烤。此外,政府繼續建議中小學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 |
資料B:一輛穿過霧霾區的高鐵
圖:網絡圖片
資料C:新聞一則 2016年12月11日
氣候惡化全球趨勢。經濟發展也曾令倫敦在一個多世紀之前被霧霾所困擾!或許經濟和工業發展必定是伴隨「污染」而產生的成本。以規模看,中國近二十多年持續的霧霾氣候,確實有人為因素、也有生活文化因素引致,更不斷惡化。當健康也保不了,有能力的人自然用腳去表達擔憂。而霧霾也好,不同形式的污染之下,趕人才、錢財遠走他地早已慢慢發生。挽留優秀人才的必須條件多的是,其中有良好的工作環境極為重要。但中國卻在「霧霾」、污染失分,即使有更多商機,亦不容易長期將人才和錢財留住。中國霧霾天氣更經常成為國際的負面新聞。日本、南韓、美國等國也曾指稱中國霧霾已越境跨洋傳播,影響當地的空氣質素。 |
答題
初中題
(a) 根據資料A及B,指出中國霧霾問題對生活素質有何影響。請從「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兩方面作分析。 (6分)
高中題
(b) 在全球化下,中國霧霾問題不再是一個地區問題。參考資料C及就你所知,論證這個說法。 (8分)
二、試題分析
涉及單元 |
現代中國 全球化 能源科技與環境 |
關鍵概念 |
能源 全球化 競爭力 能源科技 潔淨能源 生活素質 環境污染 交通運輸 氣候變化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
相關議題/新聞 |
中國廣泛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南韓首爾等多地疑受牽連。2017年1月,南韓傳媒指斥「來自中國的霧霾,折磨着(南韓)民眾的呼吸器官」。南韓國際廣播電台報道在中國霧霾天氣影響下,南韓多地出現了嚴重霧霾。南韓環境科學院指出雖然由中國飄來的污染物不會深入內陸,但因大氣不流動,國內外污染物逐漸在內陸累積,因此京畿道北部、江原道嶺西、忠清北道和全羅北道等地區,出現嚴重霧霾。 |
題型分析 |
a. 初中題:屬資料分析題,要求同學利用資料指出及說明中國霧霾問題對生活素質有何影響,並從「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兩方面作分析。同學須先閱讀資料,再作出推論,加入個人認識的事實,從多角度探究影響。 b. 高中題:屬觀點論證題,要求同學參考資料及就個人所知,論證在全球化下,中國霧霾問題不再是一個地區問題。同學先要分析資料,找出中國霧霾問題與全球化之關係。除此之外,同學們更可將平日所學的知識運用出來,豐富答案內容。 |
初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a) 中國霧霾問題對生活素質有何影響
對生活素質的影響 |
運用資料 |
解釋推論 |
可運用概念 |
社會民生 |
資料A |
因受到霧霾天氣影響,市民大眾被迫放棄了娛樂生活,如放煙花爆竹和露天燒烤。 一些學生亦因此影響了學業,不可進行戶外活動。 |
工業生產 |
經濟發展 |
資料A 資料B |
因受到霧霾天氣影響,一些企業的經濟生活受到影響,被迫限產,甚至停產。 一些集體運輸工具也受到影響,如高鐵穿過霧霾區後,滿布塵埃,或影響交通安全及乘客健康。 |
四、作答提示
1. 在回答(a)分題時,同學要留意題目有兩個考問關鍵詞,第一是霧霾問題,第二是生活素質。大家如在引言中簡介這個關鍵詞,有助在各段闡釋回答。
2. (a)分題的考問要求也十分重要,考問要求限制是「根據資料A及B」。同學要用資料A及B,不是用資料C。大家不要大意。另外,「根據」和「參考」是不同,同學回答時要緊扣資料,否則或會出現離題。
3. 題目設定了「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兩個作答方向,同學要根據資料,並在這些範疇下進行分析探究,不可自設其他分析範疇角度。
4. 同學們要運用歸納能力,分析資料中哪些內容屬於「社會民生」,哪些內容屬於「經濟發展」。大家辨識後,要進行分析及解說,絕不可搬字過紙,照抄資料。
高中題
三、作答方向參考
(b)
分析角度 |
參考資料 |
解釋推論 |
可運用概念 |
全球各地資金在中國投資 |
資料C
|
不少國家的資金原希望投資在中國。一方面,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經濟躍飛。另一方面, 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後,中國經濟更暴升。近年,中國更提出一帶一路。中國經濟前景美好。可惜,中國霧霾天氣日趨嚴重,影響一些資金流入。投資者擔憂霧霾影響中國長遠經濟成長,改變原有的投資策略。由此可見,這不是一個地區問題,而是一個全球化下的問題。 |
|
全球各地人才在中國工作 |
不少人才原希望在中國工作,爭取發展機會。可惜,中國霧霾天氣日趨嚴重。這些人才擔憂長時期在中國工作會影響健康。一些外來工作者更患上呼吸系統疾病。因此,一些人才為保健康最終離開中國。一些人才則改變了來華決定,選擇在其他地方發展。由此可見,這不是一個地區問題,而是一個全球化下的問題。 |
||
世界不同地方也受中國霧霾影響 |
資料C |
中國霧霾天氣不會受困於國界內,其他國家也會受到影響。當然,最受影響便是鄰近國家如南韓、日本等國家,但遠至美國也受到影響。中國作為國際大國,須要肩負國際責任。因此,當世界各國作出投訴或指控時,中國要作出回應。由此可見,這不是一個地區問題,而是一個全球化下的問題。 |
四、作答提示
1. 在回答(b)分題時,同學宜要扣題,先定義甚麼是霧霾問題,之後的答案便會扣緊題旨,不會偏離重心。當然,大家對全球化也要交代。
2. 回答(b)分題時,同學要注意考問關鍵詞有「論證」一詞,因此本題考問重心並非評估同學對觀點是否認同,或有多大程度認同。大家是須要論證,以不同方向去闡釋解說。
3. 題目用了「參考」及「就你所知」。同學要參考全部資料,回答時除使用題目的資料外,更可以就平日所學的知識、概念等應用於答題內。
4. 為切合題目要求,同學要留意重心在於不再是一個地區問題,即代表一些論者或認為這是一個地區問題,因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素質、經濟發展等,但實際上在全球化下,亦因人才和資金輸入、污染擴散等,令這個問題成為國際問題。這個是題目的總方向,大家要清楚交代。
文:陳志華老師 (中學通識科科主任、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