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發憤圖強

2017.01.06
16648 16648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借用「發憤圖強」這個成語,為眾多同學們祝願,祈求大夥兒發揮潛能,更進一步,表現更上層樓!

      指人痛下決心,努力謀求發展,就說「發憤圖強」。普通話還可以說「奮發圖強」,與「發憤圖強」不同,「奮發圖強」強調振奮精神。奮,像大鵬展翅,翱翔大地。「憤」與「奮」同音,都讀fèn,但構詞有所不同。

     「發憤圖強」與「奮發圖強」詞形相近,容易混用。形容藝人們賣力演出,不顧自身的安全,說「奮不顧身」,與「粉身碎骨」不可同日而語。「奮不顧身」是個褒義詞,「粉身碎骨」則明顯與台慶這個場合不符,一時口誤,犯了忌諱!

      以「憤」成詞,多與情緒有關,新詞「憤青」指稱對現實不滿,好發泄怨憤的年輕人;以「奮」成詞,都有振奮精神之意:

憤憤 憤恨 憤激 憤慨(kǎi) 憤懣(mèn) 憤怒

奮 

奮鬥 奮發 奮進 奮力 奮起 奮身 奮勇 奮戰

 

     「圖」作為動詞,表示「盤算、打算、計畫、貪圖、希圖、妄圖」等意思,需要區分詞義,注意搭配,以及辨析詞的褒貶色彩。

      我們讀中國歷史,經常讀到「勵精圖治」:指稱君主發憤圖強,力求有所作為。唐太宗被公認為賢明君主(貞觀之治),他閱歷豐富,從照鏡悟出一套做人治國良方。唐太宗語重心長地說: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鑑就是古時候的銅鏡(玻璃鏡是後來才有的東西)。現代漢語中,借鑑(鑒)即借鏡,指吸取經驗教訓。

君主照鏡悟出治國良方
     「試圖」即打算;「力圖」即力求;「圖存」即謀求生存。都是正面的用詞。至於「企圖、貪圖、妄圖、意圖」則多帶貶義,慎用啊!千萬別用來表揚人家,要不,就鬧笑話了。不信?請看成語:意圖不軌(圖謀不軌)、貪名圖利、唯(惟)利是圖等等,都不是好詞兒!

     「能夠學習是一種福氣,我也是從書本中學到了人生的意義。」朱千雪的感悟是深刻的,很能觸動人心。被網民捧為「民選冠軍」的港姐放下身段,再次走進校園,修讀「企業傳播」碩士課程,於2016年11月獲中大頒授碩士學位。眼下的她,又要攻讀城大的法律博士學位課程。千雪下定決心,奮發用功,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奮進,在人生路上,她已經找到自己合宜的位置。你呢?

「圖」作為動詞,單用,經常在普通話交際場合中使用。中國人辦喜事,圖吉利,取好兆頭,港人喜「八」(諧音發),福建人愛「六」(圖六六大順之意)。「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梨在諸果品中,水分高,口感甜,用北京話說「嘎􂘊脆」。可是,有的方言忌諱lí這個音,梨諧音離,「生梨」義同「生離死別」。直到今天,老一輩人還告誡晚輩,探望病人,別送生梨。上海人看望病人,也不會送蘋果,因為上海話的「蘋果」音同「病故」。

      再舉一例。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影中有個經典場景,男主角高大的身影,戴上墨鏡,披上大衣,風度翩翩。他是誰?電影《英雄本色》中的Mark哥,由人稱「發哥」的周潤發飾演。造型好看嗎?好看!這般打扮圖甚麼?用粵語說「型」,用普通話說「帥」(shuài)。在銅鑼灣一家百貨公司,一名中年胖子看上了一件皮草大衣,打折後,才一萬二,覺得合算。問服務員,好看不好看?答道:「挺好看。」問身邊的「驢友」,回答說:「好看甚麼呀!就是一隻xióng。」沒錯兒,穿上皮草大衣,胖子真像一隻熊。驢友們忍不住笑。胖子為甚麼看上了皮草大衣?圖甚麼?帥唄(bei,輕聲)!

知識窗
「強」讀qiáng,也讀qiǎng。以讀qiáng為主:

qiáng

強敵 強調 強攻 強悍(hàn) 強橫(hèng) 強勁(jìng)強壯

qiǎng

強逼(bī) 強辯 強詞奪理 強求 強人所難 強顏

 

答題 考考你
「強」是個多音字。在「倔強」一詞中,「強」該怎麼讀?

 

答案:
「倔強」一詞中,「強」讀jiàng。

 

文:林建平
TOP